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影像:以巴衝突70年

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再次燃點起以巴70年來種下的恩怨情仇。
「你真的認為你一定要回到那片不毛之地上去嗎?那裏只有貧瘠的土地和簡陋的石頭屋,這就是你想要留給你孩子的東西嗎?」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中東 國際 地緣政治 戰爭 族群政治

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震驚全球。舉動惹來國際社會批評,更使整個阿拉伯世界震怒,多個國家發生大型示威活動,耶路撒冷更加發生暴力衝突,以色列派軍警鎮壓,造成兩人死亡、數百人受傷。21日,聯合國大會召開特別會議,通過一項關於耶路撒冷城市地位的不具約束力決議,申明任何聲稱已改變耶路撒冷性質、地位或人口組成的決定和行動都不具法律效力,是無效的。

其實自1947年聯合國通過分治方案,讓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獨自成國,以色列宣布獨立的翌日,雙方的衝突可說是從沒有休止。聯合國調停無效,各方勢力介入,硝煙彌漫,戰爭不斷,仇恨遍布整塊中東土地,而衝突的中心正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視為聖城的耶路撒冷。

當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戰爭」中佔領耶路撒冷舊城區,猶太人再次回到當年聖殿西邊的那片圍牆時,內心是多麼百感交集,而因這場戰爭失去家園淪為難民的阿拉伯人,又懷著怎樣的不甘,才會在後來的幾十年時間裡不惜一切代價,換取與猶太人共享耶路撒冷的權利。

因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佔領行動被視為違法,國際上普遍拒絕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但在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後,再次點燃導火索,引發多宗遊行和騷亂。

作為保留了人類信仰文明的三教聖地,所有衝突都是圍繞著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展開的,爭奪這座城市的衝突可能會繼續持續下去,在兩個民族水火不容的況下,將如何達成雙方都認可的永久性和平協議?

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對於散落在世界各地無比渴求擁有自己國家的猶太人來說,是建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對於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來說卻是一個悲劇的時刻:他們即將被迫離開他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園,然而在此之前並沒有人想要徵求他們的意見。圖為1945年,納粹集中營中的猶太人倖存者自豪地站在海法港口。
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對於散落在世界各地無比渴求擁有自己國家的猶太人來說,是建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對於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來說卻是一個悲劇的時刻:他們即將被迫離開他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園,然而在此之前並沒有人想要徵求他們的意見。圖為1945年,納粹集中營中的猶太人倖存者自豪地站在海法港口。
1947年,英國當局驅逐猶太移民。
1947年,英國當局驅逐猶太移民。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了181號決議的分治方案,將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兩個國家,猶太人居住的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居住的巴勒斯坦,而耶路撒冷因其地位特殊而由一個「國際特別政權」管理。圖為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古裡安在特拉維夫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了181號決議的分治方案,將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兩個國家,猶太人居住的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居住的巴勒斯坦,而耶路撒冷因其地位特殊而由一個「國際特別政權」管理。圖為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古裡安在特拉維夫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
1948年10月,以色列步兵在以色列內蓋夫地區對埃及部隊進行全面反攻。
1948年10月,以色列步兵在以色列內蓋夫地區對埃及部隊進行全面反攻。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一名埃及男孩站在被炸成頹垣敗瓦的街道上,後面是一輛英軍坦克。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一名埃及男孩站在被炸成頹垣敗瓦的街道上,後面是一輛英軍坦克。
1956年11月,時值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第一次佔領蘇伊士運河地區時,一名以色列士兵閱讀在被佔領的埃及陣地中找到的阿拉伯語雜誌。
1956年11月,時值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第一次佔領蘇伊士運河地區時,一名以色列士兵閱讀在被佔領的埃及陣地中找到的阿拉伯語雜誌。
「六日戰爭」中,以色列佔領的65,000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西岸地區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圖為1967年6月以色列道路上死去的埃及士兵。
「六日戰爭」中,以色列佔領的65,000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西岸地區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圖為1967年6月以色列道路上死去的埃及士兵。
1967年6月9日,以色列士兵站在耶路撒冷舊城區的哭牆前,在此之前耶路撒冷歸屬約旦統治,不容許猶太人到哭牆禱告,哭牆無人哭達19年之久。從「六日戰爭」以後,以色列士兵在哭牆前祈禱的畫面便深深地刻在以色列的國家意識中,耶路撒冷成了狂熱的宗教崇拜中心,它作為象徵的重要性被強化。
1967年6月9日,以色列士兵站在耶路撒冷舊城區的哭牆前,在此之前耶路撒冷歸屬約旦統治,不容許猶太人到哭牆禱告,哭牆無人哭達19年之久。從「六日戰爭」以後,以色列士兵在哭牆前祈禱的畫面便深深地刻在以色列的國家意識中,耶路撒冷成了狂熱的宗教崇拜中心,它作為象徵的重要性被強化。
1973年,贖罪日戰爭之後,一名女子在以色列擁抱一名手臂和頭部綁有繃帶的男子。
1973年,贖罪日戰爭之後,一名女子在以色列擁抱一名手臂和頭部綁有繃帶的男子。
1988年在巴勒斯坦起義期間,以色列人民在時任總理沙米爾訪問美國之前示威遊行要求和平。
1988年在巴勒斯坦起義期間,以色列人民在時任總理沙米爾訪問美國之前示威遊行要求和平。
1989年6月,在巴勒斯坦被佔的土地上,巴勒斯坦兒童舉標語和旗幟表示支持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
1989年6月,在巴勒斯坦被佔的土地上,巴勒斯坦兒童舉標語和旗幟表示支持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
一名巴勒斯坦平民在加沙的一個難民營發生的衝突中被以色列士兵發射的子彈擊中腹部。
一名巴勒斯坦平民在加沙的一個難民營發生的衝突中被以色列士兵發射的子彈擊中腹部。
兩名在約旦河西岸被以色列士兵射殺的巴勒斯坦村民舉殯。
兩名在約旦河西岸被以色列士兵射殺的巴勒斯坦村民舉殯。
一名巴勒斯坦婦人在極端組織哈馬斯的戰士前那著橫額手舞足蹈,慶祝以色列軍隊撤出加沙。
一名巴勒斯坦婦人在極端組織哈馬斯的戰士前那著橫額手舞足蹈,慶祝以色列軍隊撤出加沙。
在兩個民族水火不容的況下,將如何達成雙方都認可的永久性和平協議?
在兩個民族水火不容的況下,將如何達成雙方都認可的永久性和平協議?

讀者評論 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双方其中一方毁灭了,才会结束…宗教是这样的

  2. 一名巴勒斯坦妇人在极端组织哈马斯的战士前那着横额手舞足蹈,庆祝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摄:Abid Katib/Getty Images
    拿着-那着,别字。

  3. 如果製造仇恨可以得到政治利益的話,這件事在可見的未來都會持續下去。

  4. 只有融合成一個民族,雙方才能夠得以和解。而成爲一個民族的最根本的前提則是,雙方的宗教信仰都必須被大大弱化。

  5. 这篇文章和 知乎的《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差不多,是一个人写的?

  6. 跟热衷「恐怖主义」的穆畜讲和平无异于与虎谋皮。只有睚眦必报,武力征服才是换取和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