香港深度

“烧钱补贴”强攻香港,滴滴吃得下香港的士市场吗?

滴滴进军香港,其他本土Call车APP一举而动,反而滴滴在一轮烧钱补贴后归于沉寂,滴滴在港的发展缓慢是因为水土不服,还是他们志不止于此?

2018年2月,“滴滴出行”颇有阵势的进军香港,将3年前进入香港的“快的Taxi”升级为 DIDI HK。

2018年2月,“滴滴出行”颇有阵势的进军香港,将3年前进入香港的“快的Taxi”升级为 DIDI HK。摄:端传媒摄影部/设计图片

特约记者 江雁南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06-20

驾驶座前手机摆放如山,尤如情报中心一样的架势,往往是外地人对香港的士司机最深刻的印象。每部手机开著不同的“Call车”APP,不同APP各有所长,这个多乘客用,这个简单,这个不会“死机”......这是个无形的江湖,的士司机们打滚其中,为了更快抢得客人,每月多赚些收入,而这个江湖,在滴滴进驻香港之前,仍然处于零散割据的局面。

今年2月,网约车服务“滴滴出行”(下称滴滴)将3年前进入香港的子品牌“快的Taxi”(下称快的)升级为DiDi HK,再次进军的士运输市场。滴滴抢市场的方法很简单——“烧钱补贴”,这是近年中国互联网巨头竞争中盛行的法门。

支付宝、微信等中国公司对香港市场的野心勃勃,早已用“烧钱补贴”的方式慢慢进入港人视野,滴滴作为中国大陆网约车巨头,能否轻松占领香港市场?

从去年开始,这家成立5年、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占据90%网约车市场的公司调整了市场战略,其中之一就是“布局海外”。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