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即將任命新的駐美大使和駐華大使端 × 華爾街日報

中國和美國即將任命新的駐美大使和駐華大使

中國政府計劃任命外交官秦剛擔任下一任駐美大使,而華盛頓預計將任命資深外交官R. Nicholas Burns為駐華大使。

四問中國疫苗出口:利益交換還是大國責任?中印如何競爭?有助全球接種嗎?

一邊是歐美自私地囤積疫苗,收取高昂專利費;另一邊,中、俄、印利用疫苗製造新的政治影響與地緣政治版圖。

從網紅到網暴受害者:前美國駐成都領事夫人莊祖宜的遭遇

莊祖宜憑藉烹飪、寫作和音樂在社交媒體收穫大量粉絲。但在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關閉後,她遭遇長達數月、有中國媒體參與的網絡攻擊。

「戰狼外交」的進化?——以近期中國對法外交為樣本

道義感不能代替現實應對,對「一味蠻」的鄙夷不屑,不能遮蔽對「一味詐」的警惕和拆解。

後疫情時期的歐洲對華策略:不會聯美抑中,但更不會聯中抗美

歐洲接下來將不會繼續空等中國改變自身行為,而將主動修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以減少依賴程度,為能在捍衞歐洲價值觀時挺直腰板。

相比貿易戰,中美新聞戰更接近一場「新冷戰」的開端

相比總歸有利益可談的貿易戰,這場新聞戰毫無形成妥協的現實基礎,反而強化着中美相互憎恨的身份,它甚至都不關乎任何對強權和地緣政治的分配,而是「兩個民族的鬥爭」。

和平的持續,友善的終結——中美貿易協議意味着什麼?

中國高層在所謂中美關係的管控方面是失敗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因其終止了1969年中蘇關係惡化以來中國轉向西方世界的緩和進程,而徹底瓦解了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國際秩序基礎。

舊友誼,新領袖:撤出坦桑尼亞的中國投資客

革命時代的友誼史仍在運轉,而許多中國人,則正準備離開這個試圖再次工業化的國家。

索羅門群島發生「反對與台灣斷交」遊行後,我們飛去與當地人聊了聊

位居南太平洋群島戰略要衝的索羅門群島,在上月與台灣斷交,引發當地Malaita省揚言「宣布獨立」抗議。為何兩岸的外交競逐竟引起如此波瀾?當地華人如何成為索國關鍵因素,讓索不顧美、澳反對,也要與台斷交?

李柏昇:面對連續斷交,台灣援助式外交的未來何在?

由於早期缺乏資本,但為了維持外交又必須提供發展援助,台灣很早就開始了以服務而不是資金為主的發展援助模式。

【書摘】國家認同的難題——新疆、香港和台灣

儘管北京的舉措足智多謀、付出巨大,但它對新疆、香港和台灣的控制仍未盡善盡美。這些領土沒有哪一塊有掙脫出去的實際機會,但每一個都以自己的方式,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議程提出持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