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两岸往来,不能没有人权因素”──专访徐斯俭(上)

两岸协议纳人权条款,出发点是保护两岸交往中台湾人民的权益;同时,也给予在台的大陆人民同样标准的人权保护。

特约撰稿人 龚克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6-03-14

编者案:中国高层近日对两岸关系频频发言,无论是中国外长王毅在美国参加研讨会一席“他们的宪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会”期间的发言,再到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是改变现状”的谈话。在在显示随着5月20日,台湾新、旧政府交接的日期逐渐接近,中国高层亟欲在总统当选人蔡英文上台前,抢先为两岸关系设下框架的意图。

但另一方面,为了寻求顺利执政,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发言始终低调、保守。最典型的莫过于秘书长吴钊燮选后在美国的一场演讲中强调:“这次大选结果不宜由传统的统独角度来解读”。

一方积极抢占舆论高地,另一方却刻意回避阐述。致使2016年初这场大选,在两岸关系面向上的意义鲜少被充份讨论、解读。端传媒为此专访了两位深具代表性的学者: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徐斯俭和吴介民。他们脱离了“九二共识”之类传统论述方式,从台湾新世代的角度出发,深度分析蔡英文的胜选所呈现的两岸关系面貌。

徐斯俭是台湾知名中国研究学者,他用“退化的极权主义”这一概念定性目前的中国共产党,据以解释中国政治变迁的轨迹。除了面向中国,徐斯俭也积极投入公共论坛,倡议两岸关系必须走向“正常交往”──正常的贸易、正常的人员往来等。他也批评中共高层的“促统”主张,是为了某种政治意愿而采取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将得不偿失。

徐斯俭。摄 : 徐翌全/端传媒
徐斯俭。

Q:蔡英文对两岸关系最鲜明的政策宣示就是“维持现状”。根据您的分析,这个概念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蔡英文所讲的“维持现状”,从我的角度来看: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不会追求或宣布“法理台独”。

A:要预测新阶段,首先要总结之前的阶段。用一句白话来说,此前阶段的特征就是“中国用钱买台湾”,培养两岸关系上的“买办集团”,这个集团替中共在台湾发挥影响力,渗透至台湾各个层面,尤其是媒体。现在更到关键产业领域。中共“吸纳”台湾战略进展速度非常之快,这让台湾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危机感,例如“反旺中”媒体垄断,抑或“太阳花学运”,都是这种操作手法激起的反弹。

从某种意义来说,马英九的两届任期是陈水扁执政的一个反弹,但反弹得太过头,到了大门洞开、毫不设防的地步。这种接近固然可以让一部分人受益,但同时也让许多人受害。这就是上一阶段的产物。

我个人希望,蔡英文上台之后的新一阶段,两岸能用一种正常方式进行交往──正常的贸易、正常的人员往来。当然北京还是会在台湾内部培植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对自已有利的力量,这种手法不会停止,但是它不可能再透过一个完全不设防的台湾政府来做这些事情,而将遇到台湾进行自我保卫的努力和抵抗。这将反过来迫使中共必须改变对台湾的做法,不能再明目张胆,而必须更加尊重台湾。

至于蔡英文所讲的“维持现状”,从我的角度来看: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不会追求或宣布“法理台独”。当然她讲这句话的参照是陈水扁政府,尤其是后者的第二任期。事实上这话不仅是讲给北京听,也是讲给国际社会听的,意思是让大家放心,她不会去追求激进台独的路线。

当然有人会说,现状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这又是另外一层意义。对于大部分台湾人来说,立即的统一或者独立都是不可欲的选项,他们更希望维持现状,虽然蔡英文这个表态,对岸可能不喜欢听,但确实是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

Q;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时期曾经提出要区分“台湾意识”与“台独意识”,如今中国大陆政治翻页进入习近平时代,内政外交都显示出比以往更加强硬的趋势,您认为大陆方面还会不会继续延续这种区分?

不过他(习近平)在上任之初也说过“台湾问题不能一代代拖下去”,这个态度是比较危险的,最高领导人的这种强硬表态会让自己失去回旋余地。

A: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大陆国台办或者高层领导人对这个说法有过否认或者更改,这是一个好现象。

鉴于习近平在福建的主政经历,有人认为他是中共内部的“知台派”,他此前也有不少台商朋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也愿意相信,习近平在个人直接认知的层面上对台湾是更加理解的。

不过他在上任之初也说过“台湾问题不能一代代拖下去”,这个态度是比较危险的,最高领导人的这种强硬表态会让自己失去回旋余地。

我个人向来主张,任何一种政治关系的安排,都应当以人民的实际福祉为基础和标准,为了某种政治意愿而采取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不可取的,最终也会证明是划不来的。

Q:进入2016年以来,中国执政者在社会管理和意识形态领域也更加强硬化。从内外联动的角度出发,会不会有北京当局对台政策趋于强硬来为内政解套的危险?比如施加压力逼迫蔡英文正面承认“一中原则”?

习本人是“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现在和中共关系比较不好的民进党即将上台,虽然不一定是对台工作的失败,但也很难算得上是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本人是有压力的。

A:当然北京会希望蔡英文能明确接受“一中原则”这个关键词,但蔡本人是不可能这么说的,否则就和国民党完全没有差异了。所以她只能模模糊糊地靠近,而美国的用意也是在背书,说人家已经靠近了,北京方面就有台阶可下。

我估计习近平的执政团队不会这么快就下这个台阶。他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接受这个说法,又在多大程度上继续给台北施加压力,都是很难确定的。习本人是“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现在和中共关系比较不好的民进党即将上台,虽然不一定是对台工作的失败,但也很难算得上是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本人是有压力的。

此外,2017年中共要召开十九大,今年则要召开六中全会,为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的人事定调,因此对习近平来说,今年的压力格外之大。更不要说还有经济下行、军事改革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在这样一种氛围当中,台湾问题面临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内部压力传导到台湾会演变成什么样的后果,是台湾所担忧的,同时也是美国所担忧的,目前大家都在协同处理这个问题,把两岸关系稳定在一个可管理、可控制的范围。

Q:近年来您曾反覆表达一种观点,即两岸关系只有建立在人权出发点上才能走得更远。刚才您也提到两岸要用“正常方式”进行交往,对台湾来说,这种“正常方式”应当包含类似“人权外交”的策略吗?蔡英文政府是否有可能比马英九政府更具“进攻性”地介入大陆事务?

两岸人员在对方管辖区域内犯罪,应当享有“正当法律程序”审判,不得逾期羁押或者遭受刑讯。这是我们首先期待保护的基本人权。但在马英九任内签订的两岸协议当中完全忽略这部分内容。

A:我的确主张两岸关系当中要包含“人权”这个要素。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包括两层含义需要加以区分:如您所说,是否关切甚至介入中国大陆的人权议题,这尚属第二层次含义。首先需要做到的第一层含义,是在两岸关系的交往过程中应当重视“人权因素”。

从我所参与的公共论坛“台湾守护民主平台”的立场来说,两岸签署任何协议,必须把“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放进去。签订《货贸协议》或者《服贸协议》必须包含人权条款,尊重并保护联合国人权公约中提及的基本人权;两岸企业去对方地区投资,都必须尊重当地人权;两岸协作打击犯罪,不可以采取侵害基本人权的手段,比如让嫌疑人“失踪”,或者不告知家属。两岸人员在对方管辖区域内犯罪,应当享有“正当法律程序”审判,不得逾期羁押或者遭受刑讯。这是我们首先期待保护的基本人权。但在马英九任内签订的两岸协议当中完全忽略这部分内容。

至于第二层——对大陆人权事务的关切,其实民进党过去经常针对中国大陆的人权问题发声,对侵害案例表达遗憾;陆委会间或也会表态,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相反,国民党几乎从来不讲这些问题。从这个标准来看,其实民进党比国民党更关切中国大陆的人权。

但是即便蔡英文成为中华民国新一届总统,要说在人权事务上“介入”中国大陆,我认为是没有办法的,况且也没有介入的管道。但是我相信,和马英九相比,蔡英文对中国大陆人权公开表达关切的机会和频率应该会更多。

Q:鉴于台湾在人权保护领域显然走在大陆之前,在两岸协议中纳入人权条款,恐怕更多是缚住大陆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说,您上述的“两层含义”也可以相互贯通?

如果把人权条款纳入到两岸协定谈判过程中,台湾和大陆方面的标准势必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台湾来说,必须要做出努力,把大陆方面的标准拉到和台湾更为接近。

A:实际上,在两岸协议中纳入人权条款,对我们来说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因应台湾社会的要求。“台湾守护民主平台”曾经正式拜会过陆委会,要求他们在《服贸协议》谈判中提出人权条款。台湾政府是民选产生,任何一届政府都有责任因应台湾社会的要求,它的出发点更多地是保护两岸交往中台湾人民的权益,与此同时,给予在台湾的大陆人民同样标准的人权保护。换句话说,中华民国如何对待自己的人民,就如何对待大陆人民。

如果把人权条款纳入到两岸协定谈判过程中,台湾和大陆方面的标准势必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台湾来说,必须要做出努力,把大陆方面的标准拉到和台湾更为接近。同时台湾方面又不可能在政体问题上正面挑战中国大陆,导致大家无话可谈,所以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既能间接地帮助大陆人民,同时又能保证对台湾的选民负责的最好方法。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