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 10 歲了!一路走來,我們始終相信,有些故事必須被說出,真相需要被守護。這十年的堅持,來自讀者的信任與支持。未來的每一步,我們仍需要你同行。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一起訂閱守護獨立報導,讓真相持續被看見。
過去兩星期,香港立法會正蘊釀一陣宣布退選潮。9月29日,74歲的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宣佈,經過與家人商量及考慮年齡因素後,決定不會參選下一屆立法會選舉。幾乎同一時間,70歲的選委界議員馬逢國亦宣布不會競逐連任,笑言「立法會無理由變咗老人院」。
消息一出,外界紛紛猜測年底的立法會選舉將以70歲為退休界線,這亦符合大陸官場「七上八下」的不成文規定,有媒體更估計有三分之一議員將無法續任。

在接下來的數日,包括自由黨張宇人、經民聯林健鋒、G19及保險界陳健波等資深議員相繼宣布因年齡問題不再競選。至於被認為較敢言的狄志遠和張欣宇亦宣佈棄選。截至截稿前,已有15名現任議員宣布不競逐連任。
在此刻,退選浪潮正全面席捲議會,目前未見停息跡象。
《信報》政情專欄「香港脈搏」指出,是次洗牌對象可分為四大類別:1) 年事已高,且所屬界別有足夠條件進行新老交替;2) 四年議會生涯表現平平,甚至曾出現醜聞和甩轆事件;3) 過分敢言,不利行政立法良性互動;以及 4) 各大政黨在選委界別的議席。

若以「七十大限」為棄選指標,目前立法會89名議員中有12名議員均在「大限」之上。不過,不少已過七十的議員仍未表態,包括葉劉淑儀、黎棟國、田北辰和謝偉銓等。
有建制派班長之稱的廖長江被問到棄選是否與年齡原因有關、以及是否收到中央指示,他聲稱「絕對無壓力」,棄選是個人意願。
今年是香港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第二次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將在10月24日開始。屆時將產生選舉委員會界別40席,功能界別30席和地方選區20席。
特首李家超回應傳媒時表示,不參選是個人選擇,會尊重他們的決定。

換血風聲
事實上,在立會「大換血」之前,社會已對年底的立法會選舉多有猜測,甚至預測議席將有大變動。
早在3月,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港會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時曾表示,議員不只要愛國愛港,還要「由有能力的人擔當」,言論一度惹來外界揣測。
當時《香港01》引述不具名港區政協委員意見,指北京改選制後屬「摸著石頭過河」,惟北京希望香港立法會維持高質素,故一切都看在眼內。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接受訪問時亦解讀,夏寶龍期望有更多「真材實料」的人處理香港發展。

而隨著選舉氣氛迫近,相隔一海的澳門政治環境,亦為香港選舉帶來不少想像空間。
7月15日,澳門國安委認定12人「不擁護《基本法》,不效忠澳門特區」,禁止參選立法會選舉,包括現任議員林宇滔。是次 DQ 被認為是香港立會選舉的風向標,意味中間派未必能順利入閘。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年澳門立法會選舉中,所有年過七十的議員都不約而同地沒有參加選舉,目前澳門立法會中,年紀最大的是68歲的票王高天賜。
央媒《紫荊》評論,澳門資深議員主動放棄參選,是「重塑立法會的政治生態,形成支持特區政府改革創新的有利環境」,然後延伸指出,香港北部都會區近年推進速度不如人意,立法會的新老交替能夠「為立法會注入積極進取動力的契機,推動香港打開發展新天地」。
到了8月底,在新立會格局下被視為「敢於投反對票」的江玉歡於社交媒體發表年度工作報告,寫道「換一種方式留在這片土地上」,令外界揣測她是否暗示自己將不會競逐連任。此時,立法會將有大改動的消息已甚囂塵上。
而在棄選潮期間,消息滿天飛,大批記者聚集立法會內,江玉歡向記者派西餅時表示連任消息將在最後一次大會才向市民交代。被問到這是否「散水餅」,江玉歡則著記者不要太悲觀。

政黨版圖變動
在「七十大限」傳得沸沸揚揚之際,75歲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創黨主席葉劉淑儀的去向成為社會焦點。
葉劉淑儀曾於2003年以保安局局長身份推行「23條」,後因受到市民反對而擱置立法和下台。她曾兩度競選特首失敗,近年因其活躍於社交媒體和支持同性議題甚受市民關注。
在多名議員相繼表態棄選之際,有媒體於10月13日到立法會追問葉劉淑儀意向,不料葉劉淑儀卻神色凝重,斥記者「唔好阻住我開會,行開」、「請各位唔好騷擾我」。此言一出,社會更加議論紛紛。

以上討論甚至引起社會對新民黨存續的討論。《明報》引述消息,在新民黨現任6名議員中,葉劉淑儀和黎棟國因「七十大限」退下火線、容海恩和李梓敬亦要出局,黨內議員剩下陳家珮和何敬康,面臨重大危機。不過一日後,《香港01》報導李梓敬最終「起死回生」,獲得祝福。
前民主黨成員李永達分析,新民黨的政治定位為具專業背景、理性的中間選民,這在以往的香港有助中央吸納傳統政黨以外的政商力量。但當歷史任務完畢後,新民黨失去其利用價值,便會被丟棄。

至於建制最大黨民建聯,《香港01》報導現任19名議員中,預計有5人未能連任,其中包括已棄選的黃英豪,還有郭玲麗、李世榮、劉國勳和梁熙。
另一大黨工聯會預計損失較少,《明報》引述陳穎欣和梁子穎將需棄選,但因大黨人才庫較充裕,議政人才仍有人在。
此外,經民聯有9名現任議員,不過在「七十大限」的影響下,梁君彥、盧偉國、林健鋒和龍漢標已宣布棄選。有媒體猜測,南區區議員趙式浩、大埔南區議員羅曉楓,以及深水埗區議員龐朝輝或接棒。
自由黨現任4名議員中,張宇人和易志明已先後棄選,餘下邵家輝和李鎮強。據報東區區議員阮建中和南區區議員梁進或可能接棒。
《信報》引述政界人士口風,指議會新老交替本屬常態,但由於前兩屆選舉恰逢佔中和反修例運動,建制派需要有力戰將與泛民抗衡,因而留下大批老將在議會。該名人士更表示,資深議員若「榮休」理應自行選擇時機宣布,如今為了「保持隊形」而要逐一示眾棄選,教人「情何以堪」。

國家隊上場?
面對棄選潮,政界嚴陣以待,籠罩沉重氣氛,社會則關注未來上場人選。四年前,夏寶龍於立法會選舉時表示,「愛國者治港」是要「五光十色」,而不是要「清一色」。四年過後,立會卻遭大洗牌,未來治港人選將如何變動?
在網絡上,網民紛紛揣測是次大洗牌背後的政治訊息。不少網民揶揄現任議員猶如「棄子」,認為事件背後北京干預甚大,協調痕跡過份明顯。亦有網民表示,棄選名單中大部分議員存在感甚低,若不是棄選潮,也不會聽過這些名字。
更多人猜測,未來具大陸背景人士或將全面進入議會,掌握香港脈搏。
事實上,具大陸背景人士進入政界已不是新鮮事,甚至正成為趨勢。現任創科局局長孫東在北京出生,是首位「港漂」的香港主要官員。他在2022年以選委界議員之姿晉身立法會時已被視作「國家隊」,不久後更被李家超招攬為創科局局長。
而在現任議員當中,有近一成具中資背景,當中包括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招商局港口董事會副主席嚴剛、香港中旅社董事長姚柏良、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和全國港澳研究會洪雯等。商湯科技顧問尚海龍更以「港漂」代表自居,長期關注高才議題。
《信報》引述消息,未來接棒的新力軍或將是全國人大、政協的青年代表,同時透露選委界的政黨人士將會減少,以避免投票時受政黨影響。《星島日報》則報導,未來議會中,政黨的角色將會淡化,慢慢過渡至以「香港整體利益和大局觀出發」。同時指中資機構將積極派員出戰,包括中石化(香港)和招商局等。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中央希望立法會年輕化的意向很清晰,這亦符合中國推動領導人走向年輕化的趨勢。他更估計這將成憲政慣例,日後行政長官和行會成員亦可能參照同樣的年齡要求。
行政會議成員、民思政策研究所召集人湯家驊則表示,退位讓賢當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能換來一個真正人才。
議會內一片低氣壓,原訂於本月17日舉行的議員與特首午宴亦告取消,有議員表示希望可「聚焦處理選舉事宜」。至於原訂於本月23日為梁君彥舉行歡送晚宴亦以「場地問題」為由取消,有傳亦是受憂愁氣氛影響。
退選議員及棄選原因一覽:
梁君彥(74歲):支持政治年輕化,認為應讓位新人
馬逢國(70歲):年齡因素及傳承考慮
廖長江(68歲):年齡及個人生涯規劃
張宇人(76歲):支持一國兩制發展,鼓勵年輕一代成長
林健鋒(73歲):專注商界事務,期望給青年才俊機會
陳健波(71歲):鼓勵年輕人接棒
黃英豪(62歲):工作繁忙,支持年輕接任
易志明(72歲):個人生涯規劃和家庭原因
張欣宇(36歲):家庭因素
林素蔚(37歲):回歸社工專業角色
周文港(44歲):專注政策研究及學術
龍漢標(74歲):深信業界不乏有才之人
盧偉國(71歲):支持議會年輕化
狄志遠(68歲):政黨資源及個人考慮
林順潮(65歲):決定回歸專業
西門梓咁都過到關,新一屆立法會會由什麼人組成可見一斑😅 可謂雞鳴狗盜出其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