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中国北方煤改气风波:蓝天与温暖为何成了对立面?

“本来应该是政府和民间协作解决,靠市场的力量逐步改善问题。现在变成命令与服从解决问题。”

为改善雾霾问题,中国北方多个省份在供暖季开始强制推行“煤改气”工程,因价格过高、设备未安装完善等问题致大量居民受冻,甚至出现学校、医院无供暖情况。

为改善雾霾问题,中国北方多个省份在供暖季开始强制推行“煤改气”工程,因价格过高、设备未安装完善等问题致大量居民受冻,甚至出现学校、医院无供暖情况。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端传媒记者 杨钰 整理

刊登于 2017-12-11

#Your Opinion

专栏 Your Opinion 精选重要报导、争议话题底下,读者的评论、来信、或者获得授权的个人脸书感言,整理成文并发布,让更多人可以读到你的观点,让声音穿透同温层。欢迎你继续在端APP网站写评论,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写信给我们community@theinitium.com。我哋实睇,一条都不会走宝。

“谁烧煤就抓谁”,为治理空气污染问题,多个环京省市在中国北方供暖季强制推行“煤改气”(燃煤改天然气)工程,然而由于多地煤改电煤改气工程未完工、天然气与电力供应不足等问题,致使大量居民甚至包括学校因未供暖而受冻。12月4日,中国环保部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特急文件,允许未完工地区仍然沿用此前的燃煤取暖方式。

《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进入供暖季,凡属(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然而,不少未完成煤改气工程的地区却早已被拆除燃炉,而已改换燃气的地区也依然遭受著供气不足的影响。最低气温目前均已降至零下、部分地区出现降雪的中国北方,在蓝天与取暖看似对立的取舍中争议不断。

我们早前也在圆桌发起《中国强推煤改气惹民怨,为什么环保与温暖不可兼得?》话题,如果你对这话题有话要说,也欢迎登陆圆桌,与各位桌友交流交流。

煤改气始末

早在2013年,中国国务院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其中将2017年设为空气治理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预计今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PM2.5)下降25%,北京市年均PM2.5控制于60微克/立方米左右。

2016年7月,中国工程院对《大气十条》发布了中期评估报告,其中提到,重污染67.4%发生在冬季,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重污染高发区,因而提出对京津冀秋冬季重点治污的对策建议,“采用煤改气、煤改电等方式对北京周边传输通道地区的工业用煤和散煤进行替代”。

今年,环保部依次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其中将含北京、天津在内的28个城市设为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及北方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首批实施范围,要求北京、天津、廊坊、保定10月底前完成“禁煤区”建设任务;“2+26”城市要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每个城市完成5万-10万户。

“2+26”城市有: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

煤改气即是指用天然气取代煤炭作为能源资源,而煤改电则主要包括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及蓄能式电暖器三种方式,因输电线路降压、布线相对繁杂,煤改气成为华北燃散煤取暖地区改革工程的主要选择。

由于改换能源后取暖花费较高,财政部、环保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对以上28个城市每年财政奖补158亿元人民币,各地也开出对能源改革家户电、气收费的不同补贴措施。

然而,这些补贴却未能完全补救更换取暖方式带来的成本差异,据《好奇心日报》,河北省涿州市一户农家此前烧散煤取暖总费用1200人民币左右,而煤改电后,即使有电费补贴,整日开电器取暖的月电费也预计高达1600人民币,取暖季总花费是此前的3至4倍,“从装好以来,就没敢插上过电”。

而天然气成本则更为高昂,有网民估算,换气供暖后,平均每天需要50到100元人民币的燃气费用,四个月取暖期共需6000到10000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农村用户换天然气机箱亦需2600到5000元人民币不等。即使有政府2500至4000不等的补贴,依旧对华北农村用户而言难以承担。

同时,斥巨额投资的工程效果也未如预料,由于多地煤改气工程于今年年初甚至年中才展开,在专业人才有限、工期过紧之下,不少地区出现未完工、质量存隐忧等情况,“受冻”的新闻与网民留言也随著华北温度的降低而在大陆社交媒体上不断出现,涉及人群包括农村、城中村甚至学校。

而在居民“受冻”的另一面,则是天然气价格的高速攀升与各地大面积的气荒。事实上,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个月天然气消费量已暴涨20%,进入供暖季后供应愈发吃紧。近三个月内,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近乎翻倍,11月28日,河北全省更启动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意味全省供需缺口达10%至20%。

据财新网,河北省发改委以河北新增“煤改气”220万户测算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全省天然气需求约6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约30亿立方米,然而实际上,由于煤改气用户数“超额完成”,仅保定、廊坊两地禁煤区取暖新增用量就高达12亿立方米。

蓝天与温暖为何成了对立面?

QiaNg:座标北京。 今年明显没有往年热,屋子里很冷。

frostRed:去年我们学校自有锅炉就停了,并入统一的暖气管道,搞了大半年才赶在供暖前完成,这种工期规划很容易出现延误。

rhrm:政策是北京设计的,也是为北京服务的,在北京的上等人要干净的空气,河北人是不是暖和就是第二位的事情,反正北京需要的天然气一定是足够的。

墙奴:环保与温暖哪有什么不可兼得的问题?民怨从来都是失控的权力造成的。而且本来环境就是被权力所污染的,人们因贫困而用不起清洁的供暖方式也是权力造成的。所以,失控的权力才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caqika:我现在就在被这项运动严重影响的涿州采访,当地居民太怂了,自己的利益受损了,面对媒体什么都不敢说,这就是中国的舆论常态。

YiKay:初衷是好的,就是有时候步子迈着大了容易扯着蛋。实施前有没有做可行性调研,需不需要分步实施。这些东西有没有放到枱面上来讨论?我恶意揣测下衙门的思路,“反正冻着的不是我们家,无所谓啦。[摊手]”

爱思小苹果:@YiKay: 最可气的是,这么大力推行煤改气,结果气还不够,气不够就算了,批了这么多的天然气发电机组项目,批了之后不管别人死活,反正一到冬天就是北方采暖保供。

ZarieZEN :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是不可避免的陷入这种情况,领导拍脑袋决定,没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下级无条件服从,为了邀功再一级级,变本加厉,这就是常态。

Falsetime:政府办事一刀切,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性。尽管今年空气质量相较往年有了巨幅改善,但是这背后的却是强制性的煤改气,大量工厂被迫停工四个月的代价来度过雾霾期。强权政府在运用国家强制力方面确实有其优势,但是民意在权力面前一次又一次的缺失。

这是典型的专制国家的常态,依靠腐败的权力推行改革是注定失败的,注定造成灾难的,古有王安石变法,今有大跃进。当今煤改气等工程不过是在重复历史错误。

By 宽衣皇帝

宽衣皇帝:简单的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一个复杂运行的社会当然会出大问题。本来应该是政府和民间协作解决,靠市场的力量逐步改善问题。现在变成命令与服从解决问题。你中央给地方下死命令,地方就给百姓下死命令,结果不叫是百姓活不下去么?煤改气工程拖延不就是不受拘束的地方行政权力造成的么?拖延工程就是为了向中央追要预算嘛!这是典型的专制国家的常态,依靠腐败的权力推行改革是注定失败的,注定造成灾难的,古有王安石变法,今有大跃进。当今煤改气等工程不过是在重复历史错误!

咸鱼姬:环保和温暖可以兼得,从来不是吸霾死和冻死之间只能二选一的问题。可是为什么现在看上去怎么就变成了只能二选一呢?这还是舆论引导的结果,下层两派互斗,权力阶层才能坐稳。如果大家都去想第三条路,那么最终指向就可能是权力阶层。权力阶层并不在乎下层是吸霾死还是冻死,毕竟连空气都可以特供。既然不在乎,那么自然就是按自己心情来就好了。

Fai:为民者包括传媒,介入(会有传媒觉得自己没有介入吗?)事件的思维需要改变,从对政府喊话(泥牛入海)的被动依赖(批评再多都没有意义,我们没有政策倡议的位置),改为民间自救的能动自立(不再期待强人)。

与其不断去探讨当局可以怎么做如何做,不如换一换说法想法和位置,民间可以怎么做如何做,资源如何整合分享,遭难的人有什么应对的经验可以借鉴(求存的经验对中国人是必须的,它能让人看见共同体而不孤单)。不是被动等待更坏的、更具摧毁性的事情到来,而是要用灾后思维应对眼前的局面。不管中共内部在搞什么,它都已经是等待割除而又扩散难治的沉疴。民间的溃散才是中国人的恶梦,民间若不能自强自力,它本身就会成为灾难。

盗火者:历史总是相似的,在1000年前由王安石主导的那场变法,和此次煤改气工程有相似之处:初衷虽好,但在专制体制下运作这样的改革,最终的结果却是制造了新的且更为迫切的问题来解决此前想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青苗法》的实施,本来是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的问题,政府将贷款从私营收归国有,由政府进行“低息贷款”,年利率20%。中央政府为了贯彻变法,将贷款的额度纳入到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当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业绩,就用公权力搞摊派,本来是自愿参与借贷,变成了各地辖区内每个人都要向政府借贷,无论你有没有这样的需求;由此到最后出现百姓流离失所就不奇怪了。

1000多年过去了,当今世界和北宋王朝所处的那个世界完全不一样,但政府部门的执政思路依然和北宋王朝相差无几,只要专制体制不改变,政府不愿将市场的大门打开,治理污染没有企业参与而全部是以行政方式上级压下级,那么类似这样的悲剧哪怕再过去10000年,也依然如是。

民间的溃散才是中国人的恶梦,民间若不能自强自力,它本身就会成为灾难。

By Fai

高成本与重污染之下,取暖究竟如何解决?

由于改换燃气、电力取暖后费用高昂,加之补贴发放情况不一,已经完成煤改气的用户仍然要面对高额取暖费,取暖方式变革的重重阻碍又引起对能源、建筑等问题的讨论。煤炭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产量与消费量均为世界第一,而天然气产量则紧俏许多,2016年中国35%的天然气储量均来自进口。

有论者提出,煤炭因含硫化物、氮化物与微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较“脏”的能源,但经过选洗处理、型煤加工、水煤浆加工、脱硫净化等洁净煤技术便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并提升燃烧效率。而在此能源含量的国情之下,并不能完全摒弃煤炭。

也有论者认为,“电代煤”甚至“电代气”才是目标,以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零碳排放的发电方式,为居民取暖提供能源。

此外,亦有端读者提到,北方农村的住房材料保暖效果并不好,改善建筑或也是可行路线。

偏偏咱们国人的眼睛只看到城市,忘了八亿的低端人口,唉。

By 退休老头

退休老头:题目问的是为什么环保和温暖不可兼得?我们就从温暖下手,不知道有没有人会问现在的农民房是否合理设计?保暖(冬天)又保冷(夏天)?记得以前北方农村的农民房个个低矮土墙采光极差,现在农民有钱了纷纷造新房,这真可喜可贺,但是许多北方农民盖新房时追求的是挑高中庭大开窗,恨不得个个都像海南三亚一带别墅,这种拿来的房型冬天一到就冷得受不了,锅炉再怎么烧家里都不热,这次断气事件诚然是领导同志脑袋一拍配套工程没搞定就断煤,但同时间我们也要想一想,到底我国的建筑师有没有花时间花精力去好好想想我国农民需要什么住房?当住房节能时,我们对于燃煤天然气的依赖也就不会那么多了。

Zoey_莹:建筑师当然探讨过农村住房的设计,我记得西建大还有专门针对农村土坯房设计的课题,其关注的重点就是农村住房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他们也在农村开展过实践。但是农村的房子都是农民自己盖的,有几个有闲钱去请设计师呢?

退休老头:刚刚看到某同志的留言:在农村...谈什么建筑师?这一点让我感慨万千,不得不再多说几句话。

中国13亿人口有8亿住在农村,假设农村每户4口,那么就有2亿栋农舍,这群农舍从破烂到豪华,体积、外观和装修上有着天壤之别,然而本质上却没啥两样。

首先是今天的主题冬天保暖,有钱的村书记家中自己有个小锅炉烧水供地暖,一天24小时暖和的很,没钱的生个火塘,也能凑合过冬,至于房子本身是否保暖?没人关注,真的没人关注,有钱的村书记不过是从网上下载一些平面图找个工程队就开干,没想过保暖;没钱的贫农就只能自己在农暇时弄点砖瓦修修补补,没有能力想到保暖。再看看农舍建材,早年是以杂木为梁柱,黄土加碎高粱杆打成的土胚墙,现在则是钢筋、水泥、砖块、玻璃,要说起保暖和环保,早年的农舍的土墙可是比现在的别墅既环保又保暖的太多了,如有半米厚的土墙基本上墙内温度可以保证。

现在各地方为了农舍需求所建的水泥厂、小钢铁厂、小砖窑等哪个不是污染大户?哪个不是耗能大户?偏偏用这些材料建成的农舍还不保暖,你们说气不气?

所以各地方弃煤改气纯粹是治标不治本,再多的气来都不够烧,根本就应该从农舍的建材和取暖方式下着手,建材譬如:轻钢架、土墙,隔热棉,取暖譬如:壁炉、地泵、炕连灶、高效锅炉、生物质燃料、合理的室内平面规划图...等。

这些都需要建筑师工程师的参与,偏偏咱们国人的眼睛只看到城市,忘了八亿的低端人口,唉。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