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華思睿:人工智能難堪大用,手工操作杯水車薪——紐西蘭恐襲折射社交媒體審核困境
社交媒體平台的內容審核問題,並非簡單的「多僱點人」的問題。面對海量信息,科技公司擁有的控制權,要比想像中小很多。
社交媒體平台的內容審核問題,並非簡單的「多僱點人」的問題。面對海量信息,科技公司擁有的控制權,要比想像中小很多。
在新西蘭槍擊案之後,媒體紛紛陷入了恐怖主義所設下的符號與影像的陷阱。我們應當認識到,儘管我們依舊以「恐怖」來為這種暴力行為命名,但對於很多人而言,恐怖主義早已經不恐怖了,而這正是它最為恐怖的地方。
分析劉慈欣的思想內核,我們會發現,他的小說再現了德國思想19-20世紀的發展脈絡,而我們對小說的爭議,其實也是在重複上個世紀的知識分子,對德國思想的爭議。
「正因為我表現出一種冷酷但又是冷靜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是合理的。你選擇的是人性,我選擇的是生存,而讀者認同了我的這種選擇。他套用了康德的一句話,敬畏頭頂的星空,但對心中的道德不以為然。」
回顧整個事件,只能說網友在太多的問題上有強烈的表達訴求,而中國大陸的輿論和政治環境沒有給他們表達的空間。最終,一部電影和一個網站承載了原本不應該由他們承載的任務。
《流浪地球》也許不是橫空出世的里程碑,而是倒映在一地污泥中的星空:它幾乎必然會被踩踏和扭曲,但畢竟為生活在沉重現實中的我們,展現了另一個維度的可能。
倫敦一場大火後,法醫建築小組收集人們拍攝的現場視頻,用3D模型展示。類似行動也發生在「北京切除」後,這種新型的證據蒐集和呈現,能打破不透明、反事實的時代麼?
在挑戰者「多閃」、「馬桶MT」和「聊天寶」剛剛起跑的時間點,斷言這場戰爭的結果可能為時尚早,但分析這場戰爭為何為發生,對於我們理解當下中國大陸的互聯網行業仍然頗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