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過去20年的中國經濟模式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釋,但卻在「對不對」和「怎麼辦」的問題上刻意留白。
如果極端的封城清零政策持續下去,中國的製造業供應鏈存在長期的不確定性,不大可能恢復正常。
新加坡的福利制度並不以「普及」為最終目標,反而是「篩選」。
徐州最後一份公告雖然細節亂七八糟,卻確實給出了事件背後的一種可能性。儘管其指向的邏輯,和網民的義憤未必是同一個方向。
美團等公司的退出計劃,或許也正在考量中,2018年騰訊仍然沒有理解「新時代」的真正涵義,2021年過後終於懂了。
90年代還曾扛起過民族品牌旗幟的聯想,為何在今天成了「買辦」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