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俄美總統通話;賴清德就職一週年;英法加施壓以色列放行加沙救援

美國警告勿使用華為芯片引北京批評;拜登患癌並已擴散;歐盟就解除敘利亞制裁通過初步協議
2025年5月15日,德國柏林舉行的紀念災難日示威中,警察與親巴勒斯坦示威者發生衝突。攝:Ebrahim Noroozi/AP/達志影像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的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美聯社攝影記者Ebrahim Noroozi:2025年5月15日,德國柏林舉行的紀念災難日示威中,警察與親巴勒斯坦示威者發生衝突。

今天是2025年5月20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6條新聞:

特朗普普京通話後停火依舊無進展,歐洲對俄追加制裁

5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

BBC報導指,兩人通話達2小時,期間沒有確認烏克蘭呼籲的30日停火倡議。

特朗普指通話「非常好」,並期待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停火和停戰協商能有所進展。

歐洲多國領導人則在獲知相關情況後表示,歐盟已經得出加強對俄制裁的共識,以增加施壓俄羅斯停火的力度。

有關俄烏停火協商的更多信息,請參閱Whatsnew欄目之後的報導。

賴清德就職一週年,此前談兩岸「併購論」引國台辦回應

台灣總統賴清德在5月20日就職滿一週年。20日上午,其發表題為「迎風轉型 穩健前行」的談話,提到要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前提」,和在野黨共商國是。

關於經濟議題,賴清德在講話中提到台灣「必須調整」經濟體質,要「兼具出口導向與擴大內需」。

關於兩岸議題,他沒有在講話中提及中國大陸,只是談到要向在野黨主席共享「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前提」。

此前賴清德在接受網路節目「敏迪選讀」專訪時提到兩岸關係的「併購論」,他稱中國是「大公司」,台灣是「小公司」,要「併購」的話,「你要提條件」,他還批評「大公司」不能逼迫「小公司」接受條件。

中國國台辦則回應稱,賴清德一方面「堅持台獨立場」,「挑動兩岸對立對抗」,另一方面又「惺惺作態」,「了無新意,枉費心機,註定失敗」。

英法加拿大施壓以色列,促停止對加沙行動並開放人道救援通道

以色列近日連續升級在加沙(加薩)地帶的軍事行動,引發國家社會擔憂。

以色列此前還加強了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導致包括嬰兒食品在內的許多物資不足。《衛報》報導指聯合國專家警告稱,若援助物資遲遲不能進入加沙,未來48小時內當地可能有多達1.4萬名嬰兒死亡。

英國、法國和加拿大則在5月20日對軍事行動升級感到震驚。

半島電視台報導,三國要求以色列停火,並表示如果以色列不停止新一輪攻勢並解除對加沙的援助限制,其將聯合對以色列採取「具體行動」。

中美圍繞華為芯片再現交鋒,北京指美國舉動或影響貿易談判

美國商務部在5月中旬發出對華為芯片的警告後,中美雙方圍繞芯片議題再次交鋒。

美國商務部在5月12日表示,使用華為生產的AI晶片「昇腾」(Ascend)可能會因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而受到刑事處罰。

中國則在5月19日指責美國這一舉動或會破壞兩國的初步貿易協定。並要求特朗普政府「糾正錯誤做法」。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稱美國商務部雖然調整了相關措辭,但其指令仍然具有「歧視性措施和扭曲市場」。

拜登確診癌症並已擴散

美國前總統拜登5月19日被指已經罹患「惡性」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

CNN報導,拜登個人辦公室18日發表聲明稱,拜登此前因泌尿系統症狀加劇而新發現前列腺結節,並確診前列腺癌,伴有骨轉移。

報告還指目前有辦法有效治療該症,拜登「正在與他的醫生一起討論治療方案」。

歐盟外交官透露歐洲已就解除對敘利亞制裁通過初步協議

歐盟已經批准解除對敘利亞的經濟制裁,以幫助新的敘利亞政府帶領國家恢復元氣。

半島電視台報導,歐盟將於5月20日晚些時候宣布相關安排。

報導指這些制裁是在2012年和2013年阿薩德政府執政期間通過的,涉及的行業包括運輸、能源和銀行。

但透露相關消息的歐盟外交官表示,歐盟會考慮制裁那些參與教派仇殺和引發族群衝突的人士。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