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受中日历史问题困扰的7月7日

日本军国主义已无社会基础,和解更能维护亚洲稳定和各国长远利益。

特约撰稿人 洪振快

刊登于 2015-08-02

2005年4月16日,上海数万市民在外滩和人民广场举行反日游行。摄:Gary Zhu/China Photo
2005年4月16日,上海数万市民在外滩和人民广场举行反日游行。

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一向被视为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事过78年,历史问题仍未终结,依然困扰现实。

2015年7月7日下午,日本驻华大使馆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一条庆祝七夕节的微博,随即引起中国网民批评,一些中国网民表示,当天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七七事变”,日本驻华大使馆对此重大历史事件无只言片语,却发布庆祝节日的内容,“这是日本公然的挑衅”,“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要求日驻华使馆道歉。

当日下午,中国的一家网站——“中国青年网”,向日本驻华大使馆发函,要求就此事进行采访。日驻华使馆回应称“等候安排”。次日,中国青年网再次致电日驻华使馆,回复称“相关负责人不在,可看微博”。

面对舆论指责,7月8日下午14时58分,日驻华使馆发布了一条微博:“昨天是日本的七夕,我们使馆的微博收到了不少责难的留言。尤其很多朋友指出日本没有在七七时再次向中国谢罪。我一条一条地认真地阅读了所有的评论。”2分钟后,日驻华使馆再发一条微博,以“山本回答”的名义说:“我太太是中国人。我们的女儿还是小学生。作为日本人和父亲的我昨天没有向太太和有中国血统的女儿道歉。”同时表示“将以史为鉴,默默向七夕祈愿,希望日中关系永远和平”。

这两条微博随即被网民指为“不诚恳”“偷换概念”“顾左右而言他”“装蒜”。当日下午18时05分,中国青年网官微发布消息,称“日本驻华大使馆公然挑衅”,“不仅不悔罪表态,反而发出庆祝‘七夕’的微博,还拉黑了@中国青年网。这是摆明了展现你国狭隘、鸡贼、恬不知耻、耍小聪明的小国心态么?!”

日驻华使馆的上述回应,可以看作是并不认为需要在7月7日道歉,也不需要对发布七夕节的微博道歉,对于中国青年网之类的挑衅,将以拉黑等不欢迎的态度待之。

7月9日,中国青年网刊出署名评论,题为“日驻华使馆为何必须道歉?”,文中称:“日本政府战后却从未深刻反思过战争的罪行。近几年来,更是小动作频出,改史遮羞,祭鬼修宪,罔顾人言。”“日本右翼势力从来都习惯于选择性记忆,在国内美化侵略,在国外又想妄图稀释这个纪念日的沉重感和庄严性”。中国青年网官微推介其文称:“@日本国驻华大使馆 8日继续煽风点火,抛出两条不知所云的‘山本回答’,非但没有重视发酵的舆情,反而再玩文字游戏,力图狡辩。如果不能正视历史,谈何以史为鉴,谈何永远和平?此官微该为之前言论道歉,日本政府更该为侵略之史实道歉。” 中国青年网与日本驻华大使馆的较劲,可以看作是近年中国大陆一种社会思潮的反应。

历史两面:有戰爭災難,也有和解合作

最近几年,针对日本对待侵华历史的态度问题上,中国大陆官方和民间的基本倾向大致一致,即认为日本对侵华历史问题要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深刻反省当年侵华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但在日本国内对待侵华历史问题的现状,以及对日态度问题上,中国大陆的认识则存在较大分歧。

以中国青年网(该网是“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浪官方微博粉丝超过367万)为代表的人群,实际代表中国官方和支持中国官方的网民,尤其是被称为“五毛”、“自干五”和“毛左”的群体,他们的态度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严厉谴责日本篡改侵华战争历史、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在教科书中否认南京大屠杀30万人等等。这一人群还有一个特点,即在对待抗日功绩上,他们会强调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战的胜利。

另外一个人群,是以《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诚为代表的知识群体和网民。马立诚在2002年发表《对日关系新思维》,引起强烈反响。最近,他又发表《中日和解是对二战结束70周年最好的纪念》一文(《领导者》总第64期,2015年6月出版),再次主张“对日关系新思维”。他认为,在历史问题上,“很多中国人记住的是日本侵华战争。这段历史不应忘记,但只记住这段历史是不全面的。我们应该了解两个历史:一是战争灾难的历史;二是和解合作的历史。”对于战争历史,马立诚说,他“根据中国媒体公开报导初步统计,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到2008年,日本政府就战争问题作了25次道歉,表示深刻反省”。所以,“仇恨没有未来”,应该和解,对和解的历史不应淡忘、忽略或者故意不提。“和解合作的历史,则代表了未来,代表了时代潮流,这就是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实际上,日本官方对历史问题并不是没有“反省”和“道歉”。据7月11日中新网报导,战后50周年的村山富市首相谈话及60周年的小泉纯一郎首相谈话都写入了“痛彻反省”和“道歉”。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边人士10日透露,安倍基本决定在今夏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中明确写入对过去大战的“痛彻反省”,但不表示“道歉”。

马立诚的主张,代表的是中国大陆知识界比较客观、理性的一种声音。但这种声音,不能公开表达,否则会被“五毛”、“自干五”和“毛左”们围攻谩骂为“汉奸”。

近二十年中,中国大陆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其特点,是非理性反美、反日。持此态度而较知名者,大多是被看作是“左”的人士。这种思潮能得到发展,可能与官方的纵容、利用甚或暗中支持不无关系。利用或制造中国民间反美、反日情绪,向美、日施压,或者转移国内矛盾,这是大陆知识界对官方策略比较普遍的看法。

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亚洲各邻国,对各国人民造成极大伤害。对于历史问题,日本理应痛彻反省,诚恳道歉,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谅解。战后德国对纳粹德国的罪恶历史作出了彻底的反省,不回避历史,不推卸责任,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之相比,日本让世人失望。不过,熟悉日本情况者,多认为日本的现状已和二战时大不相同,军国主义已无社会基础,和解更能维护亚洲稳定和各国长远利益。

历史问题,终归要有合理的解决。而解决的前提,是各方都要有坦承面对历史的诚意。有这样的诚意,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而不是自说自话。自说自话,对方无法接受,也不能让旁观者信服,和解自然无法实现。但可惜的是,迄至目前,对待抗战,还有不少历史问题的真相,尚未得到实事求是的呈现,纪念抗战,也大多是自说自话。这说明,历史纠结仍将继续,现实还受历史困扰。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