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编读手记

读者来函:微信红包事件中的中港交流困局

不交流,就不知道对方的信息,就只能盯著人家的标签不放。红包事件,双方都有责任。

江川

刊登于 2016-11-04

#编读手记

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

尊敬的端传媒编辑:

你们好。今日读到有关微信红包的报导,忽然让我想起几个月前的一件事,希望能与你们分享一下。

我在外国读书,读书期间认识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包括一个来自内地的男生A。男生A来自北方的某个城市,性格开朗,平时待人友善,而且热爱哲学。我们是在一次学校活动上认识的,觉得大家能聊得来就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有时也会打招呼问候几句。

几个月前,铜锣湾书店老板林荣基回港召开记者会,我当时也有在Facebook看报导,听完林生的讲述后心情非常气愤,于是和其他读者一样点赞了和林生相关以及支持林生的游行的所有新闻报导。几日后,我突然在晚上十一点时收到了来自A的长达三百字的留言,内容大概是说对我非常失望,没有想到我也是这般不明事理,不能体会到大陆政府对香港的关心和厚爱等。

当时我正准备入睡,看到讯息后睡意全无,开始和他争执起来。但在过程中,我发现A不仅仅对林荣基事件一无所知,而且对一国两制究竟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A指责我的原因,单纯是因为他看到我的点赞,便以为我也和那些在他心目中完全不了解大陆,但只要一看到“大陆”二字就开骂的香港人一样,从而对我非常失望。于是我决定从解释一国两制开始,告诉他为什么香港人对林荣基事件感到愤怒,也向他表达了我的一些观点。最后,他承认的确对我有误解,向我道歉。

A告诉我,其实他不是不能理解香港人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和执著。他出生于内陆,自然了解大陆社会现有的不公和限制,他也自然清楚实行另一制度的香港和大陆会有极大不同,不能用同一价值观去衡量。但由于信息的限制,他对香港的了解是少之又少。“我小时候还一直以为香港人不会写汉字,只会说英文。”他说。

在只有单一信息源的环境下长大的他,自身所形成的价值观深受影响,再加上近几年大陆媒体对香港的事件极其敏感,有时不单是不能报,还要在报导中暗示是香港人的错,只能接受单一信息的他,也难以避免沾上一点“小粉红”的思想。

当晚我们发讯息发到一点多,到最后,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今晚的争吵有价值吗?”

他的回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他说,“虽然我们吵了两个小时,但是从你这里我知道了很多关于香港的事,你也推荐了一些能够客观了解香港的渠道,我觉得今晚我对香港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是一场有意义的争吵。”

我之所以从微信红包事件联想到这件事,是因为我觉得微信红包一事也是反映了这样的问题:香港人和大陆人互相拒绝交流。

微信红包是2015年年初在大陆开始流行的电子支付方式,相比起支付宝它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方式,而且微信红包开始营运的时候,并没有像支付宝一样实行强制绑定银行卡,而是允许用户自行选择是否绑定(当然,功能也随绑定而增多,但这也是几个月后的事),所以在很多大陆人心目中,微信红包就是娱乐和表达感谢的方式,朋友帮了个忙,或者遇上什么开心的事,发个红包,让大家玩游戏般抢一下;红包金额以及抢红包人数也都随发红包的人制定,由微信随机发放。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件事上,许多内地生会认为本地生小题大做。在他们的印象里,微信红包的娱乐功能远高于支付功能。我相信如果朱同学是用支付宝发红包,内地学生估计也会认为他在行贿。

但这里是香港,一个视廉洁文化至上的地方。正所谓“入乡随俗”,朱同学既然选择来了香港读书,就该主动了解这里的文化,按这里的行事规则办事,而不能把“娱乐”作为借口。纵使微信红包的娱乐功能如何高于支付功能,它也是虚拟货币的一种,即使本心非此,行为自身也可当成是贿选。既然是违反了香港的规则,就不能拿大陆的观念做挡箭牌,该承认错误的就承认错误,该道歉就道歉。“文化差异”只能做犯错的原因,不能做不道歉的理由。犯错并主动承认,还有机会得到人们的谅解,但视“文化差异”高于一切并故意忽视香港文化,则会引人反感。

其实这次的微信红包事件可以完全避免。朱同学来香港这么多年,也积极参与本地义工活动,绝不该对香港廉洁文化以及选举规则一无所知;而另一方面,微信红包也在内地流行了两年有多,虽说最近才在香港推行,但香港学生也该对微信红包的娱乐功能有所听闻,而非是“直接表示不知道这种中国文化。”其中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近年的中港矛盾,让本地生和内地生互相为对方建了一堵墙,互相拒绝交流。

不交流,又怎么知道对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的确,内地生既然选择了在香港读书,就必须主动了解和融入香港文化,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但本地学生也应该对来港读书的学生持友好开放的态度,如果对方想要了解更多香港文化,为何不主动引导对方了解正确而积极的香港文化,而不是让对方像盲头苍蝇一样摸索,待其犯错后立即谩骂对方,像大家都耻笑的“小粉红”一样?

是,在内地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法期待内地生的民主意识及廉洁意识能像香港人这么高,但若然内地生在港读书期间,能在周围友好的香港人影响下,提高民主意识和廉洁意识,对双方不都是一件好事吗?至于内地生,既然选择来香港读书,就应该对双方价值观的冲突做好心理准备。在这种时候,内地生要做的不是高叫自身文化优越,用类似“内地文化就是跟香港文化不一样”的理由,来拒绝承认自身行为与香港文化冲突的事实。相反,双方要主动了解为什么对方觉得你们是错的,差异究竟是在哪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差异,以及如何避免下一次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犯错。

但归根到底,依然是沟通问题。不交流,就不知道有关对方的信息,就只能一直盯著人家的标签不放,然后陷入无休无止的敌对中。尊重文化差异,是每个人都该做到的事。但尊重不代表什么都不做,不代表处于主流的一方可以因此过度攻击对方,也不代表非主流的一方可以以此作借口而不承认错误。

江川 敬启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