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顶住压力挤水分”后,辽宁2016年GDP下滑达23%,其他省份何去何从?

刊登于 2017-02-24

中国东北工业省份辽宁省去年经济产出下滑23%。
纵观本次发布的全国各省数据,GDP 名义增速呈现“南快北慢”,增速位居后10位的省份均位于北方。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31个省级行政区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广东、江苏继续在经济总量排名前两位;在经济增速方面则呈现出全国“南快北慢”的趋势,增速位列前三的是地处西南的西藏、贵州和重庆,均在12%左右。而在数据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此前广受“GDP 注水”质疑的辽宁,根据官方最新数据,该省去年 GDP 下滑高达23%。

中国近年面临的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对依赖钢铁产业的辽宁省影响尤为突出。去年4月,该省就已经成为近7年内中国大陆首个录得季度 GDP 负增长的省份。金融时报引述分析师指,GDP 数据的“急剧下滑”不仅反映出辽宁的真实经济状况,也是当地政府去除此前虚报数据的必然结果。

在1月17日的辽宁省人大会议上,省长陈求发首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认辽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虚报至少20%。陈求发当时称,辽宁省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等指标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但“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

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中国东北流传的一副对联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地方及中央官员出于政治目的常常操纵经济数据,各地方都被强制安排了需要完成的增长目标。中国官方此前便承认存在地方 GDP 注水问题,在东北地区尤甚。

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就指出“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其中大连虚增财政收入、沈阳等市招商引资弄虚作假;2015年底,中央巡视组公布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存在经济数据注水,并表示按呈报数字显示的发展速度累积计算,“部分县城的经济规模甚至超过香港”;2016年2月至4月,中央巡视组“回头看”时重申辽宁经济数据造假。

被通报后,辽宁当局开始针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进行评估审核,要求做到“基层数据准确、宏观数据匹配”,以及“指标统计数据客观真实”。第一财经引述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彭澎称,本次辽宁 GDP 暴跌被官方公开“是一个好事,以前经济下滑时,脸上挂不住,就开始拼命注水”,他认为挤掉水分之后,更有利于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但金融时报指出,辽宁 GDP 暴跌“为经济增长较快省份的官员带来压力,迫使他们提高产出数据以弥补差距”,否则6.5%的全国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将难以完成。此外,报导引述投资银行蓝橡资本(NSBO)的中国研究主任 Jonas Short 称:“(辽宁 GDP 暴跌)会不会意味着其他省份也有问题?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因为各省 GDP (总和)总是高于全国的 GDP。”

纵观本次发布的全国各省数据,GDP 名义增速呈现“南快北慢”,增速位居后10位的省份均位于北方。除负增长的辽宁外,山西的名义增速仅为0.98%、黑龙江增速仅为2%,均远低于全国预期目标。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认为,北方省份的产业结构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近年能源价格下行令这些省份受到冲击很大;而南方省份轻工业较发达,因此受影响较小,名义增速也较高。

不过,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长期关注的 GDP 数据已经无法准确评估中国经济的真实规模,因为当前的计算方法仅依赖来自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的数据,这一统计方法忽视了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增长。

6.5 %
中国“十三五”(2016至2020年)规划建议指,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 GDP 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声音

官方对此有充分自觉和警惕,因此在数据确定上往往综合了各种政治考量。反映经济真实面的客观统计数据,或许内部核心圈层有所掌握,但对外公布时必须综合各种情势,服务于政治目标。

经济学者、专栏作家温克坚

不客气地说,在经济数据上,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而且欠下了近万亿元的巨额债务,辽宁现在不是在平地起楼,而是在坑底爬坡。

辽宁一位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东北经济衰退有很多方面原因,除了产业结构落后外,人口率先出现年龄结构断崖问题也十分严重。多年来,东北地区年轻人生育率低,人口大量外流,使得人口老龄化水平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东北的 GDP 造假问题率先曝出来,应该是实在扛不住了吧。

中国网友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1985年之前,中国大陆对国民经济核算源于前苏联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1985至1992年逐步与联合国推荐的源于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接轨。1985年,国务院批准采用 GDP 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中国开始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核算模式的研究。1992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中国实行 SNA 体系,GDP 成了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根据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的结果:基于本币(人民币)计算,1986年中国 GDP 过万亿元,达到1万零309亿元;2001年过10万亿元,达到11万零270亿元;2012年过50万亿元,达到53万4123亿元。(资料来自维基百科,百科内容以 CC BY-SA 3.0 授权)

来源:金融时报第一财经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