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外交
-
專訪「翻譯家」李靜宜:1989年以來,最了解李登輝的人
不到三十歲便開始擔任李登輝的撰稿人,歷經四任總統,身為專業譯者的李靜宜,此生做過最長的一份正職工作,還是替總統「翻譯」。
-
24小時內的「台灣辦公室」風波:誰是蓋亞那?
南美洲的蓋亞那,一度成為中美台角力的戰場,也是「台灣」冠名駐外館處的又一次嘗試。
-
索馬利蘭:不被承認是國家、扼守非洲要道的「台灣新朋友」究竟是誰?
近年以來,中華民國外交工作持續面臨「斷交」威脅,眼看就要走向「邦交國歸零」的窘境。今年卻神奇地多了一個以「台灣」為名互設代表處的新朋友:索馬利蘭。索馬利蘭是怎樣的國家?它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它的戰略位置為何?面對這些困惑,我們替你與台灣外交部、索馬利蘭當地法律菁英聊了聊。
-
索羅門群島發生「反對與台灣斷交」遊行後,我們飛去與當地人聊了聊
位居南太平洋群島戰略要衝的索羅門群島,在上月與台灣斷交,引發當地Malaita省揚言「宣布獨立」抗議。為何兩岸的外交競逐竟引起如此波瀾?當地華人如何成為索國關鍵因素,讓索不顧美、澳反對,也要與台斷交?
-
評論
李柏昇:面對連續斷交,台灣援助式外交的未來何在?
由於早期缺乏資本,但為了維持外交又必須提供發展援助,台灣很早就開始了以服務而不是資金為主的發展援助模式。
上一頁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