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變」,一向被視為日本全面侵華和中國全面抗戰的標誌。事過78年,歷史問題仍未終結,依然困擾現實。
2015年7月7日下午,日本駐華大使館新浪官方微博發布一條慶祝七夕節的微博,隨即引起中國線民批評,一些中國線民表示,當天中國政府和人民以各種形式紀念「七七事變」,日本駐華大使館對此重大歷史事件無隻言片語,卻發布慶祝節日的內容,「這是日本公然的挑釁」,「傷害兩國人民的感情」,要求日駐華使館道歉。
當日下午,中國的一家網站——「中國青年網」,向日本駐華大使館發函,要求就此事進行採訪。日駐華使館回應稱「等候安排」。次日,中國青年網再次致電日駐華使館,回復稱「相關負責人不在,可看微博」。
面對輿論指責,7月8日下午14時58分,日駐華使館發布了一條微博:「昨天是日本的七夕,我們使館的微博收到了不少責難的留言。尤其很多朋友指出日本沒有在七七時再次向中國謝罪。我一條一條地認真地閱讀了所有的評論。」2分鐘後,日駐華使館再發一條微博,以「山本回答」的名義說:「我太太是中國人。我們的女兒還是小學生。作為日本人和父親的我昨天沒有向太太和有中國血統的女兒道歉。」同時表示「將以史為鑒,默默向七夕祈願,希望日中關係永遠和平」。
這兩條微博隨即被線民指為「不誠懇」「偷換概念」「顧左右而言他」「裝蒜」。當日下午18時05分,中國青年網官微發布消息,稱「日本駐華大使館公然挑釁」,「不僅不悔罪表態,反而發出慶祝『七夕』的微博,還拉黑了@中國青年網。這是擺明了展現你國狹隘、雞賊、恬不知恥、耍小聰明的小國心態麼?!」
日駐華使館的上述回應,可以看作是並不認為需要在7月7日道歉,也不需要對發布七夕節的微博道歉,對於中國青年網之類的挑釁,將以拉黑等不歡迎的態度待之。
7月9日,中國青年網刊出署名評論,題為「日駐華使館為何必須道歉?」,文中稱:「日本政府戰後卻從未深刻反思過戰爭的罪行。近幾年來,更是小動作頻出,改史遮羞,祭鬼修憲,罔顧人言。」「日本右翼勢力從來都習慣於選擇性記憶,在國內美化侵略,在國外又想妄圖稀釋這個紀念日的沉重感和莊嚴性」。中國青年網官微推介其文稱:「@日本國駐華大使館 8日繼續煽風點火,拋出兩條不知所云的『山本回答』,非但沒有重視發酵的輿情,反而再玩文字遊戲,力圖狡辯。如果不能正視歷史,談何以史為鑒,談何永遠和平?此官微該為之前言論道歉,日本政府更該為侵略之史實道歉。」
歷史兩面:有戰爭災難,也有和解合作
中國青年網與日本駐華大使館的較勁,可以看作是近年中國大陸一種社會思潮的反應。
最近幾年,針對日本對待侵華歷史的態度問題上,中國大陸官方和民間的基本傾向大致一致,即認為日本對侵華歷史問題要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深刻反省當年侵華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但在日本國內對待侵華歷史問題的現狀,以及對日態度問題上,中國大陸的認識則存在較大分歧。
以中國青年網(該網是「共青團中央主辦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新浪官方微博粉絲超過367萬)為代表的人群,實際代表中國官方和支持中國官方的線民,尤其是被稱為「五毛」、「自幹五」和「毛左」的群體,他們的態度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嚴厲譴責日本篡改侵華戰爭歷史、政要參拜靖國神社、在教科書中否認南京大屠殺30萬人等等。這一人群還有一個特點,即在對待抗日功績上,他們會強調中共是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抗戰的勝利。
另外一個人群,是以《人民日報》評論員馬立誠為代表的知識群體和線民。馬立誠在2002年發表《對日關係新思維》,引起強烈反響。最近,他又發表《中日和解是對二戰結束70周年最好的紀念》一文(《領導者》總第64期,2015年6月出版),再次主張「對日關係新思維」。他認為,在歷史問題上,「很多中國人記住的是日本侵華戰爭。這段歷史不應忘記,但只記住這段歷史是不全面的。我們應該瞭解兩個歷史:一是戰爭災難的歷史;二是和解合作的歷史。」對於戰爭歷史,馬立誠說,他「根據中國媒體公開報導初步統計,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到2008年,日本政府就戰爭問題作了25次道歉,表示深刻反省」。所以,「仇恨沒有未來」,應該和解,對和解的歷史不應淡忘、忽略或者故意不提。「和解合作的歷史,則代表了未來,代表了時代潮流,這就是東亞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實際上,日本官方對歷史問題並不是沒有「反省」和「道歉」。據7月11日中新網報導,戰後50周年的村山富市首相談話及60周年的小泉純一郎首相談話都寫入了「痛徹反省」和「道歉」。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邊人士10日透露,安倍基本決定在今夏發表的戰後70周年談話中明確寫入對過去大戰的「痛徹反省」,但不表示「道歉」。
馬立誠的主張,代表的是中國大陸知識界比較客觀、理性的一種聲音。但這種聲音,不能公開表達,否則會被「五毛」、「自幹五」和「毛左」們圍攻謾罵為「漢奸」。
近二十年中,中國大陸極端民族主義思潮興起。其特點,是非理性反美、反日。持此態度而較知名者,大多是被看作是「左」的人士。這種思潮能得到發展,可能與官方的縱容、利用甚或暗中支持不無關係。利用或製造中國民間反美、反日情緒,向美、日施壓,或者轉移國內矛盾,這是大陸知識界對官方策略比較普遍的看法。
近代以來,日本侵略亞洲各鄰國,對各國人民造成極大傷害。對於歷史問題,日本理應痛徹反省,誠懇道歉,唯有如此,才能獲得諒解。戰後德國對納粹德國的罪惡歷史作出了徹底的反省,不回避歷史,不推卸責任,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與之相比,日本讓世人失望。不過,熟悉日本情況者,多認為日本的現狀已和二戰時大不相同,軍國主義已無社會基礎,和解更能維護亞洲穩定和各國長遠利益。
歷史問題,終歸要有合理的解決。而解決的前提,是各方都要有坦承面對歷史的誠意。有這樣的誠意,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歷史,而不是自說自話。自說自話,對方無法接受,也不能讓旁觀者信服,和解自然無法實現。但可惜的是,迄至目前,對待抗戰,還有不少歷史問題的真相,尚未得到實事求是的呈現,紀念抗戰,也大多是自說自話。這說明,歷史糾結仍將繼續,現實還受歷史困擾。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