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西非,过度捕捞的重灾区

西非,对多数亚洲民众而言,是陌生而遥远的大地。但如果你是喜爱吃平价海鲜的饕客,你一定吃过来自西非的海鲜。平价烧烤店的烤鱼、网路上贩售的明虾、大坂的章鱼小丸子...这些海鲜食材,西非都有。但是,曾经丰饶的海域,如今却也成为过度捕捞的重灾区。

世界其他地区渔获资源稀缺,且管制严格,让西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地相对仍有丰富资源,却也逐年下降。

世界其他地区渔获资源稀缺,且管制严格,让西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地相对仍有丰富资源,却也逐年下降。摄:Pierre Gleizes / Greenpeace

端传媒记者 何欣洁 发自几内亚比绍

刊登于 2017-08-28

#我们会吃光海洋吗 II

【编者按】去年八月,端传媒制作《我们会吃光海洋吗?从太平洋到西非,两岸渔业全景调查》。在动态页面中,小船最终停在西非海岸:“中国近海早就无鱼,而管制落后、对海洋保护意识薄弱的中国渔民却去往了全世界。”西非,由此成了我们的下一个计划的采访地。在那片遥远、丰饶却又疏于管理的海域上,中国渔船真的参与进全球远洋渔业的争霸战吗?他们一起捞光了当地的鱼虾吗?

今年三月,端传媒记者得到机会,参与绿色和平“希望号”在西非海岸的巡航,自茅利塔尼亚(毛里塔尼亚)登船、于几内亚比索(几内亚比绍)上岸,途经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达卡)。为了更深入回答“我们会吃光海洋吗?”记者攀上中国渔船、与当地渔企干部碰面、访问远赴重洋的大连水手、俄籍船员、西班牙船长……制作海洋调查第二季。这篇文章首先要带你看见,西非海域过度捕捞、渔获下降的灾情,而陆地上的西非居民,又如何因此成为海洋灾民。


中国渔船到西非捕捞并非新鲜事。自从欧洲议会在2012年6月公布《中国在世界渔业中的角色》后,中国在西非“绝后式捕捞”、“吃光海洋”且让“西非人民没鱼可吃”似乎已是定论。看似又是一场环境生态与渔企生计的永恒拉扯,但这场海上战争的声纹,早已震动陆地。

2017年6月,摩洛哥街头出现反政府示威浪潮,首都与周边城市持续警戒中。这一波抗议行动始于海洋,延烧陆地,在2016年10月28日,在摩洛哥北方城市胡塞马(Al Hoceima)发生的非法渔获的案件。当地一名31岁青年鱼贩费克里(Mouhcine Fikri),从当地的渔市场批回500公斤非法捕捞的剑旗鱼,遭警方查获。

费克里在与执法人员争执的过程中,爬入原本用于销毁赃货的垃圾车中,试图阻止警方没收鱼货。但在混乱之间,垃圾车却突然启动,费克里下半身被卷入车内、当场死亡,引爆众怒。2017年,在抗争中崛起的青年领袖泽夫萨菲(Nasser Zefzafi)因“威胁国家安全”遭警方逮捕,更让怒火延烧。

这起案件让人联想起2010年的突尼西亚小贩布阿吉吉(Mohamed Bouazizi),而后者引爆了“茉莉花革命”,让这起案件引发的效应格外受人瞩目:在茉莉花革命中被称为“只有茉莉花、尚未革命”的摩洛哥,会不会成为风暴中心?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