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正为欢度佳节做准备时,我在为生活挣扎。”59岁的美籍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说到这里,情绪突然激动,几度哽咽。2014年10月20日,因怀疑她向中国政府泄漏美国大坝的机密信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探员在国家气象局俄亥俄州办公室将陈霞芬逮捕。如果控罪成立,她可能面临100万美元的罚款和25年监禁。一个月之后,感恩节前三天,陈霞芬供职的美国国家气象局将她停薪停职。
“我原本以为他们搞错了,很快就会真相大白,但随之而来的是漫长而黑暗的五个月。”陈霞芬说。
难以回归正轨的生活
9月15日,在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于华盛顿主办的一场记者会中,陈霞芬自述遭到起诉以来的经历,尽管强忍泪水,脸涨得通红的她还是忍不住抽泣起来。
记者会的另一主角、57岁的天普大学前物理系主任郗小星在旁看红了眼眶。接着上台发言,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于陈霞芬的经历,我感同身受。”
今年5月21日清晨,郗小星还在费城郊外家中熟睡, 门铃声急促响起。他起身应门,没想到门外等待的是十多名荷枪的FBI探员。郗小星被当场逮捕,控罪是向中国输送敏感的超导技术并从中牟利。
记者会当日,郗小星回忆,他被戴上手铐带离家中时,回头看了妻女一眼。“我的妻子非常坚强,她牵着两个女儿,默默看着我被押走……”说到“family”一词,他全身定住好几秒,尝试控制泪水,还是忍不住在三、四十名媒体记者面前潸然泪下。现场陷入长久的沉默。
“如果他们的出生地不是中国,而是法国、英国或加拿大,几乎所有其他国家,这些事绝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陈霞芬和郗小星的代表律师、律师事务所Arent Fox合伙人 Peter Zeidenberg表示,在短短数月内出现两起针对华裔科学家窃取机密又撤诉的案件,让他感到不安。
郗小星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他个人没有证据说明冤案是否与华裔背景有关,但指出“有一个个这种案子的话,大家自然会有这种疑问。”在华盛顿记者会上,他沉重地说:“没有任何一个美国公民,理应因出身地,而须经受我所经历过的苦痛。”
目前,美国司法部已先后撤销对两人“商业间谍”罪的指控,但他们的生活从此被改变。
美国司法部因证据不足,撤销对陈霞芬的指控。但就在记者会前一周,管理国家气象局的商务部仍向她发出解雇信。陈霞芬有15天时间作出回应。
司法部撤销对郗小星的指控,原因是关键证据有误,郗小星与中方科研人员交换的信息并无涉及商业机密。
郗小星目前暂时辞去系主任一职,护照和电脑还在扣押中,不知何时能够取回。他回中国为母亲庆祝90大寿的行程已推迟了三个月,成行仍遥遥无期。郗小星感慨:“这是一场梦靥,为我带来了专业、精神、身体、经济上的创伤。”
记者会后的酒会中,郗小星从头到尾只拿着一瓶矿泉水。“现在没有开香槟庆祝的心情,”他的脸上略过一丝苦笑,不愿多谈此刻的感受,“只希望一切赶快过去。”
陈霞芬则决定向主管美国政府雇员任免的联邦功绩制保护委员会(U.S. Merit Systems Protection Board)上诉,希望重返工作岗位。
每每谈到她的专业领域,陈霞芬就显得兴奋,滔滔不绝。“为什么我想回到气象局工作?我正在开发一个模型,那是我七、八年来的心血结晶。那对国家很有贡献,可以帮到很多人!”
2011年密西西比河爆发大洪水,位于俄亥俄河与密西西比河合流处的伊利诺伊州开罗镇(Cairo)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当时美国陆军工程兵团(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依靠陈霞芬开发的预测洪水流量的模型,作出关键决定,沿堤岸埋了五英哩炸药,炸出一个大洞,将洪水引向密苏里州,留存了常住人口约为三千人的开罗镇。
华裔美国梦是否破碎
1999年,一件涉及华裔的“商业间谍案”曾轰动全美。出生在台湾的核武科学家李文和被控向中国泄露核机密,被拘押共九个月。但因没有证据证明他将机密资料输送外国,针对他的59项控罪中58项最终不成立,仅较轻的非法下载机密资料罪成立。
当年李文和的代表律师、律师事务所Jones Day合伙人Brian Sun处理过多件华裔被控商业间谍、窃取贸易机密罪的案件。他承认,确有华裔犯下窃取商业机密的罪行,但在包括李文和案、陈霞芬案、郗小星案在内的不少案件中,当局调查不力,因种族因素而锁定嫌疑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同为华裔的他对此感到忧心。
他将这种以种族识人(racial profiling)、不讲求证据的现象跟1882年的美国《排华法案》和麦卡锡主义相提并论,“只是因为华裔背景,就认为他们对国家不忠诚。”
Brian Sun强调,司法部先起诉,再因证据不足或错误而撤诉,并非常见的做法。然而,在涉及华裔的间谍罪案件中,当局往往先起诉再调查,若排除作案嫌疑,再撤销控罪。他指出,这是司法系统缺乏监管的表现。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则认为,司法部发现错误就撤诉,是合理行为,“这正证明这个国家是讲求法治的,如果证据不足,就不能定罪。”
端传媒尝试联系FBI与司法部新闻处,两方对事件皆不予置评。
在记者会中被问到“是否对美国司法系统失望”时,刚经历过剧变的陈霞芬和郗小星不约而同地说,依然对司法系统有信心,“美国梦”没有破碎。
“美国的司法系统比较健全,也许在个人执行面有偏差,还有改进的空间。但我还相信它。”陈霞芬说。
郗小星也依然信仰这个国家的民主理念。“当我们决定归化为美国人的时候,那不是一个儿戏的决定,那是对这个国家作出承诺,并认同这个国家的理念。”他认为,如今他和陈霞芬通过社团和媒体发声、拜访国会议员来表达诉求,正是民主的体现。
“这样的事在每一个国家都可能发生,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民主渠道发声,拨乱反正。”郗小星说。
中方也将严抓美国商业间谍
Brian Sun观察到,近年来,华裔涉商业间谍、贸易机密罪等的案件数目增加,且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泛,从核武、航天、通讯等传统的国家军事机密,扩散到非敏感技术的企业机密,从政治间谍向商业间谍发展。谍报的收益方也不仅侷限于外国政府,也可能是企业。
2014年,加州华裔商人刘元轩被控窃取杜邦公司(DuPont)的机密漂白技术,并出售给中国的国有企业。这一技术被广泛用于许多产品,其中包括奥利奥饼干的白色夹心。而美国历史上首个商业间谍案在2010年宣判,波音公司的华裔雇员钟东藩因向中国透露航空商业机密,被判16年监禁。
Brian Sun认为,美方打击间谍的监控网络正向学校及中国政府的“千人计划”专家扩散。“千人计划”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旨在引进关键技术、高新产业和新兴学科的海外专家到中国工作。“特别是曾经在美国公司任职、再跳槽到中国同类型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他们是美国政府的重点监控对象。”Brian Sun说。
FBI官方统计显示,去年商业间谍、贸易机密相关案件数目上升53%,FBI反间谍小组助理组长Randall Coleman将此归咎于中国的间谍活动。“我们目前面对的最主要威胁来自中国。”案件总数目是机密资讯,Randall Coleman透露“数以百计”。
美国反间谍高级官员William Evanina 透露,FBI一项面向165间不具名公司的调查称,一半的公司已向执法部门报告,他们的知识产权信息被外国间谍盯上。其中95%的案件中,公司怀疑间谍来自中国。他还说,年底前FBI会发表报告,将首次公开指责中国和俄罗斯是商业间谍犯罪分子的头两大来源国。中方目前未对这一调查结果发表任何评论。此前类似的案例中,中方曾表示“严重关切”,并称中国政府将会确保中国公民在中美人员交往中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美,在首站西雅图,将与15家美国著名企业的CEO举行圆桌会议,其中波音、杜邦和陶氏化工(Dow)都曾有华裔员工涉及向中国企业泄露技术的前例。
如今,中美在商业和科技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人员交流愈发频繁。
“在中国公司任职高管的美国人越来越多,我预测类似中国指控美国商业间谍的案例也会增加。”Brian Sun说。他还认为,中国的国家机密相关法律宽泛模糊,适用范围可以很广。
2007年,生于中国、后入籍美国的地质学家薛峰因涉嫌向美国能源顾问公司IHS提供中国石油商业数据库被捕,最终被判处8年监禁,今年四月刑满释放,被遣送返美。
卜睿哲分析,奥巴马总统自上台以来,以复苏美国经济作为最重要的施政目标,尤其是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假设中国个人和公司窃取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就如盗取了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
他预测,面临来自国内企业的巨大压力,奥巴马政府在打击商业间谍议题上不会轻易让步。中美能否在习近平访美时达成共识、避免经济制裁,他认为,视乎中方会否妥协,作出共同打击商业窃密、网络攻击的承诺。
9月16日,距离习近平访美前六天,奥巴马公开表示,中国或相关代理机构参与商业间谍活动、窃取贸易机密和专利资料,属于“侵略行为”,必须停止。他透露,网络安全问题会是他与习近平会晤讨论的重点话题。
“我们准备以行动向中国表明,对此我们不只是稍微不安,而是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双边关系将面临巨大压力。”奥巴马说。但他同时也表示,希望能够在习近平访美期间达成某种国际框架,而不必采取反制措施解决问题。
有媒体引述美方消息人士称,中美已达成默契,在习近平访美期间,美国不会就网络商业间谍活动对中国机构实施制裁,以免丧失实现建设性对话的机会。但有分析指出,在访问后,经济制裁可能难以避免。美方可能利用峰会向中方列明间谍活动的证据,说明制裁的理由,事先告知未来制裁的规模和力度。
另有美方不具名高级官员称,习近平访美期间,美方希望两国就网络安全达成协议。这一协议可能不会包括禁止中国网络攻击的具体条款,只会共同声明支持联合国最近出台的关于信息和通讯安全的一个行为准则。
卜睿哲分析,商业间谍争端触及中美关系的根基:经济纽带。三十年来促进中美关系的一股重要力量,来自支持与中国来往、反对经济制裁的美国商业组织,他们在国会积极奔走游说。
“经济关系的基础是互惠互利,这是中方的原则,是吧?如果中方组织盗取美国企业最宝贵的资产,那还有什么互利可言?如果美国的商业组织在国会减少或中止对中美关系的支持,那会符合中国的利益吗?”卜睿哲连用了三个问句来说明他的分析。
记者会中,郗小星结束发言后落座,一度激动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他回答端传媒的提问时表示,未来有机会的话,还会跟中国科研人员合作。“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科研人员合作,是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他表示,中国在科研上的资金投入急速增长,在某些技术领域上目前是世界领先水平。
“科学是全人类的事业。合作是互利双赢的。”郗小星说。“所有领域都可合作,”他不忘添上一句:“当然,敏感的、受管制的领域除外。”。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