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教堂门钉《九十五条》的人?500年后,当代如何重新认识马丁路德

到底马丁路德有没有把《九十五条论纲》钉在诸圣堂门上?Peter Marshall告诉我们,从种种证据和迹象显示,这件事真实发生过的机会极微。

500年前,年仅33岁的年轻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赎罪券议题上,不认同时任教宗,因此把一纸《九十五条论纲》钉在诸圣堂门上,借此抗议。图为位于德国城镇艾森纳赫 (Eisenach) 的马丁路德像。

500年前,年仅33岁的年轻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赎罪券议题上,不认同时任教宗,因此把一纸《九十五条论纲》钉在诸圣堂门上,借此抗议。图为位于德国城镇艾森纳赫 (Eisenach) 的马丁路德像。摄:Sean Gallup/Getty Images

李宇森

刊登于 2017-11-20

#李宇森#评论

谈起新教(Protestantism),大概无人不知新教的源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谈起马丁路德,除了他在囚禁时翻译的德文圣经外,大概无人不知他在威登堡诸圣堂(Schlosskirche,维滕贝格诸圣堂)门前钉上《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后世传诵的《九十五条论纲》(Ninety-five Theses)。

500年前,年仅33岁的年轻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赎罪券议题上,不认同时任教宗利奥十世(Pope Leo X)与道明会传道者特次勒(Johann Tetzel),亦不理解为何德意志地区美茵兹大主教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 von Brandenburg)会容许后者在其教区宣传赎罪券,以金钱换取缩短在炼狱受刑的时间。因此,他先写信给阿尔布雷希特,继而公开书信,把一纸《九十五条论纲》钉在诸圣堂门上,借此抗议教廷和主教的做法,以及挑战对于赎罪的理解。

或者连马丁路德也料想不到,一纸论纲,竟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由此掀起波澜壮阔的新教改革运动,对全世界影响极为深远。后世学者,无不认为《九十五条论纲》的重要性,可堪与《大宪章》、《美国独立宣言》、《联合国宪章》等文件比拟。

但是,数百年的光景后,我们有否重新认识马丁路德,重新认识其《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在赎罪券上的神学思想,如何影响后世的社会政治思潮?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