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貿易戰鬧得沸騰之際,美國眾參兩院又分別於7月26日及8月1日相繼通過新的《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禁止中國參與環太平洋軍演、又提升美台之間軍事交流,被形容為歷來最嚴厲的對華法案。同日,另一則對華新聞則較不顯眼:澳洲宣布中國應邀參與下月展開的「卡卡杜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中澳關係似有解凍契機。
只是,筆者細究發現,實際上澳洲在去年9月就已發出這次軍演邀請,中國到現在才答應,時機的巧合大抵是中美角力波雲詭譎的寫照。
事實上,中澳關係在這一年跌至冰點,除了澳洲考慮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競投當地的5G建設,及游說所羅門群島取消由華為興建與澳洲連接的光纖電纜之外,中國方面更曾爆出企圖以政治獻金影響澳洲政客、大使館監視留學生、干預當地學界等新聞。澳洲傳媒5月流出一份澳洲安全情報組織(ASIO)的機密報告指,中國過去十多年都在「滲透」澳洲主要政黨,增強自身影響力。澳洲總理特恩布爾早在去年尾就根據ASIO報告,要求修改國家安全法,扺制外國勢力干預,但遭中國外交部反駁指控失實,「讓雙方關係變質,損害互信」。特恩布爾回應時毫不退縮,還用普通話說「澳洲人民站起來」,充分演繹了當前兩國關係如何冷淡。
對於澳洲這接近1年前的軍演邀請,中國當時不答允可以推論為對中澳關係冷處理,但為何在此時此刻才應允,則要從南海爭議的大環境來全盤考慮。
中國參與軍演為彰顯存在感
美國在5月以中國在南海人工島嶕部署軍力為由,撤回邀請中國參與今年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而在最新的國防授權法中,又進一步禁止邀請解放軍參加這個兩年一度的演習,直至中國停止在南海島嶕軍事化的舉動。儘管中國在2014及2016年的環太演習中,只參與人道主義協助及救災與反海盜訓練(美國法律禁止中國參加「戰鬥演習」),但中國仍隆重看待,兩次分別派出4及5艘軍艦參加,只比東道主美國少(美國分別為24艘及23艘)。若為純屬交流,中國派出的艦隊體量跟所參演項目相比大得不成比例;若為刺探情報,其實解放軍也早有情報船在外圍海域收集電子情報。如此「殺雞用牛刀」,充分彰顯中國在區內的大國存在感。
中國近年積極參與外國軍演,近一年便先後到蒙古、印尼、柬浦寨、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俄羅斯、意大利、白羅斯、阿曼、馬里、蘇丹、紐西蘭等地舉行聯合演習。軍演內容彼此「親疏有別」,從最高級別的實兵作戰演練到反恐反海盜、以至最簡單的通航及通訊搜救等都有涉及。
這次澳洲的卡卡杜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性質與美國RIMPAC類似,只是規模有別,但往屆亦有19國參與,包括美國、日本、印度、韓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法國、加拿大,幾近涵蓋所有太平洋國家。跟當年美國邀請中國參與環太軍演一樣,澳洲只邀解放軍參加通訊、海上補給及通行演練,並不會加入實彈演習項目。
縱使卡卡杜演習友誼性質大過軍事意義,但中國仍派艦參與,欲借澳洲向美國傳達的訊息也很明顯——不管叫印太還是亞太,中國一直都在,美國並不能單方面將中國排除在外,即使不參加美國軍演,中國也有其他舞台。實際上中國亦一直以「主場」姿態看待南海,派軍艦跟縱進入南海的外國艦艇(澳洲三艦4月報稱與解放軍艦艇有過「有禮但強硬」的對話),最近與東盟達成「南海行為準則」的草案文本,明言「排除外來干擾」。
中美合縱連橫中的澳洲
至於作為軍演東道主的澳洲,有意無意間成為中國的傳聲筒,她雖不是南海主權聲索國,但在中美的合縱連橫中,角色可堪玩味,讓我們先從澳洲的軍事發展與地緣政治說起。
澳洲不是傳統的軍事強國,但戰爭對人民仍有特殊意義。該國地理上偏處南太平洋,周遭盡是島國,沒有外患,立國也沒有經歷戰爭。和平本應是福分,但由移民及囚犯後代組成的國民,卻從沒機會思考什麼是「澳洲人」,直至立國14年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澳洲與一海之隔的兄弟之邦紐西蘭組成「澳紐軍團」(Anzac),在英國麾下參戰,卻在加里波利戰役(Battle of Gallipoli)慘敗給鄂圖曼帝國,8141名澳洲人命喪土耳其。然而,這批澳洲人沒有白白犧牲,他們在戰爭中展現的勇敢、手足之情(mateship)及犧牲精神,贏得了各國的尊敬,也讓這個南半球大國首次有了國族認同。澳洲將登陸加里波利的4月25日定為法定假期,甚至是比國慶日更為重要的紀念日子,百年後仍然不忘國殤。
相對於前宗主國英國,澳洲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更緊密。二戰時澳洲是美軍在太平洋海戰的大後方,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的指揮部也設在布里斯班,戰後跟隨美國參加韓戰、越戰及波斯灣戰爭,2000年後亦有出兵阿富汗的反恐戰及伊拉克戰爭。事實上,美國現時在達爾文駐有逾千名海軍陸戰隊,在中部的松樹谷亦有情報收集中心及監測設施。
近年澳洲銳意擴軍,軍費由10年前的256億澳元,暴增至去年的342億澳元,目標在2020-2021財年增至佔GDP 2%的424億澳元,其中25%將用於更新海軍裝備。他們約10年前與西班牙合作建造三艘神盾艦及兩艘兩棲登陸艦,前者監視大片海域、後者負責奪島與救災,遠超本土防衛所需。近兩年澳洲先斥500億澳元,向法國購買12艘柴電攻擊潛艇(注),再由英國投得9艘總值350億澳元的護衛艦建造合約,連同前述兩種軍艦,整個澳洲艦隊幾乎全面更新及擴充。
空軍方面,機隊亦近乎全以美國最先進的軍機換裝,計有F-35及F/A-18F超級大黃蜂戰機,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更是唯一外銷者,其中的雷達干擾技術一直是美軍的不傳之秘,外銷澳洲意義深遠。此外澳洲亦訂購了11架P-8海神式海上巡邏機,大幅增強了反潛能力。當這些海空軍備在10年後陸續成軍時,澳洲將躍升成為區域軍事大國,特別是西澳的潛艇基地直通印度洋,位置險要,讓主要海空基地集中在北太平洋(橫須賀、佐世保、沖繩、關島、夏威夷)的美軍專注應付中國及北韓威脅。
隨着南海主權爭議升溫,坎培拉當局先後在2016年及2017年公布國防及外交白皮書,開宗明義指中國軍力崛起與美中角力是2035年前影響印太地區安全與經濟的最重要因素。報告分析指美國在未來20年仍有顯著優勢,同時警愓中國經濟與軍力的增長意味其尋求在區內有更大影響力。澳洲明確表示在南海主權爭議不靠邊,但點名批評中國在爭議島礁填海並用作軍事用途,認為此舉違反國際法,並支持美國在區內發揮穩定作用。
若然以為以上澳洲種種舉動,是為了迎合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卻又大錯特錯。早在去年中澳關係鬧得最僵時澳洲出版的外交白皮書已寫明,鼓勵中美不要讓貿易糾紛損害多邊經濟,又希望將中美「帶到(bringing)」一個區域自由貿易協議,隱見當「和事老」的意圖。而近期特恩布爾對華亦態度回軟,8月7日在新南威爾士大學演講時,除歡迎中國學生赴澳升學,又明言要摒除冷戰時代的思維:「不要錯誤假設中國會延續蘇聯的角色,而美國及盟友將會或應該對抗中國。」
反反覆覆,皆為南海上的風險對沖
若我們再將眼光放遠,會看到更大的一局棋。日本在2007年牽頭與美國、印度及澳洲成立「四方安全對話(QUAD)」,伴隨澳洲加入美日印傳統的「馬里巴爾海軍演習」,形成的準軍事聯盟,旨在應對中國崛起。不過QUAD在遭中國強烈反對下,翌年便因澳洲新總理陸克文退出而無疾而終。
事隔10載,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重提QUAD,四國官員11月在馬尼拉會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可加強日本自衛隊與美印澳海軍的合作,還關注印太地區的基建應「透明及開放,財政健康」,暗批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東南亞國家帶來沉重債務。雖然有報道質疑QUAD形同亞洲版的北約,惟目前四國取態模糊。除了美國發動貿易戰與中國「反枱」,縱觀日本、澳洲與印度的對華動作,不難歸納出各國「對沖」軍事風險的基本套路﹕
.澳洲兩份白皮書指出要加強與美、日、印的印太地區同盟關係的同時,亦要加強與中國的戰略伙伴關係,甚至期待與解放軍在維和及人道救援上有更深入的合作,邀請中國參與卡卡杜軍演,也是服膺這種思維;
.印度去年與中國在洞朗邊境對峙、於馬爾代夫政局中角力,但同時莫迪今年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西湖漫步,雙方互動增加。另邊廂印度先拒絕澳洲參加美日印「馬里巴爾軍演」,但下月又派艦到澳洲出席雙邊演習;
.日本去年設立形同海軍陸戰隊的水陸機動團,負責西南諸島(針對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島)的防衛,又與澳洲簽訂軍事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日關係卻是近年最熱絡,繼今年5月中日韓首腦就北韓核問題會談後,安倍亦最快在10月訪華,有望與習近平改善關係。
由南海到貿易戰,中美博弈是當下全球形勢的主旋律,雙方都需要盟友協助圍堵及突破。無論是中國想借軍演向美國示威,還是美國欲拉攏澳洲加入QUAD,都說明單純的「中澳關係」並不存在。未來國際形勢的異動,關鍵字仍不離「貿易戰」、「南海」及「中美關係」。
(謝漢東,自由撰稿人,閒時愛看軍事,盼望睇通世事,了解人性)
註﹕澳洲與英國、西班牙及法國購買軍艦,除坎培拉級兩棲登陸艦由西班牙興建船體,再運往澳洲舾裝,其餘各艦主要船體均在澳洲組裝,以促進本地就業。
身边朋友十个移民的有五个就是澳大利亚。澳洲华人社区好多。也不知道如果他们参政了会不会帮中国说话?
这篇写得好不好?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