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和談會拖很久嗎?俄羅斯仍然計劃打消耗戰?|Whatsnew

雙方都向特朗普展現己方願意達成協議,而將對方呈現為實現和平的障礙。
2025年4月25日,在俄羅斯空襲中喪生的17歲少年丹尼洛·胡迪亞的朋友們聚集在烏克蘭基輔一處居民區的房屋廢墟旁。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特朗普再次當選後,美烏、美俄關係發生重大轉變。在逐漸熟悉其第二任期的外交風格後,烏克蘭、俄羅斯、歐盟都圍繞俄烏戰爭的和談前景展開了密集的外交攻守。隨着上週俄烏雙方代表在伊斯坦布爾談判,以及5月19日特朗普與普京的通話,這場外交攻勢達到了第一個高潮。

起初,烏克蘭方面對於和平談判的立場是先談安全保障再停火,但特朗普政府始終施壓基輔,要求其接受先停火再談判。3月11日,美、烏在沙特會晤期間,烏克蘭同意了美方提出的30天停火提議,但普京以需要先解決一些「細節問題」為由,實質上拒絕了該提議。

復活節和二戰勝利日前,俄羅斯單方面宣布短期停火,烏方基本做到了相向而行。5月10日,幾位重要歐洲盟友齊聚基輔,與澤連斯基將計就計,把美方的30日停火提議變成針對俄羅斯的最後通牒——如果在5月12日前普京不同意,就將對俄羅斯實施「最大規模」制裁。

俄方拒絕了這一通牒,但普京在5月11日凌晨提議,15日在伊斯坦布爾「恢復」先前中斷的俄烏談判。2022年4月,雙方在伊斯坦布爾已接近達成協議,但談判在最後時刻破裂。普京多次宣稱這是西方國家破壞和平的陰謀。而烏方則將其歸咎於俄羅斯想在條約簽訂前加入一條霸王條款。

隨後澤連斯基再次試圖奪回主動權,發布視頻稱將在土耳其等普京。甚至一些俄羅斯的傳統友好國家也支持停火提議。據澤連斯基的說法,中國支持烏方的這項提議,以換取烏克蘭承諾不襲擊習近平出席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儀式。而巴西總統盧拉則直接喊話:「普京同志,去伊斯坦布爾談判吧。」

然而普京並沒有前往土耳其,只是派出了一個由前文化部長梅金斯基(Vladimir Medinsky)帶領的代表團。澤連斯基則派出了由國防部長烏梅羅夫組成的代表團。談判定於5月16日進行,烏方稱將主要討論停火問題。

這次談判最後僅持續了兩小時左右。許多分析人士預判,由於雙方立場相差懸殊,談判幾乎肯定會破裂,這樣一來,烏克蘭和歐洲盟友就能回到之前施壓俄羅斯的議程:既然談判失敗,就說明普京不願停火,因此美國必須對其加大制裁。

不過談判結束後,代表們的官方回應更為克制,除達成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1000對1000」換俘協議外,雙方均未提及談判失敗,而是表示願將來繼續。

一些參與談判的信源向媒體表示,談判結果已好過預期。

很可能雙方之所以沒有「摔門而去」,都是為了向特朗普展現己方願意達成協議,而將對方呈現為實現和平的障礙。

2025年4月27日,烏克蘭基輔火葬場舉行的告別儀式上,16歲的 Alyona Zavadska 查看了自己與17歲的被男友 Danylo Khudia 的合影。 Danylo Khudia 在俄羅斯的一次空襲中喪生。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事實上,這差不多是近幾個月來俄烏外交戰中應對特朗普的共同方法。

但談判結束後,媒體發布的一些內幕信息佐證了早先的預判。烏方堅持先停火,而俄方則要求先滿足極為苛刻的條件:除要求烏軍完全撤出東南四州外,還要求基輔中立、無核、無外國駐軍、放棄追索戰爭賠款,並允許國際社會承認四州與克里米亞為俄領土。

這些條件近乎逼迫烏克蘭投降,而俄方談判代表顯然認為,即使烏克蘭不主動撤出東南四州,俄軍也會很快將其完全佔領。因此,他們威脅若現在不同意這些條件,俄軍還會繼續攻佔哈爾科夫與蘇梅二州。參與談判的烏克蘭第一副外長基斯雷查表示,梅金斯基還威脅在場的烏克蘭代表「可能將失去更多親人」。

梅金斯基在談判桌上的強勢形象引發了許多關注。梅氏系歷史暢銷書作者,2012-2020年任俄羅斯文化部長,隨後成為負責歷史、文化問題的總統顧問。他的著作主要關注西方「敵對偏見」如何締造關於俄羅斯的負面歷史「神話」。2023年,他主編的新版俄羅斯中學教科書因大量洗白蘇聯政治迫害歷史的內容而受批評。

俄羅斯著名克宮線記者齊加爾曾指出,普京近年來對歷史問題的癡迷與梅金斯基的影響不無關係,甚至普京為全面入侵烏克蘭奠定「理論基礎」的文章《論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其實也是梅氏代筆。

普京多次強調,俄烏停戰談判應致力於消除導致戰爭的「始因」,而梅金斯基則提出自己作為歷史學家對它的理解。在談判過程和事後接受俄媒採訪時,他都在大談北方戰爭的歷史。《經濟學人》記者卡羅爾援引談判信源透露,梅氏告訴烏克蘭代表:「我們和瑞典打了21年仗。你們準備打多久?」

北方戰爭是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彼得大帝」)的俄羅斯與瑞典為爭奪區域霸權進行的大規模戰爭。俄羅斯帝國在取勝後迅速崛起。對於將自己對標彼得大帝的普京而言,這段歷史顯然具有非凡意義。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烏克蘭哥薩克領袖馬澤帕當時選擇與瑞典結盟,最終被彼得擊敗。此後將近三百年,烏克蘭幾乎沒有脫離過俄羅斯的統治。

伊斯坦布爾談判結束後,烏克蘭的歐洲盟友均譴責俄羅斯無意實現和平,前來談判只為拖延時間,並期待美方協同參與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而美國的態度則曖昧不清。一些對俄鷹派議員已經在制定更嚴厲制裁俄羅斯的法案,國務卿盧比奧也暗示了這種可能。另一方面,特朗普並沒有表達施壓普京的意願,而是堅持必須由他和普京見面,「否則什麼都不會發生」,副總統萬斯則暗示特朗普已對促和俄烏感到厭倦,並準備退出。

5月19日,特朗普與普京進行了一次長達兩小時的電話會談。與烏克蘭和歐洲盟友期待的不同,特朗普完全沒有提及要對俄羅斯加大壓力,而是在憧憬未來俄羅斯可以通過與美國貿易「賺取大量金錢」。普京的聲明中則依然強調,對俄羅斯而言最重要的是消除戰爭的「始因」。

特朗普稱,俄烏將就停火和終戰「立即進行談判」,但普京只說俄方願與烏方就「未來協議的備忘錄」進行合作,在達成適當協議的情況下「可能停火一段時間」。普京的外交助理烏沙科夫之後更是強調,雙方並沒有討論「停火的截止日期」。

2025年4月24日,烏克蘭基輔一處平民區,一名受傷女士和她的狗坐在被俄羅斯空襲摧毀的房屋附近。攝:Evgeniy Maloletka/AP/達志影像

但最讓基輔不安的是特朗普聲明中的一句話:「(停戰的)條件將由,也只能由雙方談判,因為他們知道別人都不知道的談判細節。」這句話被廣泛解讀為美國將不再介入俄烏之後的談判。在隨後於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證實了這種猜測,他表示,如果俄烏談判沒有進展,「我會直接退出」,因為「這不是我的戰爭」。

特朗普與普京的通話意味着烏克蘭及歐洲近期爭取特朗普共同施壓俄羅斯的外交攻勢已經失敗。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真的會讓美國完全退出斡旋,以及如果真的退出,是否還會繼續援助烏克蘭。但即使特朗普參與其中,也有可能為了快速達成協議而施壓基輔同意有利於莫斯科的條款。

另一方面,普京似乎仍然堅信,即使沒有外交談判,他可以通過軍事手段實現對烏克蘭的要求。俄軍在頓巴斯的大規模夏季攻勢已逐漸展開,且近期在南、北兩個方向均有不小的突破。

就在伊斯坦布爾談判的同一天,安德烈·莫爾德維喬夫(Andrei Mordvichov)被任命為俄陸軍總司令。這位將軍是「人肉衝鋒」戰術在俄軍的推廣者,在軍中有「屠夫」的綽號。任命這樣一位為獲戰果不計損失的將領為陸軍司令,也可以視作普京給出的談判信號:俄羅斯打得起消耗戰。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