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生死观

超执笔:是抑郁,还是自然不过的悲伤?

看著眼前愁眉不展的她,我意识到,原来有些事情从来都不应被习惯。

图:Alice Tse / 端传媒

Cheuk

刊登于 2018-06-16

#超执笔#生死观

【编者按】作者Cheuk,爱多管闲事的医科生。有一款模拟外科手术的电子游戏叫“超执刀”,他执刀,更喜欢执笔。

每次在门诊看到不幸患上癌症的病人,难免会有些揪心,假如那人与我双亲年纪相若,心情会变得更加忐忑,因为我知道同样的故事,随时也可能在身边发生。

从前,我以为是自己年轻之故,因而不习惯生离死别,但看著眼前愁眉不展的她,我意识到,原来有些事情从来都不应被习惯。

“陈女士,最近心情如何?”精神科医生问道。

“很难过。一想起那件事便很难过。”她没有多加阐述,但简洁的回答藏不住伤感。

“你指的是哪一件事?”医生明知故问。这是一个转介个案,在陈女士进来前,其实医生已经向我简单介绍她的背景。

“我丈夫半年前过身了。”陈女士盯著与她脸色一样苍白的桌子说。

“失去至亲的确是十分难过的一件事,你不如把当时的事慢慢告诉我们?”

“嗯。”她点一点头,慢慢地说起了往事。

六个月前,丈夫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她当时以为只是普通的伤风感冒,没有特别注意他的身体状况,还叫他不要一直请病假这么懒惰,应该趁还能工作时多赚一点。怎料一星期后,丈夫病情急转直下,突然上气不接下气,甚至无法说出完整句子,带他去看门诊,家庭医生见状马上送他到急症室,才知道那是急性肺炎。

“如果我早点发现,多点关心,可能他便不会离开我的身边。”她自责地说道。

她说,自从丈夫离世后,一直都开不了心,从前感兴趣的事都不想去做,本来每天都会慢跑的她因而长胖了不少,夜里不能入睡,精神长期衰弱。

“医生,其实我不开心才是正常吧?”陈小姐揉一揉眼睛。

“丧偶固然令人心痛,但太过伤心会影响到正常生活的。你的症状与抑郁症吻合,不过不用担心,我们会与你一起面对这情绪病的。”

两人的对答让我想起在不久之前,旧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建议医生在面对因亲人死亡而陷入情绪低谷的病人时,避免定下抑郁症的诊断(Bereavment Exclusion)。换句话说,这样的建议在某程度上“保护”了丧亲的人,免于被贴上抑郁症的标签。不过,这也可能带来坏后果。

不少临床研究发现,突如其来的压力源都可导致严重的抑郁症,比如失业、丧亲、遭遇身体创伤或重大灾难等等。然而,在DSM-IV中抑郁症的诊断指示中,丧亲是唯一一项被排除的压力源。我尝试猜测订立Bereavment Exclusion的原意,可能因为丧亲是人生必经阶段,相比其他压力源,它更是无可避免,故此我们应该早有心理准备,知道如何面对悲伤?又或者,是为了避免“医疗化”自然不过的悲伤(Grief),及抗抑郁药的过量处方?

在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丧亲的排除指引已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小心地区分自然程序(悲伤)与精神病(抑郁症)的告诫。有关改动可防止重度抑郁症被忽视,并有助于及早采取适当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在因丧亲而患上抑郁的人作出伤害自身的行为前提供援助。

悲的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自然且独特的,与抑郁症亦具有相同的特征,如强烈及持续的悲伤,对生活失去冲劲及兴趣,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有不可被忽视的差异:

在悲伤中,痛苦的感受波澜起伏,症状通常与死者有关的回忆混杂在一起;在抑郁症中,情绪和想法总是持续地消极,对所有事都抱有负面态度。

在悲伤中,自尊通常得以保留,至多是对失去亲人感到内疚;在抑郁症中,自我厌恶、绝望、无助等腐蚀感是很常见的。

医护人员的责任,便是准确地区分两者以提供最适当的治疗,但对一般人来说,却未必能理解到两者之间的分别而及早求医。

人,是情感复杂的生物。就如陈小姐所说,不开心是对丧偶的正常及自然反应,但这不代表丧亲的人没有快乐的权利。我们不应以“悲伤是自然程序”为借口放纵自己沉沦伤痛,也不应该为自己的复原而自责,因为你不是习惯了悲伤,也不是忘记了至亲,而是学会如何面对失去,把忧郁消化,把回忆提炼成前进的养分。

悲伤是自然不过的事,复原当然也是。心理学家把悲伤分为五个阶段:(1) 否认 Denial, (2) 愤怒Anger, (3) 协商Bargaining ,(4) 忧郁 Depression ,(5) 接受Acceptance;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所有阶段,但若发觉自己迟迟都未能接受伤痛,这可能便是抑郁症的警示。

“他住院几多天后才离世?”医生问。

“三十六天。”陈小姐低声道。

“哪么有没有足够时间让你们道别?”

“虽然他病得很突然,但幸好也有一个月的时间让我说出最后的心底话。”她说。

“哪么这段日子里,有让你快乐的事吗?”

陈小姐想了想,说道:“和孙女玩乐的时候,好像就没有太过悲伤。”

“哦,孙女多大了?”医生笑著追问。

“三岁。”陈小姐第一次露出笑容。

“那她一定很活泼可爱了。”

“嗯!”她欣然同意。

“我安排了临床心理学家与你会面,这是覆诊时间与药单,你还有其他疑问吗?”

陈小姐先点头再摇头,道谢后转身离去,看著她的背影,我确信找到新的寄托将有助她走出阴霾。我知道她不会习惯悲伤,而是会学懂与悲痛的回忆同行。

人啊,就是复杂才有意思。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