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览车起火

(独家)权威消息:陆客游览车起火源头,极可能是饮水机生锈铜线

一位受访者总结时,语气里满是无奈,“太多的巧合通通凑在一起,造成了这场惨重意外。”

端传媒记者 蒋金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6-07-23

#陆客#台湾陆客团火烧车#台湾

死者家属回到事发现场进行招魂仪式。
死者家属回到事发现场进行招魂仪式。

7月19日,一辆搭载24名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在距离桃园机场2.9公里的高速公路上突然起火燃烧,包含台湾司机和导游共26人逃生不及全数罹难。除了骇人的事故情节和惨重的伤亡外,这起事故的诸多谜团至今难解。例如:起火原因究竟是什么?游览车司机为何在车内已经冒烟甚或起火的情况下还行驶了1公里多?最后又为什么先后连续撞上内、外侧护栏?

针对在社会上引发热议的诸多谜团,端传媒访问了参与事故调查的权威人士,综合整理出对这起意外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一、起火原因可能是什么?

现场检视的结果发现,游览车的车头部分几乎全毁,监视器也拍到车头是最早冒烟的地方。因此调查人员将重点放在车头,特别是驾驶台旁,连接到诸多电器用品的电线束,结果现场发现有一条连接饮水机的电线上有“铜锈”。权威人士指出,电线一旦产生铜锈,意味着电流通过时将产生高电阻,意即会产生高温。

鉴识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这条铜线连接的饮水机使用24伏特,40安培的电源,电流量相当大。它具备自动定温功能,也就是一旦机内饮水温度下降到一个程度,就会自动启动加温。因而就在这样反覆启动、加温时,生锈的铜线反覆产生高温,终至引燃旁边的物品。检视火场也可以发现,饮水机是被烧得最严重的地方。

至于有报导推测认为使用卡拉OK导致电力过载可能也是起火原因,权威人士认为可能性较小,因为电力过载都有过载保护开关,一旦使用过度会自动跳脱,而目前还没过载保护开关失效导致火灾的案例。

二、为什么火势会快速蔓延全车?

权威人士坦承,这部分目前没有人敢判定。这部分必须依靠化学检验技术,采取(被认定的)起火点附近的灰烬化验成份,才能确定铜线的高温究竟引燃了什么。是不是驾驶台附近可能有油类、酒精或其他易燃物品?都必须等鉴识报告出来。

三、车子冒烟了为什么没有立刻停下?之后又为什么连续碰撞公路内外側护栏?

根据高速公路监视器拍到的画面,发生事故的游览车在冒烟的情况下行驶了1.3公里,最后直到撞上护栏才停下。

对于驾驶为什么没有依照正常作业程序马上停车检查,同时开门疏散乘客?由于驾驶已经死亡,不可能获知真正原因。但权威人士认为,当时距离抵达机场只剩下不到3分钟路程,很可能因此驾驶希望可以快速控制故障情况,因而没有停车。

另一项导致这场悲剧的巧合是,也正因为已经快到机场,原本应该坐在驾驶座旁的导游此时依习惯是在上方走道上和旅客道别,或者说明到机场的注意事项。因此没能提供司机即时的协助。而这也解释了接下来车子为什么会连续撞上护栏。

通过监视器发现的事实是:发生事故的游览车冒烟后仍旧开在最内侧车道,之后先向左偏擦撞到内侧护栏,之后再大角度往右侧转向,直接撞破外侧护栏才停住,此时火势已经蔓延全车。

权威人士表示,调查鉴识单位考察了游览车司机驾驶的习惯、规范和现场状况,初步认定可能司机在发现冒烟甚至起火时,曾经试图想要去“拿什么东西”或者“打开什么东西”扑灭火势。如果是如此,接下来在驾驶企图伸出右手的同时,身体便往右倾斜,整个身体动作的连动,让当时唯一控制方向盘的左手以逆时针方向带动了方向盘,导致车子逐渐往左偏,最后擦撞内侧护栏。

在擦撞内侧护栏之后,司机肯定会以顺时针方向拉回,希望把车子的行进方向“救回来”。但可能因为火势让驾驶非常紧张,方向盘带回的角度太大,整部车发生“飘移现象”,向右前方甩出去,往右侧护栏撞上去。

消息来源表示,从车子还会向右被“带回来” 的动作来看,可以确定“司机被呛昏而‘失能’”这种推测并不成立。车子失控恐怕是因当时偏移又转回来的角度又太大,车甩出去司机自己都坐不稳,更不用说脚去踩脚踏板。换言之,司机因为重心不稳,失去了控制住车子的能力。但事实的确是司机一直到最后一刻,都在努力尝试重新控制车子,只是没有成功。

注:本图依据受访者推测情况制作,最终事实仍应以法院认定结论为准。

四、左侧的安全门为什么打不开?

游览车撞破了外侧护栏后,非常不幸且凑巧的,左前侧司机使用的车门和乘客可以下车的右侧后门,正好分别被护栏卡住。右前车已经失火不可能通行,最后唯一可供逃生的,只剩左后侧安全门,但这扇门最后没有开启,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乘客陈尸在这扇门内。

安全门应该开启而没有开启,权威人士指出两种可能:“不懂得解暗锁”又或者“根本没开门”。

首先,台湾交通部法规明定游览车不能加装“暗锁”,最高可罚新台币9万元(约2.2万港币/2800美元)。但普遍的私装,“这是业界都知道的事”。

鉴识人员通过检查车辆后发现,安全门暗锁位于一个极为隐密的地方:门上的箱子里。首先必须将手由下面镂空处伸进箱子内,将暗锁的“圆形扣子”往上扳,再开安全门的手把,方能开门。然而暗锁太难开启,司机通常会在“圆扣”上绑上“铁丝”,一如案发现场所发现由箱子里露出一条“尾端反折的铁丝”。

暗锁_简

注:本图为依据受访者描述制作之示意图,不代表事故车辆安全门实际构造。

问题是,普通人看见下方的铁丝,下意识的动作是:“伸手拉”,但是他所勾住的“圆扣”的开启方式却是“往上扳”,司机必定知道这条铁丝是必须向上辅助“圆扣”扳上的。当然,那时司机已经自顾不暇;导游有可能知道,但无法确定。

再者,左侧安全门的把手必须拿起外罩的“压克力板”(阿加力胶板)才能开,但事故车辆上的压克力板并没有抽起,这可以推出另一项更简单的可能性:在慌乱间根本没有人注意到那一条铁丝和暗锁,“本来就没有开启”。

回顾这起惨绝人寰的火烧车意外,特别是最后游览车撞破护栏,一左一右刚好卡死司机和乘客可以逃出的车门,“你摆好角度来撞都撞不出这种结果,”一位受访者总结时,语气里满是无奈,“太多的巧合通通凑在一起,造成了这场惨重意外。”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