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张维中:日剧、饮食、商场、游乐园……什么是日本人眼中的“大人味”?

“大人”这个词汇,仿佛开始象征的是一个新族群,一种新的生活型态、价值观与独爱的口味。

刊登于 2017-04-20

大人不就是成年人吗?不过现在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名词似乎比过往又多了一些层次感。
大人不就是成年人吗?不过现在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名词似乎比过往又多了一些层次感。

前阵子刚下档的日本偶像剧《四重奏》的编剧,出自于《最棒的离婚》剧作家坂元裕二之手,由松隆子、满岛光、高桥一生和松田龙平共同担纲主演。这出戏标榜内容融合进爱情、悬疑、喜剧等要素,交织出一部“苦中带甜,有如黑巧克力滋味一般,『大人的』爱情悬疑剧”。

这样一出“大人的日剧”在收视率上的表现,除了第九集有到11%以外,其他每一集都仅有个位数字,最终以平均收视率8.9%作收。虽然收视率表现得不太亮眼,但是从日本到台湾的网路社群上,这出戏引起的话题与讨论却不少。(注)多数人都公认《四重奏》是这一档的日剧中极为细腻的好戏。伴随着剧情的始末,当初在宣传台词里特别强调所谓“大人的日剧”也成为话题之一。

所谓“大人的○○”,在日文中是“大人の○○”或“オトナの○○”。这几年若你来日本游玩,经常留心街头广告或店家卖场风景的话,不难发现,所谓“大人的○○”的关键词,从饮料、零嘴、酒,到书籍、店家或游乐园,甚至现在是戏剧等等都会出没。以“大人”为主打对象的东西,在各种领域俯拾皆是。

大人不就是成年人吗?不过现在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名词似乎比过往又多了一些层次感。“大人”这个词汇,仿佛开始象征的是一个新族群,一种新的生活型态、价值观与独爱的口味。

日本偶像剧《四重奏》标榜内容融合进爱情、悬疑、喜剧等要素,交织出一部“苦中带甜,有如黑巧克力滋味一般,『大人的』爱情悬疑剧”。
日本偶像剧《四重奏》标榜内容融合进爱情、悬疑、喜剧等要素,交织出一部“苦中带甜,有如黑巧克力滋味一般,『大人的』爱情悬疑剧”。

大人的消费:为大人提出的生活提案

到底日本人是几岁以后,才被视为“大人”呢?这里的“大人”跟先前聊过日本人会举办20岁“成人式”来象征成年,在意义上又不太一样。虽然法律上确实规定18岁开始有选举权,20岁以后可饮酒,不过在日本人的感觉中,那样的成人跟现在常说的“大人的○○”中的大人,在感觉上仍有暧昧的迥异。

日本社会之所以会有“大人化”的趋势,除了商业活动的推波助澜以外,根本上还是与当今日本的人口结构息息相关。目前日本总人口数是1亿2000万人。其中最多的人集中在40岁至60岁之间,而平均年龄的中间值则是46岁。这个年龄层的人,因为经济基础稳定,体力尚毋需堪虑,对于事物的喜恶更为分明,而且对生活的兴趣也比年轻时更确定,所以其实只要业者能命中红心,那么就是很明确可以掌握到的一批消费族群。

例如JR东日本铁道公司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主推“大人的休日具乐部”特惠专案,聘请吉永小百合作为形象代言人,鼓励大人们四处游玩,旅行可不只是“青春十八”的权利而已。东京迪士尼乐园早在多年前也找来熟女黑木瞳做代言,广告中也是主打“大人的游乐园”。毕竟米老鼠不会长大,爱着他们的粉丝们可是会老的。怎么样一辈子都牢牢抓住粉丝的心,极为重要。

近年来东京新兴的商业设施,几间受瞩目的据点几乎也都以“大人的○○”作为主攻。例如代官山的茑屋书店、二子玉川的茑屋家电,便曾明确地表示希望打造一座“大人的书店(家电)”空间。涩谷原来只是10岁至20岁世代的嬉游区域,当“涩谷HIKARIE”落成时,也以“大人的涩谷”作为诉求,翻新东京人对涩谷的定义。不约而同,有乐町的坂急、LUMINE和银座东急广场,及2017年4月下旬开幕的“GINZA SIX”配合银座这一带原本就是大人味浓郁的闹区,都特别强调要为大人们做出生活新提案。

在众多的“大人”消费中,最频繁使用大人这个关键字,且品目占据市场最大宗的,还是当属日本的甜食和零食市场中,标榜“大人味”的甜品了。过去日本的甜食与零食厂商,都以开发小孩和家庭市场为主线,可是近来很明显的主推大人的甜食和零食愈来愈多。定价稍微高一点,但标榜品质好,包装设计也更有质感,口味调制上也符合大人喜好的味觉,成为厂商扩大市场的走向。各家零食厂商承认,消费者目标的战略,已从小孩转换为大人。像是明治的“大人的蘑菇山”、不二家的“Country Ma’am:大人的香草、可可”和雀巢的“KitKat:大人的甘甜”都是此类型产品中的畅销单品。

各家零食厂商承认,消费者目标的战略,已从小孩转换为大人。例如不二家的“Country Ma’am:大人的香草、可可”。
各家零食厂商承认,消费者目标的战略,已从小孩转换为大人。例如不二家的“Country Ma’am:大人的香草、可可”。

日本人用味觉口感来判定大人?

所谓的大人,更多时候或许是从味觉口感上来判定的。离开零食甜点,其实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爱用“这东西吃起来很有『大人味』啊!”来发表对食物入口的感想。同桌的日本人一听到这东西很有“大人味”以后,多半都会点头表示理解了,不过我身边曾有在东京生活的欧美朋友,就感到十分困扰。有人曾对我说:“因为有些东西没见过,不敢立刻吃,所以先会问问日本朋友,这吃起来是什么感觉?他们常常都会说,一种很『大人味』的口感,然后话就结束了。到底是什么味道,我还是不知道!”

这些“大人味”的食物,到底吃起来究竟有何不同呢?简单来说,它们的共通特征就是:不那么甜,带点苦味,或者非一般饮食经验中的味道。最关键也是最微妙的,是号称会拥有残留的余韵。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会吃不出其美味,甚至讨厌,但在大人的味觉感官中会觉得好吃,能吃出更深层的味道。前两点“不甜或带苦”还能理解,至于能否吃出“余韵”呢?那还真是得看个人造化了。如此暧昧的说法,果然很日本,大约就是一种枯山水的禅意吧。

有网站针对五百个人调查,到底什么是你认为的大人味?结果第一名48.8%的人都说“可以懂得品酒”就是懂得大人味。第二名有45%的人则认为“发现小时候讨厌,但现在爱吃的东西”就是大人味。是否还是很抽象呢?所幸从这份民调中,大致可归类出一些食物,了解当日本人说“大人味”时,是用这些东西来判定所谓的大人。

大部分的日本人,在小时候都不爱吃番茄、芹菜、青椒、茄子和秋葵。这些东西可能有人长大了还是不爱吃,但如果你对下列食物开始有好感的话,就会被视为大人了。这些食物包括了芥末、青葱、生姜和近来忽然流行起来的香菜。除此之外,懂得品尝高级品,当然更象征明白大人的滋味。例如红酒(而不是学生也爱喝的啤酒)、高级寿司、鳗鱼和乌鱼子等。

难道除了吃喝玩乐的定义之外,日本社会中的“大人”就没有个性上的特质吗?这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我想最后仍可以引用《四重奏》作为日本人对“大人世界”的注解。那就是在每一集的片尾,四位主角高唱的主题曲“大人的法则”里,词曲家椎名林檎所写下的精湛诠释:“喜欢、厌恶、想要,说漏了嘴会怎样?硬要去分个黑白讲穿的话,就会令人恐惧……大人,就是要懂守密。”

(注)《四重奏》收视率差但网路话题却不少,其实与先前《最棒的离婚》的状况如出一辙。这一方面反映出日本年轻人远离电视,但是另一方面也凸显收视率的调查方式,已不符合时代潮流。大家不是对连续剧没兴趣了,而是没有没有够特别足以吸引人的戏剧。此外,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是,愈来愈多日本人不喜欢“即时收看”电视节目。方便的录影系统,让大家已养成将电视节目先录起来,事后再看的习惯,或者更可以在手机上透过网路观看。这些不再经由电视直播看节目的观众,人数都很难被算进收视率报告里。

如果你愿意付费成为我们的端会员,请按这里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