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英國已經陷入一場憲政危機,而下一任首相只會讓情況更糟

憲政危機的起源一般都是一場「不可解的問題」,而脱歐議題正是英國「不可解的問題」。

英國已經陷入一場憲政危機,而下一任首相只會讓情況更糟
「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全部」。當文翠珊終於宣布辭去英國保守黨黨首及首相職務的時候,她如此總結自己短短的三年首相生涯。

「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全部」。當文翠珊(Theresa May,德蕾莎·梅伊)終於宣布辭去英國保守黨黨魁及首相職務的時候,她如此總結自己短短的三年首相生涯。言及在英國脱歐過程中承受的內閣反目、政治齟齬,言及對英國的熱愛和信心,文翠珊在發言的最後不禁哽咽。

這並不能為她在英國選民和兩黨內挽回自己的形象。她不像是能夠帶領英國走出脱歐泥潭的政治家;保守黨温和派對於她沒有能力落實脱歐協議感到失望,在她的任期中有三名保守黨員退黨加入「獨立黨團」,還有一名則在攻擊了保守黨將黨派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後退黨。工黨中,郝爾賓(Jeremy Corbyn,柯爾賓)自然是老對頭,但即便是工黨的温和派也更想和自由民主黨一起推動二次公投,而不是繼續和文翠珊進行沒有希望的政治合作。輿論界對文翠珊口誅筆伐,歷數她三年來執政的過失。許多聲音將英國現在所處的困境歸咎於文翠珊的戀權、無能、固執。

在兩年前,一切都不是這樣的。文翠珊意氣風發,帶領着保守黨喊出了「沒有協議也比壞協議更好」的口號。保守黨的各派似乎都團結在了文翠珊的身後,積極應對脱歐困局。文翠珊拿出了不算糟糕的經濟成就,她的財政大臣夏文達(Philip Hammond,韓蒙德)每一次和工黨辯論時都強調保守黨政府吸引投資實現了經濟增長。 但這一切都不能阻止文翠珊的黯然離場。

執政風格:文翠珊的致命弱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