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马来西亚大选:将怀缅过去与展望未来连结的马哈迪与希盟

希盟在竞选宣言的措辞上刻划了“过去”的美好。这种美好的步伐自东姑阿都拉曼开始,拉萨、胡申翁、马哈迪都致力跟随,不过这条时间轴在马哈迪辞职后便消失了。

民众对旧时代的共同怀缅、对拥抱未来的笼统期望,只是社会对现状不满的集体投射。马哈迪和希盟重构“美好时光”和“拥抱未来”,不过是顺水推舟,回应大马客观环境及选民主观感受的友好条件。

民众对旧时代的共同怀缅、对拥抱未来的笼统期望,只是社会对现状不满的集体投射。马哈迪和希盟重构“美好时光”和“拥抱未来”,不过是顺水推舟,回应大马客观环境及选民主观感受的友好条件。摄:Manan Vatsyayana/AFP/Getty Images

冯嘉诚

刊登于 2018-05-18

#2018马来西亚大选#评论#冯嘉诚

马来西亚政坛地震,前首相马哈迪在第14届全国选举中,带领反对派阵营希望联盟(希盟)击败执政国民阵线(国阵),促成大马建国以来第一次政权更迭。希盟胜出的一大关键,在于马哈迪及他领导的土著团结党(土团党)能够成功突破国阵铁票仓库。花逾半世纪时间研究马来西亚政治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荣誉教授Clive Kessler分析结果,指马哈迪成功勾起选民怀缅“马哈迪时代”的景况,动员大量选票支持希盟。

与“马哈迪主义”告别

马哈迪对希盟的战略价值,其中一点是他能够走入大马的乡郊和垦殖民选区(指联邦土地开发局在指定乡郊范围发展的地区,垦殖民大多是贫困的马来人出身,长期受惠于政府的补贴及援助政策),为希盟带来一直无法争取的乡村区选票。222个国会议席中,垦殖民选区便包揽了54席,国阵上届轻松稳握了46席。希盟要鼓励这些选民背弃国阵,除了要派出马来同乡,说服他们土著权益不会遭受剥削外,还要鼓动他们相信一个有胜算的强人领袖,使他们信服国阵无法秋后算帐。马哈迪在2月开始举行“巡回垦殖民区救国”(Jelajah Felda Selamatkan Malaysia)讲座,就是趁着联邦土地开发局的丑闻淡化之前,继续煽动选民情绪,触动他们怀缅马哈迪管治的灿烂时光,要他们在大选转投希盟怀抱。

不过,马哈迪时代在很多关心政治的大马选民眼中,并不一定灿烂美好,那个时代始终标志着“马哈迪主义”的开始,种族主义、威权主义、裙带资本主义,都是那个时代的产品,其遗风延续至今。希盟的民主行动党元老林吉祥,在2015年时就这样批评过马哈迪对大马政治秩序的伤害,扬言“若大马要真正的改变,来届大选就要确保马哈迪时代不会回朝”。

国阵看准马哈迪本身的争议背景,从希盟和马哈迪合作一刻开始,便不遗余力警告选民,马哈迪时代使国家上下一片恐惧。巫统青年团团长凯里(Khairy Jamaluddin)去年在巫统大会,便警惕选民不要误信马哈迪的“童话故事”,呼吁大家切勿忘记反对派领袖安华(Anwar Ibrahim)被警察拘捕后的“黑眼”事件(安华在1999年被警察扣留期间左眼被殴打至出现瘀青)。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