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逝世一週年的紀念日,全球各地有多個團體舉辦紀念活動。在香港,支聯會於維港海邊的添馬公園舉辦追思會,內容包括回顧劉曉波生平、聲援因悼念而被打壓的人士等,支聯會主席何俊仁表示,大海是劉曉波的墓地,只要到海邊獻上鮮花,就可遙祭劉曉波;在台灣,八九學運領袖吾爾開希創辦的組織「劉曉波之友」,則在台北市政府外的市民廣場公園,樹立了三尊紀念劉曉波的雕塑,其中一個刻有劉曉波肖像,並寫上了他的名句——「我沒有敵人」;在柏林,客西馬尼教堂更以「守望與祈禱——為那些被禁言者和被遺棄者發聲吧」為主題,舉辦劉曉波追思會,出席者包括前德國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美國普立茲新聞獎得獎記者張彥(Ian Johnson),以及劉霞好友、流亡德國的作家廖亦武和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等人。
在中國大陸,民間舉辦劉曉波的悼念活動向來危險,根據劉曉波好友成立的民間組織「曉波助瀾會」指出,劉曉波逝世後一年,中國境內多人因悼念而遭受當局打壓,例如劉曉波去世當日於瀋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前,手持「悼念曉波,自由劉霞」標語,並攜帶鮮花和燃點燭光的9名悼念人士,當中6人後來被當局囚禁,3人至今仍未獲釋;另有13人於廣東省新會崖山海邊直播海祭劉曉波,則被當局羈押約一個月後才獲保釋;而在遼寧省大連老虎灘海邊祭奠劉曉波的姜建軍、王承剛,亦在石牆寫上「劉曉波不亡」後,隨即被大連警方行政拘留10天。(詳見報導《過去一年,他們犯下的罪叫做「祭奠劉曉波」》)而即便身處自由國度,也不一定有悼念的自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遣孀劉霞,日前結束了在中國8年的被軟禁生活,抵達德國柏林定居。但根據其友好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所述,雖然劉霞已經是自由人,但牽掛的弟弟劉暉還留在北京,因不想有不願見的事情發生,所以不會出席柏林客西馬尼教堂的劉曉波追思會,只會自己一人安靜紀念。
在7月13日——這個中國新的政治禁忌日裏,香港、台灣和德國的民眾又是如何悼念,以及承傳有關劉曉波的記憶?










(端傳媒實習記者劉貳龍對此文亦有貢獻)
雨農軒主人 說的甚好,不過這世界上應該沒有經得起理性批評的極權統治政府吧...
我不一定同意刘晓波的观点,但是我支持像刘晓波这样人的发声权利。如果因为理性地批评遭到强权打压,真的是让人很不爽的事情。邓小平曾经说过:共产党是骂不垮的,但是作为却不像这么自信。应该说,共产党不怕言之无物的谩骂,而怕理性地有理有据地批评。这种讳疾忌医的态度,简直太幼稚了。
樓下的牆奴端友,並不覺得這點紀念行為就已經神話劉曉波先生。
紀念也是反省,學習的一部分,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當下的時局,能夠讓更多人紀念甚至知道劉曉波先生的事蹟都已經是大功德。沒有神話,反而可能還遠遠不夠。
喜歡短片
劉曉波是可敬之人,但將其神化,對中國的民主轉型並無益處。對劉氏留下的「遺產」進行反思,才是對其最好的紀念。
希望臺北的雕像可以長久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