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区议会选举

2015香港区选:民主派的保卫战

泛民在上一届区议会选举中大败,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届选举中表现又会如何?是东山再起,还是进一步萎缩?

端传媒记者 江雁南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5-10-16

#2015香港区议会选举#香港

民主派保卫战。图:Sarene Chan / 端传媒
民主派保卫战。

香港泛民主派(泛民)在2011年区议会选举中大败,议席数量不到四分之一。这一届,泛民的表现又会如何,是东山再起,还是进一步萎缩?在经历占中、政改投票等政治风波后,在这场全港一人一票的选举中,会有更多选民用选票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吗?

硬仗即将到来,泛民各打各牌。民主党有大党的麻烦,上届被围攻后,这次是否能恢复元气?公民党有一套野心勃勃的计划,想要在全港五大区建立桩脚;有4个立法会议席的工党希望在区选上有零的突破;民协深耕细作,由深水埗向周边地区发散;街工作为传统政党,当选率最高,却面临传承问题;作为新生代政党,新民主同盟、人力和社民连都有以年轻人为主,但新民主同盟更讲究议会路线,人力和社民连主打社会运动。

“如果你要改变议会,你一定要进入议会。”这是区议会参选人的共识。端传媒采访8个泛民主派政党,探究他们如何部署选战。

民主党:大党的麻烦,95人参选

民主党单仲偕与何俊仁。摄:卢翊铭/端传媒
民主党单仲偕与何俊仁。

“我们看见,输了的再赢回来的机会很少,赢了的输出来很多。”民主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单仲偕对端传媒记者表示。

民主党1994年组成,是泛民主派第一大党。2003年区议会高峰96人当选,2011年,民主党派出132人参选,只有42人当选。输了之后,民主党这次调整策略,只推举95人参选。

“我们要精兵制,减少损耗。”单仲偕说,资源消耗好比“无底洞”。“我们要支持50个新人还是100个新人?原本每人1元,就会变成每人5毫,这是此消彼长的。”。

在民主党内部,要想脱颖而出、征战区选并不容易。要得到参选人资格,首先要成为地区主任,这要达到几个条件,其一必须是民主党党员,然后要在一个不会在泛民内部构成竞争的选区服务几年,若获得地区支部推荐,方可进入培训计划。

在这些考核中,比较特别的是“上党课”,课程为期一年。当中有适合不同地区服务的课程,比如:如何在私楼区开设法团,法团如何解决社区问题、在基层多的地区如何维护劳工权益。也包括宣传手法,如何利用网络宣传。

最后,由民主党的选举委员会推荐名单,经由中央委员会投票决定是否派该人参选。最后派谁出战,往往只有一个关键因素 ──── 胜算率。

但对于即将到来的选举,单仲偕并不乐观。“选举是要讲资源的,选举等于打仗,你国库空虚,怎么打。”民主党只能透过精兵制增加命中率。

公民党:埋身肉搏,25人参选

摄:卢翊铭/端传媒

与民主党相似,公民党也感受到区议会选举的激烈。“现在的区选就是街头巷战,埋身肉搏。”连续主持公民党三届区选的秘书长赖仁彪说。

公民党成立9年,参加的前两届区选最后的当选率都是17%,这显然不是理想结果。参考了建制派的自由党的经验,上一届选举中公民党开始调整策略:只派出24人参选,9人当选,当选率为40%。

“其实我们小党,党龄比她(自由党)短,资源比她少,但对方还是采取精兵制。”赖仁彪认为,这种资源运用的经验让公民党颇受启发。

“以前觉得谁愿意参选就让谁选。结果发现选民不止是看品牌,还要看服务。”在上一届选举中,公民党派汤家骅出战自己的立法会票仓选区,惨败而归。

吸取上届的经验,公民党这届确定的方案是先进行内部选拔,再派人出征。具体是,先由公民党的5个地区支部提名,由地区发展委员会进行面试,面试完会分配选区,进入地区工作的人就会进入观察名单,完成一定的指标,通过考核才能获得地区发展主任的身份。“每个月进行1次审核,比如每月是否跟足师傅18个小时、实质花在地区的时间、是否曾在社区中提出过倡议等等。”赖仁彪说。

截止发稿前,公民党派出参选的人数是25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年轻人。

“现在打的是逆境波,很多议题仍有空间。”赖仁彪主张攻势,“我们要攻,守也守得很险,因为对方千军万马地来攻我们,但我们就寸土必争。”为了打好这场逆境波,公民党提出了整体策略。以当选率为优先考量因素,集中资源、首选孖区(相连的两个选区)、长期耕耘。上届立法会结束后开始部署这届区选,在上届输了的选区中,将近20多个选区继续投放资源,不间断服务地区工作。

赖仁彪说,雨伞运动之后,另一件在选举中不可掉以轻心的事是提高防范意识。“我们预计到参加雨伞运动必然被人形容为破坏香港,而且我们否决了假普选方案,必然被建制派形容为摧毁民主…… 这次不会来个铁达尼,我们被撞也不知道。”

工党:建立桩脚,12人参选

工党成立了一个选举委员会,来统筹选战,李卓人任主席。摄:卢翊铭/端传媒
工党成立了一个选举委员会,来统筹选战,李卓人任主席。

工党成立于2011,是基于职工盟成立的政党组织。目前工党在立法会中有4个议席,在区议会中尚没有任何议席。上一届,有明星光环的工党主席李卓人以职工盟身份参选,却以失败告终。

“我们特别艰难的地方就是,我们所有的议题都是比较中央性的。”李卓人对端传媒分析说。李卓人担当工党选举委员会主席。

面对新一届选战,工党准备下基层,派出的12位参选者都是经过选拔的年轻社区干事,希望“更多的议题是从地区产生”,扭转在地区无桩脚的状态。

李卓人认为,工党的强项是政策,包括劳工、福利、教育等,李卓人认为这些政策与弱势社群紧密相关,应该由地区开始酝酿讨论,“没有区议员是不行的。”

而工党也希望,在选战中主打议题本身,而不只是参选人,希望借助社交媒体,由地区议题提升到政策议题,再组织居民参与,以“社区民主化”的方式连结选民。

民协:保住议席,25人参选

民协立法会议员冯检基报名参选区议会深水埗丽阁选区。摄:王伟洪/端传媒
民协立法会议员冯检基报名参选区议会深水埗丽阁选区。

“李卓仁、李永达,他们的全港性形象很强,但一样滑铁卢。”民协秘书长谭国侨对端传媒记者表示。在谭国侨看来,立法会选举讲形象,区议会讲服务。

民协,全称为香港民主民生协进会,成立于1986年,是香港最早的参政组织。上届区议会选举,民协当选率高达65%。谭国侨说,今届民协在区选中希望保住议席,谋求增长,同时也加强世代传承。

“区议会是进入政坛的基层,可锻炼政治阅历及了解群众,所以要有新人。”谭国侨介绍,民协将推举“一壮一嫩”的候选人搭配出战。

在2015年的选战中,民协主打议题“区政改组”,探讨如何改变区议会中的建制的力量。他们在深水埗单独成立协调小组,而将油尖旺和九龙城合并,成立“深战室”。“深战室由资深议员负责催促选区作回应、紧盯选情、内部协调和加强资源。”谭国侨说。

“深耕社区”是民协自称坚持的传统。在深水埗扎根多年,民协设立过帮助工人就业的职业培训中心;专门回收二手衣服的地点,请家庭主妇做兼职工作;开设过请基层妇女和低技术人士担任店员的咖啡店;也做过各类社区教育与社会服务计划。在谭国侨看来,这些具体的服务才能“加深选民对民协的认识”。

民协认为,和建制派竞争不能斗资源,而要比服务。“议员不是派资源,是透过政策改变帮居民解决问题。”谭国侨总结说。

街工:333+1,6人参选

街工梁耀忠在议员办事处举办的地区活动中与街坊倾谈。摄:罗国辉/端传媒
街工梁耀忠在议员办事处举办的地区活动中与街坊倾谈。

“如果我要做一个候选人,千万不能有即食面的心态。”街工创办人、立法会议员梁耀忠对端传媒说。上一届区选,街工推了6人参选,5个当选,以当选率计,所有政党中最高,梁耀忠更获得89%得票率,荣登全港票王。

街工,全称街坊工友服务处,1985年创立。街工的票仓(票源)在葵青区,从80年代起就在这个选区建立根基,服务近30年。

对于区议会选战,梁耀忠的口号是“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日常工作也要密锣紧鼓。梁耀忠介绍说,地区工作有一个简单的公式被称为“333+1” :每个星期有3日早上在街上见街坊、每个星期有3个黄昏在放工时间在街上见街坊、每个星期有3日上楼探街坊,每个月最少搞一次活动。

“票王无桥(窍门)”,这是梁耀忠最常说的话。选举后期,心急的政党们会贴出“告急”,希望能在最后关头拉票。“有人会说告急有用,其实很多时候告急的都会输。”梁耀忠认为,贴出告急是此地无银,代表没有选民支持你,“你到处说无人支持,那么街坊为什么要支持你。所以这一招不能用。”有时他见到对手找香港小姐来帮忙拉票,都觉得困惑,“市民眼睛都系雪亮的,不是你靓就可以解决问题,又不是选香港小姐。”

但和年轻的泛民政党不同,街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年轻血液。街工由梁耀忠创立,到目前为止街工总共有60多人,数字维持了几年没有增长过。参选的人都是做了好几届的议员,梁耀忠说:“现在的年轻人个个都不想选,喜欢议会以外的工作,但不喜欢议会以内的工作。”

社民连:士气低落,5人参选

社民连副主席黄浩铭。摄:卢翊铭/端传媒
社民连副主席黄浩铭。

“上一届很多年轻人都认为他们自己会赢,结果输了就都走了。所以这一届,没有士气可言。”社民连副主席黄浩铭对端传媒记者说。

社民连,全称社会民主连线,成立于2006年,是社会抗争型的政党,对社民连而言,是否参加区议会选举,如何准备选战是他们面临的困惑。上一届区议会选举,社民连派出28人参选,颗粒无收。这一届,社民连只有5人参选,尽管黄浩铭反覆宣称“输赢无所谓”,但是还是有点沮丧。

“我们是不怕在地区里面讨论政治性的议题,但有可能大家不喜欢听。”黄浩铭说。“这也是对我们成员的操练,也可以逼迫我们去面对公众,也就是不要那么“离地”(不接地气)。”

同时,激进型政党面对的责难也多。社民连要不停地向居民解释为什么要“拉布”,在上一届中,争取外佣居港权的事也饱受保守人士的攻击。

目前,社民连没有成立备选工作组,而是以现有的行委会架构处理区选问题,“5位参选人一起开会讨论、汇报工作”。而当中不少参选人是雨伞运动后才加入的,对区选而言不可谓不仓促。

黄浩铭和人民力量的参选人李炜锋组成联盟,共同出选沙田区。他认为泛民需要团结形成围棋效应:“就像棋子一样东一个、西一个,单独的棋子就会被包围,会输。所以需要一个连扣的效应,需要联系的资源、议题。”

不过,作为一个激进政党,社民连表示并不主攻区议会。“不是我们觉得不重要,而是优次问题,我们以社会运动为最优先。”在社民连的理念中,改变民心的是社会运动,而不是区议会。

“09年的高铁、10年的五区公投、12年的反国教、14年的雨伞运动,全部都是运动,不是选举,不是选举改变民心,而是运动改变民心。”黄浩铭说。

新民主同盟:本土、储票,16人参选

新民主同盟范国威于立法会会议发言。摄:卢翊铭/端传媒
新民主同盟范国威于立法会会议发言。

2010年,一批被标签为党内改革派的人从民主党退出,成立新民主同盟(下称新同盟)。2011年的区选成绩不俗,10人中,8人当选。但事实上,这8人都是原来属于民主党的区议员,退出后加入了新民主同盟。

这一届,新民主同盟会加入10个不属于原民主党班子的新人,他们会否取得成功,对新民主同盟而言是个挑战。

新民主同盟主打“本土”二字,但有别于人民力量和社民连,由于是民主党出身,更重视议会路线。2012年立法会选举后,形象更为清晰,招募到了第一批新成员。

离开民主党自立门户,对新民主同盟而言有利有弊。他们之中最早的一批民主党人士大多有议员助理经验,而且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懂议会和社区工作,又有创意。比如在宣传手法上,新同盟试过端午节不会像传统的政党派粽子,而是派做龙舟的纸工,“出来的效果很好,很受家庭街坊喜欢。”新同盟区议员钟锦麟告诉端传媒记者。

但是资金来源却是个不小的问题。和民主党相比,新同盟没有受薪职员,也募集不到更多的捐助。但好的地方是,架构上的包袱也不大,运用资源比民主党内部要自由。在上一届区选中,新同盟确立的规则是 ──── 把资金分配给新人,如果赢了把钱还给新同盟,如果输了就不用还。幸好选战告捷,最后收回了三分之二。

定位在“捍卫本土利益”,在这几年的社会运动中,包括“退联”、“光复上水”,新同盟都会参与大辩论并激烈抗争。“对每一个认同或不认同本土理念的人都好,我们会用自己的方法讲述为何要捍卫本土利益。”钟锦麟说。

立法会选举讲“拉票”,区议会讲“储票”。他们尝试在将军澳向市民宣传地区未来发展;在荃湾,关注机场建设第三条跑道的影响。钟锦麟说,很多人知道立法会发生什么,但很少人知道区议会发生什么。在区议会争取的议题,落到具体的选区,居民的兴趣又未必大。“所以关注点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去探究。我们希望这样逐票逐票储回来。”钟锦麟说。

人民力量:抗争姿态,9人参选

人民力量主席袁弥明到场为参选将军澳都善区的苏浩打气。摄:罗国辉/端传媒
人民力量主席袁弥明到场为参选将军澳都善区的苏浩打气。

在泛民的政党中,人民力量(下称:人力)始终位于政治光谱中最激进的一头。

在上一届区议会选举中,共派出61人参选的人民力量只有1人当选。人民力量主席袁弥明表示,本届区议会选举会以小团体参选,9位参选者全部是新人,当中一半来自雨伞运动后加入。

和别的政党不同,袁弥明反覆强调人力的区选注重“意识形态”。为此人力打出的区选主题,也有别于其他着眼于地区工作的政党。“你会将社区交给一个你信任的人,还是交给一个政府说什么是什么的人。”袁弥明说,“是否信任人民力量,这就是人力的口号和理念。”

在派人出战中,人力有3个原则,第一选择新的选区,不会有旧有的政党势力;其次,选择和建制派互相角力的选区,人力要做的就是干扰建制派;第三,尽量单对单,在自动当选的选区挑战一下。他们会着力考察参选人的政治背景:“我们对他们有观察将近一年才可以出选。”这些“观察”包括是否出席社会活动、是否拉走人力的义工、是否发表和人力的意识形态相反的言论。

在袁弥明看来,中间选民是他们希望拉拢的人,“如果不投票,就等于让保皇党胜利。”

在所有泛民政党中,人力始终不愿意加入泛民的协调机制“民主动力”。由于区议会选举是单票制,“民主动力”的作用是为了避免泛民的参选人撞区,导致分夺票源。而上一届选举中,由于对民主党在政改方案中投赞成票不满,人力在区议会选战中公开狙击民主党,提出“票债票偿”。时过境迁,虽然人力这届不再狙击民主党,但也不加入协调机制,袁弥明对此表示,协调机制本来就不公平,“这根本是让路给民主党的机制。”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