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探索学院

专访《红色工程师》作者安舟:了解今天中国,不可能避开毛时代

这本书“辩护”式的文革书写曾引发过学者们的争议,安舟的立论是:文革是中共革命路线中要求抹平阶级差异的结果,在1949年建政之后,中共试图将新政权打造成一个消除不平等的理想乌托邦。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于1966年至1976年间在中国境内所发生的政治运动。由时任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自上而下动员成千上万红卫兵在中国大陆进行全方位发动的阶级斗争。图为当时天安门的一场政治动员活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于1966年至1976年间在中国境内所发生的政治运动。由时任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自上而下动员成千上万红卫兵在中国大陆进行全方位发动的阶级斗争。图为当时天安门的一场政治动员活动。摄: Bettmann / Contributor /Getty Image

特约撰稿人杨山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7-10-31

#探索学院#安舟#评论

一个幽灵,毛泽东的幽灵,在中国上空游荡。知识分子群体自文革结束之后,经历了1970年代的创伤修复、1980年代意气风发之后的挫折,又在2000年开头的公民社会呼号之后,遇上了胆战心惊的“重庆模式”。2012年初,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落马,人们以为可以喘一口气,然而之后的政治气氛,却并没有为之放松,甚至国家机器对社会的控制日渐增强,对意识形态的关注也愈发收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知识界在去年迎来了文革50周年纪念。今年1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一场研讨会,再次传递出了中国知识界对文革的主要批判路径:文革的关键词包含了暴力、个人崇拜、狂热、非理性与不民主。这些幽灵似乎随时会反扑,需要尽力予以预防。

而在这场会议上也出现了有趣的场景。一名在场的“毛派”抢到发言机会,先是质问演讲者如何看待邓小平,之后又高呼毛派口号,抨击邓小平走向资本主义。讲者和听众也许是未料到会有人如此“砸场”,现场颇为混乱;发言提问也变成了火药味甚浓的骂战。在毛派的纪录中,这场骂战以学者们出丑收场。但现场的哄笑声、嘲讽声,其实多半是对着毛派而去。在参加会议的老中青眼中,这些“文革余孽”大概是时空隧道中穿越过来的产物。

然而,在现实面前,这种荒诞感本身已经足够荒诞。政治大环境与接二连三的“邓相超事件”们(编按:邓相超是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委员。因在微博批评毛泽东时代被免职),不断宣示着知识分子言论空间的缩窄。作为历史记忆的文革,也就愈发被挂在人们嘴边。文革本身的历史却也变成一种禁忌之物──只能作为黑暗的,非人性的存在,关在囚笼里不得见光。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