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宣誓风波

钟剑华:北京港府罗网齐下,青政送上门劫难逃

从种种迹象看来,9月新一届立法会选举提名期开始前,中央似乎已经定下目标,就是不能让有港独色彩的参选人有任何机会。

刊登于 2016-10-20

#立法会#香港#宣誓风波

因为建制派集体离场导致流会,梁颂恒、游蕙祯、刘小丽仍未宣誓。
因为建制派集体离场导致流会,梁颂恒、游蕙祯、刘小丽仍未宣誓。

不少人都说,在政治世界,一天可能也太长。过去一个星期,发生在香港立法会的一系列事件,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引发公众广泛讨论。其实这些都与过去几年一连串的事件紧密相关。但可能这几天紧接发生的,有太大戏剧元素,令过去几年发生的事仿佛遥远而不相关。

立法会如何开幕

先说这几天的事, 可以由今届香港立法会正式开会前一天说起。9月的立法会选举,非建制派除了达到目标,保住立法会关键的三分之一议席外,整体议席还有进帐,共取得30席。不少人相信这会增加立法会对不受欢迎的梁振英政府的制衡力量,也可以令香港人在下一步的政制发展讨论中有更大的谈判筹码。

就在正式开会前一天,中联办法律部长王振民公开向议员发话,呼吁他们不要搞花样,应该把时间用在配合政府施政。同一天政府发声明,警告议员在宣誓时必须跟从宣誓词的一字一句,否则宣誓就可能失效。之前两屆立法会,都有议员宣誓时搞点花样,可以说是已成惯例。但中联办及政府分别警告,却十分少见,且政府声明还带有强烈的威胁性。当时已可看出,政府有意向新晋议员下马威。

其实可以预料,在当今的政治环境下,这种姿态只会招来更具挑衅的回应。不出所料,青年新政(青政)两位年轻的候任议员梁颂恒及游蕙祯,在宣誓时带上了一幅"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横幅,在宣读誓词时还刻意把 China 读作“支那”,中间还加插了一些粗口。

负责监誓的立法会秘书长当时表示,他认为两人不明白誓辞及立法议会员效忠《基本法》的意思,所以认为没有权力为他们监誓。秘书长的焦点似乎不在“支那”,也不在于夹杂了粗言。可能连秘书长也没有估计到,真正带动了这星期事态发展的,正是“支那”两个字。

“支那”两字的语源,及其在当下社会情境下的含意,在不同媒介已经有很广泛的讨论。总之,有人认为该词有低贬和侮辱的成分,因为这与中国人抗日的历史有关;也有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这两个字古已有之,其负面含意已也经随着战争结束多年而淡化。

无论如何,如果前述政府及中联办的声明,都带有明显目的及针对性,而秘书长的裁决也一脉相承的话,那么青政二人用上“支那”两字,便为政府及建制阵营提供了一张十分好打的牌。

星期三的会议之后,建制阵营就着梁游两人的表现,开始把炮火加密,把斗争升温。把两人的行为归结为“抗中”,后来更进一步提升至“辱华”、“侮辱十三亿国人”、“辱没全球华人”、“愧对列祖列宗”这个层次。而除了各个建制党派开火,连特区政府、在港在国内的喉舌传媒、中联办及部分本地报章也加入声讨。

立法会成了人人有角色的大舞台

两位年轻候任议员没有多少政治历练,可能真是中了伏还不自知。刚开始他们面对围攻及向传媒解说时,似乎还有点自鸣得意,提出一些明显不尽不实的理由。其他泛民政党及议员相对清醒,没有为他们用上那两个字寻求开脱,但似乎也很难劝说两位年轻议会新丁调整姿态。

笔者曾指出,不论他们是否有意,“支那”两字明显容易惹来负面观感,在当刻已经成为一众建制派攻击两人的主要焦点。而且一向以来,中共政权都是善于利用历史重大事件来谋取当前的政治利益,因此笔者也劝说两人,可以为用上这二字作出道歉。这样做不但不会进一步失分,解围外还有可能争取到更大的支持。

这种判断不一定准确,但两位议员的支持者不但没有就此详细讨论和考虑,还在网上以粗口回骂。大扺可以推算,他们还未警觉到自己的严峻处境。

跟着几天,外围火力不断升温,一些基层组织、亲建制的团体,甚至一大批在过往的政治争论中较沉默的“历史学者”都加入声讨。提出的要求,由“道歉”、“向全球华人道歉”、“先道歉才考虑让他们宣誓”、“褫夺他们的议员资格”、要他们“放弃特区护照”,叫价越来越高。其后立法会主席于星期二早上裁决,五位议员的宣誓无效,青政两位议员当然有份。但在主席裁决之前,当天早上特首已经向传媒发话,点名关注二人行为,又说明会考虑进一步行动。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清楚暴露了政府意图,就是要尽一切方法,阻止二人正式成为立法会议员。因此,到傍晚消息传出,律政司长已经向法庭提出司法覆核,质疑立法会主席容许二人重新宣誓的决定,要求法庭颁出禁制令,同时要求法庭确认他们两人已经失去立法会议员的资格。

政府去到这一步,表明拉二人下马已是不归之路。对照上周二政府的声明及中联办的发言,又观乎立法会秘书长在第一次宣誓时的裁决,这显然也是一个早已定好了的目标,问题只是以什么方法达到结果。经过一个星期的发展,政府在立法会重新开会前,采取了这个十分具争议,且后果严重的决定。从各个角度来分析,梁游两位政坛新秀,这次要保住立法会议席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

立法会这一幕的“前传”

回带看看政府这个政治目标的形成,要自去年底青政在区议会选举(区选)中冒起来开始。青政作为一个新兴政治团体,在去年11月份区议会选举之前,没有多少人留意到。2014年的政改争拗,引发了长达79天的占领运动,期间出现警民对峙、暴力冲突、社会撕裂,最终政改方案在2015年中被否决,争取更大民主空间的诉求,也没有得到任何成果。

雨伞运动之后,泛民主派内部进一步撕裂,整个社会对民主发展似乎失去动力与迷失方向。民主派原来的一套政治风格受到质疑,民间有更强烈的本土自保倾向。特首梁振英在2015年1月的《施政报告》中主动提出了港独这个议题,进一步挑起民主派、本土派及港独支持者的分化和碎片化。

2015年11月的区议会选举,是雨伞运动后的第一个大型选举,事前大部分民主派人士都不存厚望。这是经历了重大的政治对立及抗争失败之后,很自然的结果,需要找到新的方向,需要重新起步。问题是没有人认为香港的基层民主派阵营,在当时看似是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可以这么快在区选重新振作。

结果出乎意料,区选竟然选出一些年轻政治素人,打败了若干建制派的元老级人物,例如钟树根及葛珮帆。青政的游蕙祯在黄埔东选区挑战建制派的重炮手梁美芬,也只以300票小输,成绩依然叫人眼前一亮。梁颂恒在港岛观龙区虽未取胜,但在他的统筹下,青政各个参选人都取得不俗票数,亦成功取得了一席。

像他们这批乘着雨伞运动后的政治环境而冒起的“伞兵”或组织,选后一夕之间,似是象征了香港人对政治民主化的热情未散。区选过后,梁游两人虽都败选,却成了传媒宠儿,频频出席大小电子传媒访问,去到不同的社区、学院出席座谈会。他们高举的本土主义旗帜,对不少在雨伞运动中失去盼望的年轻一代,成为一种新的盼望。

这种本土主义与其后的港独思潮,虽然在焦点上不一样,但支持者都以年轻人为主,都是对当前局面感到苦闷、要寻求出路的一批人。他们给人的印象,除了反叛传统既有权威之外,也勇于挑战特区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的底线。其与传统泛民主派政党那种和稀泥及四平八稳的作风,形成强烈对比。他们知道不可能取得建制派阵营支持,因此也敢于冲撞民主派政党和议员,满足不少对泛民不满的年轻世代,也确实成功从泛民主派挖走去一些失去耐性的支持者。

区选结果清楚显示民心思变,梁振英作为特首也不得不调整姿态,甚至说会邀请部分年轻议员加入政府的委员会及各种组织。当然也是一贯的讲完就算。

今年年初的新界东立法会议席补选,曾经参与年初二旺角骚乱而被捕、打正港独旗号的梁天琦一举取得了六万多票,即使败选也可说是大振本土派及港独阵营的声威,令他们深信可在新一届立法会中,与建制及泛民三分天下。

对于本土派也好,港独组织也好,他们的政治定位当然是在整个民主派阵营之内,但同时他们要向支持民主的市民展示:他们可以提供一个另类的选择、一个更有效的选择,或者是一个可以推动政府及中央政府调整立场的选择。因此他们要推阔民主派的光谱,把冷漠的、失望的,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选民重新动员起来;他们也要从民主派中分得一些支持力量,足以令他们有力争长短。所以,他们除了继续批评建制、挑战特区政府及北京之外,还要挑战本来是与他们同一个大阵营的民主派。

作为雨伞运动后乘时而起的新力量,他们这样定位无可厚非。但这个定位也令他们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没有泛民主派作屏障,他们很容易会成为特区政府、建制派及中央政府的打压对象。他们要挑战底线,也要面对极大风险,一个不慎,便会超越临界点。因此如要从保障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他们在不断挑衅泛民主派的同时,其实也应该想一想如何与泛民分工与协调,尽量争取泛民政党对他们的支持与理解,为他们的出格及越界行为作起码的道义支援。

中央政府似乎也看到了这种危险。因此,今年年中人大委员长张德江访问香港时,千方百计安排与泛民代表作非正式的会面,这是2010年以来,中央高层官员对泛民中人少有的热情。除了表示愿意与泛民多沟通之外,张德江又表明反对港独,要把港独与本土派分开。他在公开场合中把“本土情怀”形容为正常的事,也说那些港独“成不了大事”。这一种表态意图向香港人说明,中央政府可以容忍本土主义,但却绝不能容忍港独主张。张德江谈话时,对港独一脸轻藐,其实正好反映中央对港独十分在意。

梁天琦在立法会新界东补选中的成绩突出,一方面大振年轻港独支持者及组织的军心,但另一方面却加重了中央对港独思潮的戒心。

从种种迹象看来,9月新一届立法会选举提名期开始前,中央似乎已经定下目标,就是不能让有港独色彩的参选人有任何机会。确认书争议出现之后,政务司长林郑月娥及中联办主任张晓明都曾发表十分清晰的表态。张晓明说,不能容许有人利用立法会选举活动作为宣扬港独思想的舞台。确认书背后的政治意图不是清楚不过了吗?结果是由选举管理会突然加入一项确认书要求,到最后演变成要由公务员担当的选举主任作政治判断,把有港独色彩的参选人筛走。

过去30年,香港所有大型的选举活动都由公务员操作,从未试过有重大争议。确认书的安排,以至最后梁天琦交齐了确认书也不获确认,再一次清楚表明,政府目的是针对人,确认书只是手段,只是借口,主要针对的正是港独。要达到封杀港独这个目标,就算赔上公务员的政治中立,就算赔上选举过程一向没有政治审查这个原则,也是在所不惜。

梁天琦被筛走之后,由青政的梁颂恒补上,成为了梁天琦的 Plan B。这一著令梁颂恒冷手执了个热煎堆,承继了梁天琦在新界东补选中播下的部分种子,也让他最后在选举中顺利胜出。但这一著,也令青政由原本的“本土派”定位,转型成为更贴近“港独组织”这个定位。亦即是说,由一个原本张德江也表示可以容忍的定位,移向更贴近一个“要被排除”的定位。

梁颂恒及游蕙祯两位政坛初生之犊,在这样的背景下赢取了立法会议席,可能被选时就已被政府及中央政府盯上。因为他们是确认书那一著的漏网之鱼,能够逃过政府针对港独的天罗地网,是因为当时仍未被定性为梁天琦那一级数、打正旗号的港独。但成为了梁天琦的 Plan B,就即是已经向这个要被打压的旗号靠拢了。

政治上有时真的没有如果。但如果他们对这一脉络掌握得准确一点,便可能会对当选之后的言论,暂时保持多一点的克制。来日方长,加上有选票的授权,他们的政治认受性绝对不会逊色于很多小圈子产生的议员。

不过,由当选之后到立法会正式开会前夕,两位年轻候任议员摆出的政治姿态,让政府确认要把原本为梁天琦等人架上的那一张天罗地网扩阔,把青政两人也套进去。立法会开会前夕政府发表的声明、中联办的发话,针对的对象也是清楚不过。政府可能要等待的,是究竟两人会自投罗网,还是要政府再扮演一次更丑陋的角色,把这个网套上去。

现在既然有张这么好用的“支那牌”可以打,建制阵营、特区政府当然也绝不客气。经过差不多一个星期的动员与围殴,政府在刚过去的星期二向法庭入禀,申请禁制令及司法覆核立法会主席的裁决,再加上要求法庭确认两人的议员身份已经被取消,是要为这张已经套住了两位议员的网打上最后的一个结。

立法会这一幕的“后传”?

如果政府的目标,就是要把所有具港独思潮色彩的人都赶尽杀绝,那这一次就算在某种程度上损害行政立法关系,让部分市民批评以行政权粗暴干涉立法会事务,又有何不可?越来越多迹象显示,制度完整性对政府、对北京当局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完成政治任务。

法庭虽然暂时没有如政府所愿颁出禁制令,但接受了政府提出的司法覆核申请,因此现在政府暂时仍然不需要出“提请人大释法”这张王牌。律政司长在回答传媒提问时,不是说得很清楚吗?“现时没有需要”人大释法,听清楚,是“现时没有需要”,不是“不需要”。一旦11月3日法庭的裁决仍然未能如政府所愿,这著杀手锏仍然是可以用,也相信已经是准备就绪了。

政府当然可以等,因为已经胜券在握。人大释法始终是冲击甚大的举措,未穷尽所有其他选择,不会轻易放出。未来的形势仍然可能会有变,将来看准形势才动用这张王牌,可能效益更大,也可以看准情况打个全中。

现在,要贯彻不能让特区宪政架构内有任何持港独主张的人,所以仍然不能让他们宣誓,就连可能只是两个星期的议员瘾也不可以让他们过一过。立法会内的建制派政党及议员,采取了一致的行动,在两位青政议员再宣誓前制造了流会。这就更清楚向市民展示,今天的立法会已经是一个政治斗争的主场,所有议员都不能逃避。

香港市民从今天开始要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政府有权在参选人的提名过程中进行政治筛选;就算是透过法定选举胜出的议员,政府也有不同的手段把他们赶尽杀绝;政府也可以完全罔顾行政立法互相制衡、互相尊重的百年传统,透过司法程序覆核立法会主席的裁决;政府将来会更明目张胆提示议员,有什么事应该做,有什么事不应该做。

当然大家亦应该明白,建制派议员再没有什么道德基础来批评少数派搞流会;可以预期,在这样的议会构成下,流会的频率会比上一届更高。议会的礼仪、传统、默契,不少市民仍然迷信的所谓议会文明,以后全部要向一字一句都需要法律诠释的议事规则让路。只要不违反议事规则,只要议事规则没有明确说不可以,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什么手段和策略都可以用。

下一幕会如何演下去,这一刻可能谁都说不准。但可以肯定,这可能就是香港市民未来四年需要面对的立法议会。

(钟剑华,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