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016台湾大选

邵宗海:洪秀柱“一中共表”,凸显两岸政治定位难题

如果“一个中国”只是个抽象的概念原则,那么大陆与台湾在这原则下可赋予的定位又会是什么?

邵宗海

刊登于 2015-08-17

#2016台湾大选#台湾

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洪秀柱早前于造势大会上与党友击掌。
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洪秀柱早前于造势大会上与党友击掌。

国民党总统参选人洪秀柱,在宣布参选后,提出一连串的大陆政策的主张,这其中比较引发外界重视的,包括了“一中共表”,洪认为这是“九二共识”的升级版,重点就是在“要北京接受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另外,她也提出了要推动“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但是她也同时强调:自己主张的版本若要签署的话,一定会有“全民知道、朝野共识”的前提,而且这些都要靠两岸谈判才能达成。

其实,洪秀柱谈“一中共表”,再深入的内容:是希望两岸相互承认“重叠的主权”、相互尊重“分立的治权”,白话一点:就是要北京接受“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洪也推动“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也知道要靠两岸谈判才能达成。但是,要有这些结果,就必须要先有两岸政治地位的基础才行。

在历来中共官方文件的相关数据中,关于对台政治定位,除了说明是中国的一部分、或是中国的地方论之外,并无特别着墨;而且曾经强调与台湾一旦进行政治谈判时,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过也未曾清楚说明到底是什么关系;直至胡锦涛在2008年12月31日提到两岸可以在没有统一前的“特殊的政治关系”一番说法,特别强调“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来取代过去“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说法,才开始对于台湾的政治定位有了较新轮廓的建立。

此后,大陆学界颇多讨论“中华民国”的问题,但是也正如唐树备所言,“两岸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定位,认知还有很大分歧,两岸政治关系还未发展到双方同意或接受把这种关系固定化、法律化的阶段”。这段话如移到中华民国政治定位,中共应该是处在如何研析的阶段,还没有到完全定案的地步。

“两岸政治定位”这个问题的重心是:

虽然台湾与大陆“各自”对本身的政治定位在过去都能有个非常明确说法,但是一旦涉及“相互”之间的定位,往往彼此为了不使得对方有误解产生,双方对定位的界定选用了相当严格的言辞来描述。

不仅台湾在过去非常谨慎地在处理定位说法,譬如说在国统纲领上只谈到双方为“政治实体”相当笼统的定位;同时另方面,大陆也小心翼翼运用严谨的文字来描述,譬如说,在谈到台湾当局时,只说到它是“中国不可分割部分”的事实,但却从不刻意触到实质的定位问题。

因此,回顾过去两岸交手的经验里,大陆一直很难理所当然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来参与两岸的谈判,同样道理,台湾也从来无法冠上“中华民国”正式称号与会两岸的协商。当两个无法用现有正式的国号来参与谈判的当局,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定位,而且又能符合双方提出所谓的“原则”与“立场”,当然就很难产生一个让双方完全满意的结论,事实上在过去也从来没有能具双方共识的建议出现过,进而就引发了“定位问题”就是两岸谈判一种障碍的说法。

因此,目前双方定位面临的现实问题便是:

如果两岸一旦进行谈判时要符合北京所提出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那么海峡两边当然就均不能以“国家”定位来参与,因为会变成“国与国”的谈判。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谓一个中国如就是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话,那么台湾在谈判中的定位属性将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之下的一个行政区域。相信在这情况下,任何一种政治定位不管称作“特别行政区”、“省”或是其他名称,均不会让台湾觉得可以接受。

再换过来说,如果一个中国只是个抽象的概念原则,并非是一个具体或法律的定位事实,那么大陆与台湾在这原则下可赋予的定位又会是什么?显然将再度引发难以定论的争议。

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文件去了解,北京过去在一个中国原则抽象解释下,可从未将两岸相互定位说个清楚。当然台北更不会提供明确的建议,因为对台北来说不管在国民党或是民进党执政时,对于“一个中国原则”要毫无条件的接受,总是有所保留的。

再延伸上面的现实问题来讨论,另外一个会引发争议的话题,便是台北所提出来的“对等”原则。从早期国统纲领到陈水扁就任之后的多次演讲(宣示)里,尽管国民党与民进党在政党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立场都有所不同,不过一旦执政变成当局都同样提及两岸涉及谈判时,都必须要基于两岸对等的原则。

什么是“对等”原则?最基本的逻辑就是北京当局认为它本身是什么定位,那么台北当局就认为它就是什么定位。在这样“对等”原则的架构下,呈现的不是只有双方平等地位的精神与形式而已,而且还有一种相互对称的要求在内。

对北京来说,如果坚称自己就是主权的中国,或是代表中国的中央政府,那么只要台北的“对等”原则要求被尊重,那么很可能就演变成“两个实质主权国家的中央政府”的谈判形式,因此与台北一直对“一个中国原则”有强烈保留想法一样,北京在过去对台北所提出来的“对等”原则建议也始终没有正面响应过,最多以另外一词“平等协商”带过。而所谓“平等”,就没有“对等”那种相互对称的强烈意味在内,对于两岸之间定位的处理,就不会触及到北京最棘手的“双重主权”可能结果。

(邵宗海,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台湾政治人物)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