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生存危機,合法性辯護和信任的缺失:「中國援助取代USAID」的敘事能否成立?

「中國趁虛而入」更多是美國援助遭遇生存危機之時,為了辯護自身合法性而採取自衛敘事。
2023年7月26日,一名年輕男子扛著一袋由USAID透過小船運送的糧食前往南蘇丹班提烏的營地。 圖: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編者按】​2025年1月,特朗普再度就任美國總統,並在短短數月內迅速推動一系列顛覆內政、外交及全球秩序的政策。​從大規模削減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預算,導致全球多地人道危機加劇;​到引用1798年《外國敵人法》,無視聯邦法院的禁令,強行遣返數百名委內瑞拉移民;​再到對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等全球各國加徵「對等關稅」,引發新的貿易戰;​以及簽署行政命令,試圖限制出生公民權,並推動重塑美國歷史敘事的政策。​美國總統上任首百日一般被視為被視為施政黃金期,端傳媒的「特朗普百日」專題,嘗試解讀特朗普發出的政治信號:他的目標到底是甚麼?他眼中的這個新的美國,到底會長甚麼樣子,而且誰會為此付上代價?

這篇文章關乎USAID被關閉後,在全球人道主義救援領域留下的真空。很多人認定中國將填補這個真空,並通過擴大援助加深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但本文作者認為,這種敘事是一種「臆想的競爭」,雖然在有關地緣政治的討論中有吸引力,但將其放置在危機發生的具體場景時,則會暴露「荒謬」之處——中美的援助無法相互替代,當霸權的提供者也是秩序的提供者驟然退場後,全球發展界將面臨混沌的常態。

2025年3月28日,美國國務院發表題為《關於實施美國優先的對外援助計劃》的國務卿聲明。聲明表示:「今天,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際開發署已通知國會他們計劃進行重組,將於2025年7月1日前將USAID的某些職能重新調整到國務院,其餘職能與政府優先事項不一致,將被終止(discontinue the remaining USAID functions that do not align with Administration priorities)。」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