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两岸往来,不能没有人权因素”──专访徐斯俭(上)

两岸协议纳人权条款,出发点是保护两岸交往中台湾人民的权益;同时,也给予在台的大陆人民同样标准的人权保护。

“两岸往来,不能没有人权因素”──专访徐斯俭(上)
徐斯俭。

编者案:中国高层近日对两岸关系频频发言,无论是中国外长王毅在美国参加研讨会一席“他们的宪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会”期间的发言,再到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是改变现状”的谈话。在在显示随着5月20日,台湾新、旧政府交接的日期逐渐接近,中国高层亟欲在总统当选人蔡英文上台前,抢先为两岸关系设下框架的意图。

但另一方面,为了寻求顺利执政,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发言始终低调、保守。最典型的莫过于秘书长吴钊燮选后在美国的一场演讲中强调:“这次大选结果不宜由传统的统独角度来解读”。

一方积极抢占舆论高地,另一方却刻意回避阐述。致使2016年初这场大选,在两岸关系面向上的意义鲜少被充份讨论、解读。端传媒为此专访了两位深具代表性的学者: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徐斯俭和吴介民。他们脱离了“九二共识”之类传统论述方式,从台湾新世代的角度出发,深度分析蔡英文的胜选所呈现的两岸关系面貌。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