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胡慕情:我怕他们以命相搏,却被迅速遗忘

面对汹涌的社会抗争,只记录下过程就可以吗?抗争中有哪些值得书写?胡慕情在层层追问中,从一桩土地征收案,梳理出台湾百年农地发展史。

胡慕情:我怕他们以命相搏,却被迅速遗忘
2016年1月25日,台湾阳明山被大雪覆盖。

【编者按】2月21日,为期6天的2016台北国际书展刚刚闭幕。端传媒将推出系列文章,回顾本次书展的精彩讲座、主打新书。

2015年,台湾记者胡慕情的《黏土:湾宝,一段人与土地的简史》,从湾宝的农民反抗土地征收写起,向读者呈现了台湾百年发展中农村、土地与人的关系流转。她在采访、写作中不断追问自己,只是记录抗争过程就可以吗?湾宝的抗争为何值得书写?怎样的书写能让人有兴趣反复阅读?以小说形式写作只是为了好读吗......?

她意识到,认知脉络的欠缺,让舆论热议的事件在冷却后迅速被人遗忘。抗争的激烈程度只能挑动媒体神经,却不必然对公众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她决定,不是只要讲好一个故事就够了,而是发掘、面对背后的问题,看见台湾农村发展史,探明人与土地如何互动形成“地方”,人在失去土地时被伤及何处。而这种关系变化,是每一个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都有所遭遇的。这本书对她来说不是结束,以发展为名的土地征收仍在继续,这是继续抗争、探索的一个坐标。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