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書評:《強鄰在側》,緬甸邊境國家/國族建構的破碎,是如何形成的?

緬甸至今也只不過是「未竟的國家」,「緬甸人」也僅是「未竟的國族」。

書評:《強鄰在側》,緬甸邊境國家/國族建構的破碎,是如何形成的?
2015年10月6日,緬甸仰光,男子乘坐人力車在傾盆大雨中行走。

2021年,緬甸國防軍發動政變奪權,前朝議員組織「平行政府」分庭抗禮,更組織武裝部隊「人民保衛軍」向軍政府宣戰。與此同時,Covid疫情本已重創全球經濟鏈,嚴重打擊主導緬甸出口的製衣業;政變後歐美資金急速撤出,經濟制裁及援助凍結讓經濟問題雪上加霜。國際勞工組織今年一月預測,緬甸近半人口正處於貧窮線邊緣;世界銀行也預視緬甸本年度增長最多只有百分之一,前提是去年經濟增長收縮了百分之十八。

以上發展,讓外界提出緬甸步入「失敗國家」的邊緣,即「國家」已接近喪失提供有效執法、維持治安、教育服務、保持經濟穩定的能力,合法地位遭受全盤質疑的境界。經典的「失敗國家」或「脆弱國家」包括阿富汗、敘利亞、索馬利亞、也門,通常都出現國家分裂、內戰、國內人口流離失所、甚至出現「境外勢力」介入內政。即使緬甸與也門及敘利亞那樣的「代理人戰爭」不可同日而語,但軍政府的有實無名、平行政府的有名無實,都顯然無法執行國家的基本功能。

《強鄰在側——中泰邊區博弈下緬甸的國家命運》

韓恩澤 著.林紋沛 譯
出版社:中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