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選:奶茶世代怎麼選,泰國終於「前進」?評論

泰國大選:奶茶世代怎麼選,泰國終於「前進」?

一場見證泰國政治範式轉移的選舉,以及前往變數滿途的航程。

書評:《強鄰在側》,緬甸邊境國家/國族建構的破碎,是如何形成的?

緬甸至今也只不過是「未竟的國家」,「緬甸人」也僅是「未竟的國族」。

馮嘉誠:緬甸十年民主化一朝換血,責任在昂山素姬嗎?

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下,只不過是讓緬甸駛進一個更波濤洶湧的大海。

馮嘉誠:紅黃衫軍之後,奶茶世代如何對抗敗壞政治?

整場社運強調的中心思想是「自主」,甚至是年青一代從老一輩中奪回的,涉及生活日常的話語權。

馮嘉誠:「黑化」的昂山素姬,是固執的理想主義者,還是善變的現實政治家?

質疑昂山素姬「黑化」之前,我們或許要理解那位撰寫《緬甸家書》、身陷囹圄的反對派領袖,到底信奉著甚麼政治價值,繼而比較今昔,探討這種落差究竟是緣於她個人思想上,還是整個客觀環境的變化。

馬來西亞大選:將懷緬過去與展望未來連結的馬哈迪與希盟

希盟在競選宣言的措辭上刻劃了「過去」的美好。這種美好的步伐自東姑阿都拉曼開始,拉薩、胡申翁、馬哈迪都致力跟隨,不過這條時間軸在馬哈迪辭職後便消失了。

馮嘉誠:向港人道歉只為「親中」?杜特地眼中有更具戰略價值的香港

「親中道歉」的說法,雖然與杜特地的外交特色脗合,但不禁遮蔽了香港對菲律賓的其他意義。其實香港本身包含其他價值,同樣誘使杜特地大駕光臨。

馮嘉誠:被輕視的流行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的國際觀?

Daniel和Musgrave引述了其他學者的研究,引證流行文化怎樣左右觀眾的國際關係觀。例如電視劇集《24》裏歌頌美國反恐人員拷問囚犯的劇情,驅使了更多觀眾支持嚴刑逼供。

馮嘉誠:馬來西亞反對派大集結,「變天」恐怕仍不容易

馬來西亞近年開始浮現一種質疑民主價值的思潮,懷疑民主制度是否適合國家,贊成強人政治的聲音也漸漸擴大……

馮嘉誠:羅興亞人道危機,被忽略的緬甸內部角力

國際媒體在報導羅興亞問題時普遍聚焦「緬甸政府 v.s. 羅興亞人」的二元對立,忽略了緬甸作為一個整體的管治考量,也慣性只站在羅興亞人作為受害者的視角了解問題本質。

馮嘉誠:東盟50年──模仿的共同體?小國求存之道?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在《海峽時報》發表文章,強調「小國必須經常表現得像個小國一樣」。作為大國競爭的馬前卒,東南亞國家如何走出自己的求存路?

馮嘉誠:「伊斯蘭國2.0」會在東南亞崛起嗎?

近日遠在亞洲另一彼端的菲律賓捲入一場牽涉「伊斯蘭國」的武裝衝突,便再次展示「伊斯蘭國」能力,提醒世人「伊斯蘭國」威脅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