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姚楊:意大利「斷橋」衝擊波,為民粹邏輯提供新動力

「反建制黨派一向代表着民間的『憤怒』,因此,揪出一個可以當『靶子』的責任人,也是其保證高支持率的手段。」
8月14日,意大利北部城市熱那亞的莫蘭迪橋發生垮塌事故,造成43人遇難。

8月14日,意大利北部城市熱那亞(Genova)的莫蘭迪公路橋(Ponte Morandi)發生垮塌事故,造成43人遇難。這是該國由五星運動和聯盟黨組成的「民粹」政府所面臨的第一次災難「大考」。在如何引導輿論、贏取民心方面,兩黨自有其邏輯。而從目前實際效果來看,意大利民粹風潮可謂再添助力。

「斷橋」衝擊波震撼全國

8月14日,就在意大利傳統「八月節」(Ferragosto)前一天,交通繁忙的熱那亞莫蘭迪公路橋發生垮塌,30多輛汽車從40多米高的橋面墜落,造成43人遇難。事故發生當天,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台灣譯孔蒂)前往事故現場,在對媒體記者的發言中說:「對於一個發達國家來講,這場悲劇是不可接受的。」

次日,孔特召集內閣成員在熱那亞召開特別部長會議,宣布當地進入為期12個月的「緊急狀態」,中央政府將撥款500萬歐元用作前期必要干預款項。隨後,18日被定為「全國哀悼日」。

莫蘭迪橋是意大利A10高速路上橫跨波爾切維拉河(torrente Polcevera)的公路橋,向西向南可通往熱那亞商業碼頭、熱那亞機場乃至法國南部,向北則連接去往米蘭方向的A7高速公路。這處交通要道垮塌致死數十人,無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還是對民眾情感的衝擊,都具有極大震撼性。

這次大橋垮塌的衝擊波甚至影響到意大利之外,法國、西班牙等歐洲鄰國紛紛盤點本國的橋梁安全狀況、以及意大利高速路公司背後母公司Atlantia在本國的介入程度。就連遠在南美的委內瑞拉民眾聽到這個消息,也對「工出同門」的烏達內塔將軍大橋(General Rafael Urdaneta Bridge)表現得憂心忡忡。

反建制黨派的清算武器

在幾乎任何一個國家,重大公共工程事故造成人命傷亡,都會讓政府顏面無光。但在經歷歷史性變局、兩大反建制政黨合組民粹政府上台的意大利,情形卻相當不同。這起事件不僅未能讓政府蒙羞,反而更加強化了其執政正當性。

救援尚未結束、善後工作才剛開始之際,意大利國內迅速地掀起一股「清算風」。當政的五星運動(Movimento 5 Stelle)和聯盟黨(Lega)把矛頭直指私營的意大利高速路公司(Autostrade per l’Italia)以及前政府。

「反建制黨派一向代表着民間的『憤怒』,因此,揪出一個可以當『靶子』的責任人,也是其保證高支持率的手段。」歐洲政治史專家布拉斯博格(Christian Blasberg)對筆者評論道,「更何況意大利高速路公司的管理早已飽受詬病,社會對舊體制的失望和厭惡情緒依然濃重。」

「反建制黨派一向代表着民間的『憤怒』,因此,揪出一個可以當『靶子』的責任人,也是其保證高支持率的手段。」

推高輿情的急先鋒,便是本屆政府兩大支柱之一五星運動的領袖、副總理兼經濟發展與勞動部部長迪馬約(Luigi Di Maio)。在事故發生不到24小時,迪馬約就在社交媒體上接連發聲,攻擊目標十分明顯:「熱那亞這起悲劇的責任者有名有姓,那就是『意大利高速路公司』」。他炮轟該公司為一己私利,罔顧公共管理的職責,要求其高層馬上辭職。

隨後,迪馬約把戰火燒至其他黨派。他一邊言之鑿鑿地揭露三年前高速公路「特許經營權」的黑幕,一邊指責意大利高速路公司背後的財團貝納通(Benetton)家族對前執政黨有過大量政治獻金,官商勾結終於釀此大禍。迪馬約在政黨官方博客高舉大旗,稱五星運動「與意大利人民完全堅定地站在一起」,誓言「給他們一個教訓」,所以,他還建議收回「特許經營權」,對高速公路進行國有化。

相較而言,另一位巨頭——聯盟黨總書記、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沒那麼強硬,但槍口同樣很快對準高速路運營方。薩爾維尼在接受La7電視台視頻連線採訪時指責意大利高速路公司在預算上減少安全保障方面的開支,明確表示要責任方「付出經濟代價並接受刑罰」。隨後,他多次公開要求該企業「打開錢袋子」,撫卹傷亡人員及家屬,安置被迫疏散人員,承擔重建橋梁的費用,而意大利政府將「一分錢也不會出」。除此之外,聯盟黨還宣布,最早要在議會夏季休會後推動關乎公共交通安全的更嚴格立法。

救援尚未結束、善後工作才剛開始之際,意大利國內卻迅速地掀起一股「清算風」。副總理兼經濟發展與勞動部部長、五星運動領袖迪馬約接連發聲,把矛頭直指「意大利高速路公司」。
救援尚未結束、善後工作才剛開始之際,意大利國內卻迅速地掀起一股「清算風」。副總理兼經濟發展與勞動部部長、五星運動領袖迪馬約接連發聲,把矛頭直指「意大利高速路公司」。

意大利高速路運營公司、貝納通家族均否認政府的指控,前執政黨——民主黨(Partito Democratico)的重要成員則紛紛發起反擊。前總理倫齊(Matteo Renzi)在Facebook上發長文,怒斥迪馬約在製造「假新聞」。同為民主黨籍的前總理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也發推特暗指兩位副總理唯恐天下不亂:「喊話、威嚇、侮辱、撒謊,這出『雙簧』真是讓人受不了。可更罕見的是,這竟然是政府在煽風點火。」

被當成「靶子」的一方似乎「無力回天」。8月18日,意大利政府為部分遇難者舉行國葬。副總理薩爾維尼、迪馬約等人進場時受到長時間的鼓掌歡迎,當地民眾、救援人員和他們熱情握手擁抱。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主黨的總書記馬丁納(Maurizio Martina)表情嚴肅、略顯尷尬,甚至無人引路,在現場成為眾矢之的,迎接他的只有一片抗議聲和噓聲。

無論如何,刀已經迅速地落到了意大利高速路運營公司的頭上。事發後第五天,內閣兩黨就同意啟動程序,準備收回「特許經營權」。「大家不能假裝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副總理迪馬約在作客La7電視台時表現十分強硬。

道義高地之下,亦有自己挖的坑

「民粹」邏輯似乎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調查的深入,今日的言行會不會成為明天的定時炸彈?「所有人都在事故後馬上抽身,推卸責任,」意大利國家反貪局主席坎託尼(Raffaele Cantone)接受意大利《新聞報》(La Stampa)採訪,並宣布已介入調查,「誰有義務避免悲劇的發生?運營方有,難道就沒別的了嗎?」

「民粹」邏輯似乎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調查的深入,今日的言行會不會成為明天的定時炸彈?

大多數人都相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斷橋悲劇乃是建制派政府的積弊體現。而新內閣剛上台不到三個月,比較容易自證清白。五星運動屬於第一次參與組建政府,更是足以標榜「手從未髒過」,因此具備放手攻擊前政府的道義優勢。

不過,也有媒體翻出舊賬:五星運動長期反對修建大型基建項目,其中就包括部分路段原本可以分擔莫蘭迪橋車流的「格隆達」項目(la Gronda),直至今年,意大利基礎設施與交通部長託尼內利(Danilo Toninelli)仍揚言要對其重新評估。而針對莫蘭迪橋交通壓力巨大的說法,五星運動的創始人格里洛(Beppe Grillo)此前也一直回應稱大橋坍塌只是「天方夜譚」,再花巨資建新橋根本划不來。不知是否因這個緣故,格里洛出席事故遇難者葬禮時顯得十分低調,甚至沒有和內閣成員說上話。

聯盟黨的前身「北方聯盟」(Lega Nord)在議會中經營多年,也曾參加以往的中右翼政府,因此想要完全撇清干係不太容易。例如,薩爾維尼就承認2008年聯盟黨曾投票支持意大利高速路公司延續「特許經營權」,但強調他那時不負有監督責任。此外,在接受《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意大利版採訪時,薩爾維尼也並未正面回應聯盟黨是否接受過貝內通家族政治獻金的問題,只確認在他的治下沒有,同時表示聯盟黨具有「改變一切」和「自淨」的能力。

聯盟黨的前身「北方聯盟」在議會中經營多年,也曾參加以往的中右翼政府,因此想要完全撇清干係不太容易。

然而,就意大利總體輿論氛圍看來,比起五星運動和聯盟黨的密集炮轟,對手的反擊顯得有些脆弱。「只要民粹政黨繼續扮演好『革新者』的角色,民望依然看漲。」布拉斯博格教授認為,執政兩黨當前的優勢地位暫時無法撼動——「當然,前提是他們不被發現牽扯過不好的事情,或者真的沒有劣跡。」

「反建制」衝力尚未衰竭

經歷傳統媒體和社交網站的發酵,儘管已經過去近十天,意大利國內對徹查此事的呼聲依然不減。儘管調查程序已經展開,但調查人員既要完成專業的技術判斷,又要釐清政府與運營商之間的責任,註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現在談論事故的原因還為時尚早,」熱那亞首席檢察官科齊(Francesco Cozzi)本週在面對記者的追問時說道,「(調查)會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但絕不是一夜之間。」

意大利的司法調查程序宂長,但民眾的耐心卻沒這麼多。本次事故過後,意大利政府的民粹邏輯足以高奏凱歌。在內閣要員強硬的表態下,意大利高速路公司21日召開董事會,幾乎全盤接受了政府的要求。企業的公告聲稱,該公司將撥款5億歐元用以支持受牽連的家庭、臨時疏通路線和重建大橋,此外,還宣布暫停多條通往熱那亞高速路段的收費。

意大利新政府的民粹邏輯尚未力衰而竭,在它自身變為「建制」之前,仍會試圖將「反建制」進行到底。

依目前意政府的承諾看來,針對此次事故的後續工作仍然非常繁重:政府與私企的「特許經營權」之爭並非一兩天就能解決,莫蘭迪橋原址重建至少需要八個月,「公路國營化」議題甚至在執政兩黨間也沒達成一致,為公共交通運輸的安全立法得等到九月以後,大型基礎建設排查檢修需要從長計議,而由此帶來的預算失衡問題,可能為一味許諾的民粹政府帶來新的挑戰。

雖然多事未定,但就目前而言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意大利新政府的民粹邏輯尚未力衰而竭,在它自身變為「建制」之前,仍會試圖將「反建制」進行到底。隨着諸如莫蘭迪橋垮塌事件等舊體制下形成的積弊一一曝光,將一次次為這種勢頭提供新的助力。

(姚楊,旅意媒體人)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无论是民粹还是建制,在灾难面前,都无法完全逃脱干系,转移视线的同时,是否真的有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