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在Lancôme事件“宁左勿右”的环球时报,到底是不是“官媒”?

Lancôme取消歌手何韵诗音乐会一事,《环球时报》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些争议性言论是被默许的吗?

端传媒记者 沈思乐、许创彦、赵燕婷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6-06-14

#何韵诗

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6月10日香港闷热燥动的下午,《端传媒》记者致电身在北京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胡锡进先停顿了约5、6秒,记者表明想要采访,但还未及提起Lancôme事件,胡锡进随即连珠炮发地回应说:“文章是我写的,要表达的内容和观点全都表达在文章内,我不会再作补充了,好吗?”

6月4日早上,在胡锡进掌权下的《环球时报》,首先在微博炒起民意,“询问”网民对法国护肤化妆品品牌Lancôme邀请“支持港毒”的香港女歌手何韵诗出席其品牌推广活动有何意见。这“询问”立即引起内地网民激烈反响。有网民留言说“⋯⋯要是这样说啥以后不买了”、“坚决抵制港独品牌”等。发帖一共有2646人留言、849个赞好。

翌日(6月5日)早上,法国品牌Lancôme在微博和脸书发声明,指何韵诗并非品牌代言人。晚上Lancôme再发声明宣布,鉴于“有可能出现之安全因素”,决定取消何韵诗的音乐会。事件引起香港广泛关注。何韵诗在6月6日晚上,以中文、英文和法文发表声明,形容Lancôme“屈膝于霸凌之下”。雪球愈滚愈大,引起多个外国媒体报导,包括法新社、路透社、BBC、纽约时报等都有报导事件。

6月7日,《环球时报》再发表社评,胡锡进以《Lancôme(兰蔻)因“占中艺人”受牵连,谁之过?》为题,称内地网民抵制何韵诗“完全是内地民间的自发行为”,又指艺人“想参与中国内地的市场并从中获益,就别做危害中国国家利益的事,在境内境外都如此”。

文章是我写的,要表达的内容和观点全都表达在文章内,我不会再作补充了。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记者在电话中追问此社评激发进一步中港矛盾时,胡锡进语气平静说:“我要说的已经说过了,我不说了,好吗?你可以看看我的文章理解一下。”

“侍候两个老板”的《环球时报》

胡锡进今年56岁,1982年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传媒工作。他1996年出任《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至2005年擢升为总编辑。

自他担任总编辑以来,《环球时报》不时出现激进的言论与社评,多次引起外界争议。其中一次最为人所记得的是2010年,中国维权人士刘晓波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环球时报》刊登文章呼吁设立“孔子和平奖”,抗衡诺贝尔和平奖,被内地网民指言论是“让中国人汗颜的笑话”。 

《环球时报》在中国发行量最多,证明我们是市场报纸,评论能反映民众声音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环球时报》是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报章,外界一直用“善于揣摩上意”来形容胡锡进,胡锡进在2014年4月1日来港出席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时,在演讲辞中说,“《环球时报》在中国发行量最多,证明我们是市场报纸,评论能反映民众声音”。胡锡进在演讲时强调他们不是官媒,不过“党的利益代表人民利益,我们有政府和市场两个老板,‘我把这两个老板侍候得都不错’”,说罢他吃吃大笑。

侍候“两个老板”成为了胡锡进经营《环球时报》的主要基调,而这调子近年经常在香港挑起事端,引发境内外地区广泛争议,当中也触及了香港人身份认同、雨伞运动、本土思潮等议题。

图:端传媒设计部

抹上官媒色彩,在香港屡挑争议

2012年,香港政府计划在9月新学年,在中、小学推出“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当时社会有声音质疑,国民教育是“洗脑”教育,盲目向下一代灌输爱国观念。同年7月29日,近十万人参与反国民教育游行,要求政府撤回科目。《环球时报》在游行后三天8月1日发表社评,斥责香港反对市民“像是被英国殖民时代和西方意识形态‘洗脑’了”,强调特区政府不会让步,“国民教育争议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中国的胜利’”。

评论引起香港社会批评。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指,《环球时报》以社评向特区政府施压,侵犯了香港教育自主的精神。反国民教育学生组织“学民思潮”认为,《环球时报》的话恰恰验证了香港人的忧虑,国民教育的确背负着政治任务。在环球社评“助推”下,反国民教育运动随后愈发激烈,及至9月7日,约12万市民齐集政府总部抗议。政府最后在9月9日宣布取消国民教育开展期。

2016年1月22日,《环球时报》社评批评本土电影《十年》。这套电影想像十年以后的香港,探讨香港社会自由和人权等被侵蚀,受到社会关注。《环球时报》批评电影:“如果他们真的想‘吓住’香港公众,在这座城市里扩散焦虑,那么这究竟会给香港带来什么,他们应当思考,香港公众也应当思考。”

《十年》自2015年12月17日上映初期,仅少数电影院播放,上座率并不算高。《环球时报》发表社评后,不少院线纷纷将电影下架,但《十年》反而引起社会更多讨论,电影从院线走入社区放映,关注度不跌反升。2016年4月3日,《十年》更在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荣获最佳电影。它获奖后,湾仔的香港艺术中心Agnes b. 电影院在4月12日到14日加开五场,门票全部售罄。直到现在,制作成本仅50万的《十年》,票房已超过600万。

及至今次Lancôme事件,香港社会反响最大。6月9日下午,位于铜锣湾时代广场的百货公司连卡佛内,Lancôme的专柜被铁栏围起,香港泛民政党包括社民连、工党、公民党和香港众志约50人游行到专柜,边喊口号及手提标语写着“Boycott(杯葛)”、“向大陆强权说不”等。

而事件近日亦闹至法国,一名法国的退休女教师在网上发起联署,呼吁“为香港言论自由杯葛Lancôme”,至6月13日已有超过8万人联署。

2016年6月8日,示威者手持纸牌和标语到铜锣湾的Lancôme专柜,对此品牌取消何韵诗的音乐活动表达不满。
2016年6月8日,示威者手持纸牌和标语到铜锣湾的Lancôme专柜,对此品牌取消何韵诗的音乐活动表达不满。

“宁左勿右”的默许

事件越闹越大,引起香港市民强烈反感,香港亲中建制派亦随即与《环球时报》划清界线。6月10日,建制派民建联副主席周浩鼎说:“《环时》观点未必代表中央立场,也见不到今次是中央指示而行,但因为《环时》具官媒色彩,会令市民误以为是‘阿爷’做事,挑起民间情绪。”

熟悉左报生态的时事评论员程翔接受《端传媒》访问时反驳周浩鼎说法。“《环球时报》若无中央高层首肯,根本不可能这样做和不断发放这样的调子,当它发表一种言论时,也代表了中央默许。”他表示,《环球时报》的言论反映了中央党内部分高层的“民族色彩”,同时亦为中央不方便开口说出来的言论放话,“所以它们才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放这种言论呀!”程翔说。

媒体发表过左言论时,顶多会被视为工作方法不恰当,最严重也只是要求他们注意一下。

时事评论员程翔

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北京主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程翔指出,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对国内媒体铁定了方针,就是全部都要跟从“党的立场”。

而在此次座谈会之前,内地“不成文”将传媒大致分为两类:党直接办报是党报,这些媒体官方色彩浓厚,往往被视为“喉舌”;相反,市场化成分较高的报纸,如各地都市报,编采则相对自由。“不过此次座谈会后,所有媒体‘再也没有分别’。”程翔叹说。

他进一步指出,习近平管治作风强硬,对媒体的取态是“宁左勿右”,“媒体发表过左言论时,顶多会被视为工作方法不恰当,最严重也只是要求他们注意一下。但如果媒体发表右倾言论,这就是立场上出现了问题,后果可以非常不同。”

批评之后,再接再厉

事实上,《环球时报》过去曾两次被批,都可以窥视中央对媒体一贯采取的“宁左勿右”态度。

5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引述中共中央网络安任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网信办)的通报,批评《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网”在4月25日,台湾总统蔡英文正式上任前推出民调。民调指称有85%受访内地市民支持以武力统一台湾,58%认为5年之内是最佳时机。“网信办”的通报狠批民调“严重违反报导纪律”,并造成“不良政治后果”,要求《环球时报》在一个月内整改和“再教育”采编人员。

其实我们不用看他们看得这么重,因为此事过去,又会有新的事件出现,但民间就要懂得反击。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

而胡锡进本人,亦在因与德国一个基金会合办媒体论坛期间,擅自更改行程,与嘉宾前往波兰,并在旅程中使用公款。2015年9月,人民日报编委会决定警告处分胡锡进,有关整改在2016年1月28日由中纪委确认,责令他做书面检查,并向报社退回相关费用。

熟悉内地政治的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形容这些只是:“小惩而无大戒”。刘锐绍反问:“究竟有无换人呢?”他指出,只要言论“不触及中央的痛处或敏感题材”,中央就不会“大戒”。刘锐绍又指,“其实我们不用看他们看得这么重”,《环球时报》是一个非常懂得选择北京喜好的媒体,“只是在北京眼中界线走得前一点。”

记者尝试再在电话中追问胡锡进时,他说:“不说了,好吗﹖好吧,再见﹗”胡锡进随即挂线。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