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鄧聿文:中共未來五年對台確立新模式?

融合發展、經濟整合和武力威懾的兩手之間,誰是主要手段?
2020年10月23日中國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發言。
大陸 政治

中共日前公布了《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及習近平對該《建議》所作的說明。從《建議》對兩岸關係的表述來看,中共已經確立了未來五年對台模式——經濟整合加武力威懾。

《建議》對兩岸關係有一整段表述,文字不長,引述如下: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商台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強兩岸基層和青少年交流。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

這段表述的要點在於兩岸融合發展。融合發展的重點當然在經濟方面,因為大陸的政治制度被台灣排斥,文化也受到大多數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不認同,兩岸要融合發展,大陸只能在經濟上使力,雖然民進黨政府也在經濟上竭力「去中化」,但兩岸經濟的現實以及大陸經濟對台灣的輻射力,使得台灣的經濟很難擺脱大陸的吸力,大陸要從經濟上融合、整合台灣,就相對容易。這個融合和整合將從福建開始,大陸要把福建打造成兩岸融合發展的試驗區。

換一個政治性的說法,「兩岸融合發展」其實就是經濟統戰。中共對台灣的經濟統戰一直在做,尤其在馬英九時期,兩岸簽訂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大幅對台讓利,致使每年台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達七八百億美元。即使在蔡英文上台後,兩岸關係陷入危局,大陸的讓利還是未停,原本今年5月到期的ECFA大陸也沒有單方終止。

對中共單方的經濟讓利,大陸民眾近年的不滿也在強化。

中共的經濟統戰目的不僅在於拉攏台灣民心,也是用惠台措施和大幅讓利來保持對台的影響力。因為這是中共目前唯一能夠深入台灣內部、保住兩岸不脱鈎的辦法。但對中共單方的經濟讓利,大陸民眾近年的不滿也在強化,他們認為,這些讓利非但沒有達到收買台灣民心的效果,反而被民進黨政府用在大陸賺得的順差購買美國武器,把它變成進一步抗拒大陸統一的資本,並操弄民意,讓台灣離中國愈來愈遠。

中共經濟統戰效果不彰,有讓利方式的原因,主要是被台商和國民黨的高層人士截取,一般的台灣民眾感知不到大陸的讓利;也有因為習近平在大陸的政治高壓,讓台灣拒斥中共和大陸。後者應該更關鍵。但「融合發展」的提出,顯然表明中共不想放棄經濟統戰,只是改變統戰的方式,即從單方讓利變成利用大陸的經濟吸力,來吸住台灣,將台灣整合到大陸經濟圈,就像將香港整合到大陸經濟圈一樣。

2020年11月4日台北,人們看著特朗普於美國白宮演講。
2020年11月4日台北,人們看著特朗普於美國白宮演講。

中美的全面對抗極大可能不會因為美國總統的選舉而改變,美中關係的惡化和西方對華的遏制與圍堵隱然成形,中共制定的十四五規劃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如若要如期完成,就必須有一個相對和平的地緣政治環境。

五中全會之所以提出兩岸融合發展的經濟整合思路,跟中共對國際形勢的總體判斷以及十四五規劃的戰略目標有關。在中共看來,雖然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中國的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基於這個判斷,中共在十四五規劃的建議中為未來五年發展提出了包括經濟、改開、社會、生態、民生及國家治理在內的六個目標。習近平在建議說明中也強調「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中共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的全面對抗極大可能不會因為美國總統的選舉而改變,美中關係的惡化和西方對華的遏制與圍堵隱然成形,中共制定的十四五規劃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如若要如期完成,就必須有一個相對和平的地緣政治環境,避免局勢險惡而導致戰爭發生。這也就是我之前強調的,習近平回歸鄧小平對時代主題和戰略機遇期的判斷,表明他主觀上至少在今後五年不想打仗,因為打仗肯定不會有和平與和平發展。

鑑於中國事實上已經成為美國和其他多數西方國家的頭號防範對象,只要打仗必定會引發西方對中國更嚴遏制,不管戰爭是否由中國挑起。因此未來五年兩岸大體仍將處於冷和平狀態,只要台灣不挑釁大陸,不在獨立之路上走得太急太遠,中共大概率不會武統。

然而和統暫時也沒有可能性,台灣即使不挑釁大陸,也不會試着去接近大陸,那麼從經濟上整合台灣就成為中共的現實選擇。以大陸的經濟實力,通過融合發展的方式,將台灣整合到大陸經濟圈,讓台灣經濟無法脱離大陸。

中共雖不會急着武統,但也不會放棄武力對台灣的威脅。

不過,這只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是,中共雖不會急着武統,但也不會放棄武力對台灣的威脅,以阻止台灣進一步的獨立傾向。目前這種每日軍機繞台的架勢在未來五年應該會成為一種常態。此乃因為,兩岸的融合發展和中共對台灣的經濟整合是否能達到效果,並不取決中共和習的想法,即使能夠做到,台灣人心無法和大陸融合,也阻止不了台灣的獨立。

相反,在中美對抗大背景下,只要大陸的外部環境出現不利情形,台灣隨時會利用這種機會尋求法理獨立,中共只能用武力威懾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民進黨當局10月以來對台美建交衝動的緊急剎車,降低兩岸武力衝突的舉動,讓中共認識到,蔡英文政府吃軟不吃硬,要遏獨,武力威懾是最好的方式。

目前來看,由於武統排除在中共未來五年的對台任務之外,那麼在融合發展、經濟整合和武力威懾的兩手之間,前者會是制台的主要手段,後者起輔助作用,也即經濟整合為主,配之以武力威懾,形成中共新的對台模式。

(鄧聿文,獨立學者,政治評論員,曾任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

讀者評論 17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中共又一次令世界失望,除了每天說千篇一律的廢話,卻不敢武統,世界笑炳

  2. 作者濫用歐化中文,文句不通順

  3. 那句吃軟不吃硬,所以用武力震懾的確下的很怪。
    至於蔡英文的對中態度到底稱不稱得上硬,這個是相對概念,比起政治對手膝蓋總是忍不住軟掉,她算硬了。

  4. 我是金門人,在matters也寫了些文章
    我對其中「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充滿好奇
    金門算是兩岸間在主權上的模糊紐帶,連在台灣的憲政下也還意義未定
    之前國民黨朱立倫也提出在金門兩岸和談 金門也曾被提過「一國兩制試辦區」
    如今的「對台方針」談到這一句 讓人有無限延伸想像

  5. 作者误判形势:香港一国两制的破产的意思是没有九二共识。现在在一个国土里有两个国君,这叫做内战。从中国采取的施密特视角中,台湾是敌人。经济整合甚至都不是统一的手段,而是遮盖暴力的烟雾弹,最后的解决方式是内战。
    当然,最讽刺的是一国两制是国君权力最经典的象征,我甚至认为是82宪法最prudential的条款,但是现在的国君以为全面控制才是力量,殊不知以前的国君知道—说的通俗一点—以进为退。

  6. “民進黨當局10月以來對台美建交衝動的緊急剎車,降低兩岸武力衝突的舉動,讓中共認識到,蔡英文政府吃軟不吃硬,要遏獨,武力威懾是最好的方式。”
    在作者眼裡,蔡英文是採取暴衝路線的執政者嗎? 真有趣。

  7. 台湾的重要性正在加速降低,大陆沿海城市人均gdp已经和台湾相近,庞大的工程师队伍不断造就高科技企业,华为大疆字节等企业在海外攻城略地,而台湾经济却愈发依赖大陆。把政治当作综艺噱头,议院生产搞笑视频,台湾引以为傲的民主政治,在大陆人眼中也从高不可攀的民主女神,变得可笑。如果说从前台湾回归议题关乎切实的经济,政治利益,那如今就更像是锦上添花的政绩。我也想不出有什么理由非得收复台湾,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8. 站稳立场啊。

  9. 底线原则的东西不能低估的

  10. 中國一日沒有民主自由化,台灣人一日不會同意兩岸統一,HK在眼前、新疆在消失、內蒙在處理、西藏已經不見

  11. 取消自由行跟團體旅遊來台,台灣因為疫情也過不去,那交流是…?雖然我也是覺得沒什麼用

  12. 记得你姨曰过,+86在+886问题上的态度从根本上讲不会是完全理性的,所以台湾这边不宜过分乐观。

  13. 一帶一路走的是國家資本,普通企業很難從一帶一路中受惠。這餅不是什麼人都能吃。

  14. 吃軟不吃硬?是不是寫反了?

  15. 如果只是少數精英采取創業的形式在中國獲得成功,那麽對於一般台灣人而言,中國的所謂吸引力並不會導致普遍的赴中工作潮,亦達不到統戰效果。畢竟兩地的人均收入及福利水平的差異十分明顯。事實上,中共一直以來鼓吹的”青年成功典型“,無不是台灣人或者香港人在中國創業淘金的成功模式,仿佛中國廣大的人口市場是一塊毫無開墾内捲的處女地。同樣搖奶茶,中國吃穿用度之後可以每個月剩1000元人仔,香港吃穿用度之後可以每個月剩3000港幣,若是有階級鬱悶,存三個月錢就可去日本韓國釋放一下。此為發達國家國民的紅利,是發展中國家所難以追及的。

  16. “民进党当局10月以来对台美建交冲动的紧急刹车,降低两岸武力冲突的举动,让中共认识到,蔡英文政府吃软不吃硬,要遏独,武力威慑是最好的方式。”
    这里的逻辑是什么

  17. 都暂停陆生赴台升学了,还怎么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