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香港命渠,見證工業興衰的城市水道

明渠在香港,與城市緊扣。雖沒有令人注目的外型,功能卻是實在而重要,它在城內留下隱約的痕跡,見證著香港的一段工業化進程。如今面臨活化改造,將來的明渠與城市又會有著一段怎樣的關係?
屯門。
香港

香港的天然河道於七十年代起為防止洪水而被渠道化,這些大坑渠的前身多是發展新市鎮時建造的人工水道,早期的新市鎮多選在淺水的峽灣來填海造地,填海過程中,城市山腰的溪流引至市中心,與收窄的海灣會合,形成鹹淡水混雜的明渠;有些渠會以地區作為名稱,例如屯門河、城門河等,另外,也有因城市發展而變成暗渠,隱於馬路之下。

香港政府自2011年開始進行啟德河改善工程,增加排洪能力,紓緩黃大仙及新蒲崗道地區的水浸風險。而渠務署於2015年開始展開《活化水體顧問研究》,紀錄及研究全港228條河道活化的可行性。

明渠雖沒有令人注目的外型,功能卻是實在而重要,它在城內留下隱約的痕跡,見證著香港的一段工業化進程。攝影師方家遠以照片定格這些存在感稀薄的城市風景。

錦田。
錦田。
大埔。
大埔。
沙田。
沙田。
元朗。
元朗。
元朗。
元朗。
屯門。
屯門。
元朗。
元朗。
元朗。
元朗。
荃灣。
荃灣。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好美 平靜

  2. 好喜欢。是我没有见过的香港

  3. 標題是「命渠」吧

  4. 打錯字了,是明渠。

  5. 拍得好好看,我好喜欢大埔那张

  6. 小編的標題是明渠?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