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蔡英文就职

女总统单身也有罪?天朝父权政治的扩张

面对来势汹汹的“天朝主义沙文爹”,中国的性别问题本身就是政治。

观尔

刊登于 2016-05-27

#蔡英文#蔡英文就职#台湾

2016年5月26日,台湾总统蔡英文在民进党的会议上演讲。
2016年5月26日,台湾总统蔡英文在民进党的会议上演讲。

新华社旗下的《国际先驱导报》最近刊文《起底蔡英文》,称“单身或导致蔡英文政治风格偏向极端化”。文章不怀好意地点题:“其爱好广泛,打网球、看书、喝红酒、养狗、养猫;酷爱飙车……未婚,感情经历较单纯。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就读期间交往一男友,男友意外丧生。”

此文一出,即引起大量国内外网友反感。在中国大陆的网络用语里,“单身狗”被用来形容单身人士的苦楚。批判蔡英文一文对单身人士的不友善,让很多人惊讶:原来对“单身狗”的欺负,还要上升到国家统战层面!有网友读完文章后调侃道:“咱们前副总理吴仪(单身)哭晕在厕所”。或许是两岸人民纷纷表示不满,这篇文章很快就被删除。

蔡英文到杨绛,用婚姻界定女人

用女性性别来攻击对手,是当下政治角力场常见的抹黑武器。南韩女总统朴槿惠除了最近被朝鲜称为“没结婚生孩子无法理解幸福的人”外,多年来屡屡遭遇带着性别歧视的挖苦:母蝙蝠、肮脏婊子、似女非女的石女、狗娘……这些词汇彷佛在传递一个信息──性别攻击才是团结最广大水深火热(男)人民群众一同攻击对手的纽带,而诸如刻薄的劳工政策和发展经济无能这类弱点则不能。

如果说单身可以成为攻击一位女性领导人的有效武器,那么二婚男人同样能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是,过气的男领导人(诸如孙中山)的多次婚姻会成为趣闻;领导人的二婚故事,则只能够归类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结果未显示”中去。

在一个对人生意义缺乏想象力的社会里,爱情和婚姻的话题总是被乐此不疲地讨论,因为彷佛只有它才能显示人物人性化、有人情味的一面。威权社会中,民众或许不被允许评论其国家领导人的政治倾向和施政手法,但他们的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却是尚可供讨论的人物花边。过气的领导人可以让民众在“不违背社会风序良俗”的底线上深挖情史,敌人则可以让被任意挖掘属于隐私的“生活作风问题”。而现任的国家领导人,则只可以被远观中窥视一点点符合主流家庭价值观的生活情趣了——“习大大和彭麻麻”的爱情故事早已被看成专偶制夫妻模范。

所以,最近仙逝的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杨绛,是被贴着“钱锺书遗孀”、“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闭上眼睛的。在亲密关系中的她,或许不太介意自己的成就,被自己的贤妻身份所遮盖;但用婚姻家庭成就,取代一个女性的其他个人成就,则无法不作为女权议题讨论。这种把婚姻家庭无限拔高的状态,归功于威权国家的维稳欲望。

维稳高举家庭价值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维稳是威权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维稳的基本单位,则是家庭。单身寡人比起拖儿带女,更容易因为遭遇不平等对待而奋起反抗。在社会矛盾不断的情况下,中国大陆的维稳经费早已超越军费——或许是一笔天文数字,所以,政府需要用更巨大的舆论宣传,来感化这些被“废婚毁家、开放关系”渐渐薰陶开眼的国民,急于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之下尽早结婚产子,步入但求安稳、息事宁人的个人奋斗式家庭生活中。

所以,官方对单身蔡英文的攻击,大概并不是讲给蔡英文听的。它在用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恐吓手法,告诉坐在电脑屏幕后的男男女女:不结婚、不进入家庭、寻求个人自由的那些人类,就会像“暴力小英”一样,成为恐怖独断的异类。

习近平2013年在对全国妇联的讲话中,提到“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大陆女权运动的挑战期。彰显个性维护自由权利的女权街头行动遭受深度打压,导致倡导妇女权利的话语权阵地看似收窄。趁着这个时机,大陆官媒一拥而上开始男权反扑:让妇女回家的论调重出江湖;贤妻良母的刻板形象从未下台;乡村剩男没钱娶老婆,城市剩女应予支援的荒诞提议旁若无人地月月见报。一夫一妻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稳坐在正确成家方式的宝座上。受统一价值观影响的商业宣传也紧跟政府步伐,肆意矮化女性贡献,物化女性身体,弱化妇女权利。

但是在这种充满危机的话语环境下,2012年以来中国女权行动者成功传播的女权主义理念并没有灰飞烟灭,而是渐渐转化为一种“泛女权”的大众思潮。许多女性通过社交媒体和社会行动自我赋权,她们对性别歧视更加敏感、更有反抗的欲望。尽管国家主义下的家庭维稳话语充斥在主流媒体、充斥在公安部门开通的“亲民型”微博账号中,但这些话语往往弄巧反拙地屡屡踩到雷区。例如,当初由妇联正式认定的“剩女”一词,经过各种女权主义者的解构,效果已大打折扣。很大一部分的年轻女性已经不再受这个词汇约束,不再被其背后矮化女性价值的意义所恐吓到;又例如,“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这种张扬着个人自由选择的标语,也不再是“前卫的”女权行动派的专利。

而这次对蔡英文的“未婚”攻击,也得益于女权的声张而未成气候。尽管民族主义仍然深深镌刻在中国年轻人的心中,让他们对台独议题敬而远之。但面对中国官方不择手段讽刺单身的蔡英文,其中众多男女还是表示,“虐待单身狗”的手段不可以接受。

“爹式虐狗”与儒家的扭曲复辟

很多人认为鼓吹婚姻至上的中国当局,这次借势攻击单身蔡英文,用中国大陆的网络流行语来说,是一种“花式虐狗”。但“花式虐狗”背后隐藏的,却是中国当局践行多年的“爹式虐狗”核心价值观。

带著浑身父权气味的威权政府,很自然会在外交时,把自己当成富强的中年霸道大叔。在2016年头那场让人啼笑皆非的“帝吧出征facebook”表情包大战中,网民正是延续了政府的父权语言,“祖国爸爸来教训你”的话语,几乎是帝吧军团的核心纲领。父与子的单方面角色扮演,明喻着双方权力关系的高与低。在另一些场合,中台关系也会被比喻成夫妻关系,台湾被描绘成闹脾气离家出走的娇妻,而中国大陆则是自认为内心爱妻的典型“中国式父权主义家暴男”。

父与子、夫与妻的比喻很符合在中国大陆复辟的、面目全非的儒家理想: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家国一体的旗帜下,这套等级有序、“温馨和谐”的制度非常自然地融合在“有国才有家”的标语里。威权国家的领导班子,犹如一个阴晴不定、喜怒无常的爹一样,时刻关照着每一个人,监视着每一个动作,掌控着民众的每一个行为,睥睨着每一个潜在的或存在的对手。

爹一样的核心价值观,囊括了天下所有美德;爹一样的实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跟上自媒体发达的步伐,用民族主义和时尚的混合物,获得新一代年轻人的喜爱。“天朝主义沙文爹”就是用这样霸气的自信向所有人展示:虽然我有过失、虽然你恨我,但我正在征服你,你也离不开我。

反抗父权:性别就是政治

用舆论来“爹式虐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策略。在意识到武力维稳常常遭到觉醒民众的大力反抗后,当局不得不考虑紧跟新时代新媒体步伐,用新媒体舆论战来规训年轻一代的婚恋行为。比起需要花费大量资金人力的武力维稳,舆论战是投入产出比更高的好办法。中国共青团最近发布大量煽动狭隘民族主义的文章,就是针对年轻人的蠢蠢欲动的试金石。

“爹式虐狗”之所以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策略,还因为男性主导的政治不到无计可施,往往用不上侮辱这一招。蔡英文、朴槿惠对来自对手的性别攻击可以不作回应,坐拥实实在在政治权力的她们,暗地里咬牙愤恨就好。但是身处“大爹关怀”之下的中国女性,真的需要找到办法去应对这种“用扫帚把女人扫回家”的大格局。因为这种大格局不仅是想把中国女性变回穿旗袍高跟在家做饭的太太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每一个女性的经济地位和生存权利。面对上到全男子天团的中央政治局七常委,下至随意侵犯女性人权捍卫者的基层公安人员,中国女性都还没有夺取到主动地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直伺机反扑的男权力量,可以让百年来女权运动者争取回来的妇女基本权利大幅倒退。

中国女权运动正在遭到挑战,女权主义行动者正在努力让更多中国女性意识到这一现状。她们和她们的女权主义者前辈和伙伴们创造出来的“泛女权”潮流,敲醒了更多为性别歧视所困扰的性别意识。这阵“泛女权”潮流不仅仅在用键盘控诉性别歧视,也像女权主义学科传统一样,带动不同议题的跨界分析,从而也催生了反抗的动力。

蔡英文被点名攻击之后,受到“泛女权”潮流影响的年轻的网友,对新华社和官方冷嘲热讽,实属少见。在此之前,性别歧视从来不是改革开放后民众对峙官方喉舌的主要原因。但因为反抗性别压迫,行动者们就会有意无意地顺便抵抗那位“虐狗”的大爹。尽管组成“泛女权”潮流的女性往往还没有完整的人权意识和性别意识,甚至有时候倾向女利主义,有时候也忽略结构性贫富差异,但对比起2012年之前的全民厌女狂欢状态,她们的确往激进的女权主义运动方向走出了更远的一步。未来必然在她们手中。

而性别即政治,抵抗天朝父权的扩张,将是横跨海峡的共同议题。

(观尔,女权主义行动派)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