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泰國大選:奶茶世代怎麼選,泰國終於「前進」?

一場見證泰國政治範式轉移的選舉,以及前往變數滿途的航程。
2023年5月15日,泰國大選前進黨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在曼谷的黨總部參加選後的新聞發布會。攝:Sirachai Arunrugstichai/Getty Images
國際 東南亞

馮嘉誠,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候選人,東南亞觀察者

泰國選舉結束,結果出乎意料地由「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橫掃152個議席,榮登國會第一大黨寶座,相比預期100席,可謂超額完成。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及後宣佈已經準備就緒,成為泰國第三十任總理。

從競選期間以來,多項民調都傾向認為傳統第一大黨「為泰黨」(Pheu Thai Party)將會繼續保留最大黨地位,而「為泰黨」精神領袖、前總理他信(Thaksin Shinawatra)的幼女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亦有望成為總理,延續他信家族的影響力。

這次選舉結果出現如此戲劇性的發展,意味著泰國政治已經出現一場範式轉移。這篇文章將會簡要地回顧2023年的泰國選舉,到底呈現出甚麼變化。

Z世代、Y世代,要新口味

泰國政治在過去二十年的政治論述,始終離不開他信與軍人政變之間的割裂,主流的政治價值觀都是建基於民眾對他信和他主張的民粹主義的取態,從而衍生出「紅衫軍」(支持他信)及「黃衫軍」(反對他信)的分裂。這並不代表社會上完全沒有其他主張,但往往它們都被「他信問題」所壓下。

2023年5月14日,泰國總理巴育在大選投票後見記者。攝:Lauren DeCicca/Getty Images
2023年5月14日,泰國總理巴育在大選投票後見記者。攝:Lauren DeCicca/Getty Images

不過,2014年由陸軍總司令巴育(Prayuth Chan-o-cha)發動政變,推翻他信妹妹英祿(Yingluck Shinawatra)留下的看守政府以後(註:英祿在政變前已被憲法法院解除相位),泰國才稍為擺脫紅黃衫軍之爭。

有別於相對年長的舊世代,Y世代(1981年—1996年生)較年輕的一群和Z世代(1997年—2004年生)經歷得較多的,是這個時代背景的亂象。隨著拉瑪九世普密蓬駕崩,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繼位,泰國政治並沒有因為「新人事」而出現更好的氣象。相反,軍隊在這段轉折期肆意動用「侮辱王室罪」、「電腦罪行法」、「煽動罪」等嚴刑峻法打壓公民社會,導致民眾對舊時代的依戀更顯依稀。對比起上一輩,這一代的青年人顯然缺少了「舊日美好時光」的懷緬。「為泰黨」終日強調自己與他信的聯繫,顯然無法吸納新世代的選票。

2020—21年的社會運動,更是加速重塑新世代政治論述及主張。年青社運人士從最初要求總理巴育下台,到演變成呼籲改革王室,直接衝擊泰國政治的傳統禁忌。事件導致多名社運領導者因觸犯「侮辱王室罪」而被捕,但同一時間亦把泰國新生代的政治論述從「他信問題」的囚牢中釋放出來:「改革王室」成為了量度政治準則的主要標準,至於「他信家族」回歸與否已經不礙事了。

與此同時,社會運動遭到政權強硬回應,雖然元氣大傷(甚至出現內鬥狀況),但卻催生出一股強大的參政意願。著名的青年社運人物鐘提查(Chonticha "Kate" Jangrew)以背負著兩項「侮辱王室罪」控罪的姿態參選,她解釋自己深明泰國司法體制的不公之處,明言只能透過國會議員身分加入體制,才能運用權力限制王室的預算「還富於民」,以及啟動修改「侮辱王室罪」的工程。這次選舉中,鐘提查便以「前進黨」的黨員身分,負責守護該黨在巴吞他尼府(Pathum Thani)第三區的地盤,以高達45.22%得票率進入議會。鐘提查只是其中一個較著名的例子。事實上,由於這次選舉Z世代及Y世代占整體選民約42%,其龐大影響力亦促使不同政黨向年青從政者招手。

2020年10月16日泰國曼谷,示威者用雨傘抵擋警方發射的水炮。
2020年10月16日泰國曼谷,示威者用雨傘抵擋警方發射的水炮。

選民轉會、老少配

新世代的意識形態,對政治價値觀及意識形態的堅持,已非舊時代的政客所能提供。年青人對上屆政府不滿自然不在話下,總理巴育的「統一泰國建國黨」(United Thai Nation Party)、副總理巴威(Prawit Wongsuwan)的「國民力量黨」(Palang Pracharath Party)、副總理阿努庭(Anutin Charnvirakul)的「泰自豪黨」(Bhumjaithai)、甚至是保守陣營的「民主黨」,都難以符合學運世代的口味。

「為泰黨」對修改「侮辱王室罪」的取態左搖右擺,最開始又沒有斬釘截鐵拒絕與「國民力量黨」合作,早已釀成青年人的不滿。在競選期間,民望一直領先的「為泰黨」更犯下兩大主要錯誤。第一,「為泰黨」要求選民把兩張票(每名選民有「地區議席票」及「政黨議席票」)投向該黨,意味有必要時將犧牲友黨「前進黨」;第二,「為泰黨」向所有潛在盟友訂下「三大法則」:未來盟友必須支持「為泰黨」提名的總理候選人、未來所有重要內閣職務由「為泰黨」負責、未來需要支持「為泰黨」所提出的所有議案。這些條款及安排苛刻之餘,更容易激發選民對「專制政治」的聯想。

這一連串對比之下,導致本來屬於「為泰黨」鐵票的票源都「過戶」到「前進黨」手裡。最明顯不過的,應該是「為泰黨」大本營的清邁及清萊。這兩個選區、聯同伊善區(泰國東北)向來都是「為泰黨」的票倉所在,一直都是他信用來抗衡保守派勢力的最大動力。不過,在這次選舉中,伊善區的選民有一部分卻轉投支持本地農業產品的「泰自豪黨」,而北部清萊及清邁的選票,卻有部分轉投「前進黨」。清邁區原本10個議席,就有7個被「前進黨」成功爭取,另一個則被「國民力量黨」乘漁人之利取得。這些「轉會」的選區裡,更包括他信家鄉山甘烹。他信家族一直以來都嘗試把這位前總理打造成的「英雄」形象,最終敵不過時代洪流。至於「為泰黨」本來壟斷曼谷地區大約一半議席,在這次選舉中卻面臨滑鐵盧式挫敗,現時手上僅餘1席,其餘32席盡歸「前進黨」所有。餘下1席,也只是比排名第二的「前進黨」參選人多出4票而已。除了他信外,盤據曼谷、春武里府等政治世家在這場選舉中,也有不少敗於「前進黨」手中。

2023 年 5 月 14 日星期日,為泰黨的前首相他信幼女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抵達泰國曼谷的一個投票站。攝:Andre Malerba/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2023 年 5 月 14 日星期日,為泰黨的前首相他信幼女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抵達泰國曼谷的一個投票站。攝:Andre Malerba/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要促成如此激烈改變,除了「為泰黨」自身的弱勢之外,也不能看輕「前進黨」深入社區的能力。在2019年選舉之中,「未來前進黨」(Future Forward Party,「前進黨」前身)能夠擠身議會成為第三大黨,某程度是看準新世代求變的聲音及動員能力,故積極透過社交媒體建立互動,才建立出如此成績。

然而,隨著「未來前進黨」在2020年因收受黨魁他納通(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的貸款被逼解散後,領導層被禁參政十年,反而激起他們組織「進步運動」推動草根政治,並大幅吸納社運人士,從「線上」走到「線下」宣揚政治理念。以上所提及的年青世代,就是透過此路徑從街頭走進議會。

至於「前進黨」作為另一個承襲「未來前進黨」意向的載體,繼續展示其堅持改革立場的特色:繼續在改革王室、性小眾權益、加強施政透明度、提升地區自治等議題發聲,姿態明顯比「為泰黨」等民主派堅定。在選舉期間,黨魁皮塔更屢次強調自己絕不會與軍人政黨(「統一泰國建國黨」及「國民力量黨」)結盟,即使自己要成為在野黨四年也沒有問題。儘管「前進黨」在競選期開始前夕曾經爆出黨內衝突,更有黨員因為黨內運作不透明而退黨,但事件對皮塔及「前進黨」造成的破壞似乎有限。

而且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前進黨」也打破了「為泰黨分隊」的定型,有助攻陷保守派的票倉。「為泰黨」與「前進黨」在選舉前夕,都共同表態改革軍隊制度,除了推動軍政分離,要求提升低階士兵的權利,兩方都支持廢除「徵兵抽籤制」(即強制徵兵,不過以抽籤決定,一旦抽中便要服兩年兵役)。兩者立場相近,但惟獨「前進黨」能夠成功突圍而出,在傳統軍方勢力範圍的曼谷中心地區橫掃所有議席。曼谷選區以外,連傳統屬於保守陣營的羅勇府(觸發2020年學運爆發點之一)和布吉府的「地區議席」,均由「前進黨」奪得。相反,「為泰黨」在這些選區不是排名第三,便是敬陪末席。

2023年5月12日,泰國曼谷舉行的為泰黨選舉集會上,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和 Srettha Thavisin 與支持者自拍。攝:Lauren DeCicca/Getty Images
2023年5月12日,泰國曼谷舉行的為泰黨選舉集會上,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和 Srettha Thavisin 與支持者自拍。攝:Lauren DeCicca/Getty Images

更有趣的,是泰國南部這些同樣是傳統保守陣營的票倉,一樣出現「配票」情況。由於每名選民手上握有兩票,他們大多傾向在「地區議席」一票中投給當地保守派代表,而另一票「政黨議席」票則拱手相讓給立場迴異的「前進黨」,以致出現「藍橙配」的反差。在南部一共60個選區中,「前進黨」只有3個「地區議席」的席次,但在25個選區的「政黨議席」票數排名第一。這個狀況很有可能打破了「他信時代」建立的「北紅、南藍」兩極化迷思——即北部永遠屬於他信陣營、而南部永遠屬於反他信的保守陣營。這個結果可見南部選民對巴育長年累月的管治感到厭倦。

面對政局新形勢,也並非只有「為泰黨」一個遭殃。除了「泰自豪黨」以外,「民主黨」、「國民力量黨」及「統一泰國建國黨」幾乎都只能在傳統勢力範圍內互相攻訐。「民主黨」本來雄霸南部的版圖,在上屆已經被「國民力量黨」和「泰自豪黨」侵蝕了少許。這屆更要面對從新成立的「統一泰國建國黨」,所有保守黨派猶如籠裡互鬥,元氣大傷。在保守陣營裡,只有一直強調自己能夠履行競選承諾——大麻合法化——的「泰自豪黨」有所進帳,晉升國會第三大黨。

新氣象冒頭,但還在混沌中行駛

「前進黨」在選舉大勝,卻不代表它能夠自定組閣成功。泰國的政治制度,畢竟不是真正的民意授權。2017年通過的新憲法,設下非民選的「參議院」擔任保護欄的角色,保障「王室的敵人」不能煽動民意獲取權力,因此規定任何總理都必須獲得參、眾議院合共750席中過半數支持,即376席,才能夠成功當選。「前進黨」(152席)如今連同「為泰黨」(141席)及其他少型政黨結盟,暫時只得313席,距離滿足拜相要求,尚差63席。泰國選委會將於未來50幾日內正式公佈選舉結果,及後便將召開新一任國會,分別選出國會議長及總理。換言之,「前進黨」未來一段日子仍要積極爭取支持,才能跨過拜相門檻,實踐「去軍事化」、「打破壟斷」、「下放權力」的執政目標

如果皮塔執意要擔任總理,那麼理論上他只能透過三個方法:一,挾著民意遊說部分參議員支持,特別向那些來自專業界別、與軍方關係不強的參議員招手,亦即現時「民主派」聯盟嘗試達成的目標,暫時有個別參議員表態支持,但亦有更多因為捍衛王室而拒絕合作;二,放下成見,與「泰自豪黨」合作,不過合作條件可能包括放棄部分競選承諾,尤其是關於重新把大麻列入監管藥物和修改「侮辱王室罪」兩項重大議題;三,放下更多成見,與「國民力量黨」或「民主黨」合作,但這個決定等同政治自殺,背棄自己一直以來的承諾。如果皮塔始終無法動搖足夠的參議員數目,他還是有機會要向「泰自豪黨」或是「民主黨」招手,畢竟兩黨都並非真正的軍人政黨,算是二害取其輕。

2023年5月12日,泰國曼谷舉行前進黨選舉晚會,前進黨黨魁皮塔等人在台上感謝支持者。攝:Sirachai Arunrugstichai/Getty Images
2023年5月12日,泰國曼谷舉行前進黨選舉晚會,前進黨黨魁皮塔等人在台上感謝支持者。攝:Sirachai Arunrugstichai/Getty Images

即使皮塔組閣成功,泰國的政治「前進」旅程也只是剛剛踏入另一階段。凌駕民選政治的還有軍方、憲法法院、和王室等所謂「深層國家」的角色在背後密切監視著。陸軍總司令納潘隆(Narongpan Jittkaewtae)在選舉前夕高調發言,表示大家都不應該隨便使用「政變」一詞,指出「過去我們的確有出現(政變),但現在出現的機會是零。」不過,過往軍方發動政變前,往往都是呈清軍隊無意介入政治,但結果有目共睹。

同理,皮塔在選舉期間被對手指控持有4萬多份媒體公司(ITV)的股份,涉嫌違反憲法禁止媒體公司持股人參選的規定,現時案件交由選委會處理。若果最終案件經由憲法法院審理,皮塔很有可能遭到他納通一樣的命運,很可能被取消議員資格。不過,該媒體公司現時已經中止運作,假若憲法法院介入否決皮塔資格,到時候民間的反彈不可想像。

的確,皮塔也好、「前進黨」也好,甚至是泰國政途,都只是剛剛駛進一個混沌未明的格局。在這個充滿未知性的時代,固有的論述及想法或許不再適用於這個變動中的泰國。正如2015年昂山素姬能夠以大比數姿態勝出緬甸國會選舉,擔任「國務資政」一角,然而卻在2021年以同樣的理由,黯然被軍方推翻。2022年,又有誰會想到馬來西亞的安華成功組織團結政府,一圓多年的拜相夢?再悲觀也好,但泰國無疑經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轉變,為東南亞的民主化之旅留下一個重要印記。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很高興端傳媒報導泰國選舉。謝謝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