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周澄:“中国染指北极,催化各国争夺资源”的现实与迷思

尽管中国对参与北极事务确有长远的经济与战略目的,但将北极简化为大国角力场、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逻辑,往往是将现况定性为某种“中国威胁论”的延伸……

北极是全球气候危机的缩影,尤其是全球升温持续令北极融冰加快,预料不出数年内,北极的夏季就会出现无冰期;不少环保团体担心这令北极有机会成为其中一条国际贸易主要航道,连带也料将减低在北冰洋海域钻探油气及远洋捕鱼的成本,加剧人为活动对北极脆弱生态与原住民生计的破坏。

北极是全球气候危机的缩影,尤其是全球升温持续令北极融冰加快,预料不出数年内,北极的夏季就会出现无冰期;不少环保团体担心这令北极有机会成为其中一条国际贸易主要航道,连带也料将减低在北冰洋海域钻探油气及远洋捕鱼的成本,加剧人为活动对北极脆弱生态与原住民生计的破坏。摄: Wolfgang Kaehler/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8-05-09

#周澄#评论

自年初中国国务院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后,所谓大国“逐鹿北极”之说不胫而走。特别是白皮书中明确提及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目标,与中国官方的“一带一路”海上通道建设的战略纲领一致,不少评论因而认定中国势将令北极圈内的资源争夺越趋白热化,甚至会加深美俄两国在北冰洋的对峙。凡此这般被学界归为“环境安全”(environmental security)的分析进路在国际间相当流行,论者普遍认为环境破坏与资源紧张是诱发冲突的重要源头,徒添地缘政治变数,因此有必要将应对气候变化整合至国防与外交策略,同时加强跨国治理机制的实效。

不过,尽管中国对参与北极事务确有长远的经济与战略目的,但将北极简化为大国角力场、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逻辑,往往是将现况定性为某种“中国威胁论”的延伸,既抽离了现存北极治理架构的实际脉络,同时亦忽视了实证与数据,夸大了各国争夺北极资源的现况与隐忧。

北极融冰的生态与气候危机

这当然不是说北极的环境急变并不堪忧。事实上,北极是全球气候危机的缩影,尤其是全球升温持续令北极融冰加快,预料不出数年内,北极的夏季就会出现无冰期;不少环保团体担心这令北极有机会成为其中一条国际贸易主要航道,连带也料将减低在北冰洋海域钻探油气及远洋捕鱼的成本,加剧人为活动对北极脆弱生态与原住民生计的破坏。

4月初在国际期刊《自然》发布的两份最新研究就估计,若各国成功实现《巴黎气候协议》订明的“2100年前限升温2°C”的目标,北极料将每五年出现一次无冰期;相反,若升温达3°C至4°C,北极在2050年前将极有可能每年出现为时约三个月的无冰期。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