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普京的無懸念勝利,與俄羅斯的懸念未來

克里姆林宮一直想得到「黃金雙70」,即投票率及普京得票率均超70%,但觀乎點票結果,雖然普京的得票率達到七成以上,但投票率卻未如理想,克里姆林宮的算盤未能完全打響。
克里姆林宮一直想得到「黃金雙70」,即70%得票率及70%投票率,目的是向西方國家展示投票的合法性及人民的高投入度。但觀乎今次的點票結果,雖然普京的得票率達到七成以上,但投票率卻差強人意,克里姆林宮的算盤未能完全打響。圖為2018年3月18日,普京在莫斯科Manezhnaya廣場向人群發表演講。

【編者按】本文首發於作者個人網頁「羅素的紅」,端傳媒經作者授權發表,更新了計票數據,並對內容做出重要修改。

「我經過投票站,但沒有投票意願,反正他也會當選,欠我這票也不多。」莫斯科的年輕人說道。一場沒有競爭者的選舉遊戲,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贏家。普京(普丁)像是俄羅斯的權力遊戲中唯一的玩家。

俄羅斯衞星通訊社報導,截至3月20日,中央選舉委員會稱計票完成超過99%,投票率為大約67%,根據中選委數據,76%的選民向普京投下支持票。俄共推舉的「草莓大亨」格魯季寧(Pavel Grudinin)居第二位,但只得約11.8%的選票。

從2000年開始,俄羅斯一直是普京的天下,即使後來他將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推上總統之位,讓自己暫時擔任總理,卻還是在權力的核心位置,此舉不過是避開俄羅斯總統不得連任超過兩屆的規定。普京的連任毫無懸念,沒競爭的選舉,這說明瞭為何他無意出席電視辯論。選舉之前,當局唯一要擔心的是低投票率會否令連任的普京尷尬,引發外界亦會質疑選舉合法性。

克里姆林宮一直想得到「黃金雙70」,即70%得票率及70%投票率,目的是向西方國家展示投票的合法性及人民的高投入度。但觀乎今次的點票結果,雖然普京的得票率達到七成以上,但投票率卻未達標,克里姆林宮的算盤未能完全打響。

政治中心冷感,邊緣地帶熱情

細看投票分析圖,莫斯科及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的投票分別只有約52%及55%。反觀遠東地區、車臣及克里米亞地區的投票率和對普京的擁護程度,都比這兩個傳統政治中心更高。

早在18世紀,已經有俄羅斯思想家認為,俄羅斯強大勢必要依靠西伯利亞和遠東。近年來俄羅斯大力發展遠東地區,加強中俄經貿關係,想通過遠東融入亞太經濟圈,去年9月,普京曾在經濟論壇上提到,發展及改革遠東地區是提高俄羅斯經濟等領域競爭力的重要部份,俄羅斯將會用創新思維管理遠東,吸引投資者。

在這種背景下,遠東地區人民亦指望普京能改善他們的生活。西伯利亞西北部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Yamalo-Nenets)投票率超過八成,普京得票率為85.5%;而遠東的楚科奇自治區(Chukotka)則超過七成,普京得票率為82.3%。

另一個造就遠東地區投票高的原因,或許是資訊的流通情況,遠東地區部分農村人口少有接觸反對派資訊的機會,可能愈發傾向投票支持普京。

近年俄羅斯經濟衰退,向車臣撥款減少,倘若沒有了金錢這一環,車臣與俄羅斯的腳步是否還能否一致?

除遠東地區之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區,是位於北高加索、人口主要為穆斯林、此前曾和莫斯科兵戎相向的車臣共和國。

1991年蘇聯解體後,杜達耶夫(D. M. Dudayev)趁局勢不穩宣布車臣獨立。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葉利欽(Boris N. Yeltsin,葉爾欽)派兵介入。初時俄軍輕易攻到車臣首府,但最後兵敗而走。1999年車臣入侵達吉斯坦(Dagestan),引發第二次車臣戰爭。當時剛出任總理的普京將車臣叛軍定位為恐怖組織,並大舉消滅。雖然俄羅斯在戰場上獲勝,但為日後車臣在俄羅斯境內發動恐怖襲擊埋下禍根,2002年10月的「莫斯科歌劇院挾持事件」便是一例。

按理說,車臣人對於俄羅斯理應恨之入骨。但這點至少沒在今次選舉中呈現,車臣投票率達到七成八,當中超過九成選票投給普京。

這種反差很大程度上要從高層政治來理解。現任領導人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自2007年領導車臣後,一直被視為莫斯科在車臣的代言人。他毫不掩飾地表露自己對普京的欽佩,更加讚揚車臣政府因為有普京支持,才可以剷除恐怖主義及解決社會﹑經濟等問題。此次大選中,車臣地區投票率為78.11%,普京本人得票率為91.44%,在全俄都屬於最高之列。

「我已經準備好為普京而死。」卡德羅夫這句話,將對普京的忠心表露無遺。他或許深知,車臣幅員只有一萬多平方公里,要與現時的俄羅斯聯邦對抗的勝算有多少。車臣人也知道單靠畜牧業難以支撐國家,俄羅斯與車臣的關係,某程度上也是建基於財政撥款這一金錢關係之上,但近年俄羅斯經濟衰退,撥款減少,倘若沒有了金錢這一環,車臣與俄羅斯的腳步還能否一致,不免令人憂慮。

堪和車臣相提並論的邊緣地帶,是四年前併入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在當地六成多的投票率中,普京得票率高達92.15%。

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和大部分時間疏於選戰、缺席電視辯論的做法不同,普京此前視察連接俄羅斯同克里米亞大橋工程的進度,當晚就出席該地競選造勢集會,更重提四年前的公投。這個動作相當危險,因為2014年俄羅斯從烏克蘭各併克里米亞受盡千夫所指,分析人士指此時到克里米亞造勢,目的是要向烏克蘭示威,亦再次亮出愛國主義牌。

選擇在吞併克里米亞四週年舉行大選,又在克里米亞舉行大型宣傳活動,無非是想激起當時公投贊成克里米亞入俄的人出來投票,當時八成的投票率,97%的人認為克里米亞應當脱離烏克蘭,納入俄羅斯,這些人自然就是普京的鐵票。

普京於競選造勢集會重提四年前的公投,分析人士指想激起當時公投贊成克里米亞入俄的人出來投票,當時八成的投票率,97%的人認為克里米亞應當脱離烏克蘭,納入俄羅斯,這些人自然就是普京的鐵票,亦再次亮出愛國主義牌。
普京於競選造勢集會重提四年前的公投,分析人士指想激起當時公投贊成克里米亞入俄的人出來投票,當時八成的投票率,97%的人認為克里米亞應當脱離烏克蘭,納入俄羅斯,這些人自然就是普京的鐵票,亦再次亮出愛國主義牌。

準備好變革前,俄羅斯只能安於現狀?

不少分析認為,普京捉住了國人的「民族情懷」,大打民族主義牌,之前所提及的克里米亞危機及敘利亞中間人等等,都是他手中的牌,普京就是想展示出俄羅斯在國際上有話語權,於是國際社會愈不滿俄羅斯,俄羅斯愈強勢回應,反而令民族主義情緒更見高漲。簡言之,用外交舉措激發國民情緒,轉移國民對生活及經濟困局的不滿。

此外,經歷過蘇聯解體後那種民不聊生的情況,有些俄羅斯人寧願保持現狀。甚至有人認為,俄羅斯是該有些改變,但在未準備好大變革前,不能輕易換領導人,因此普京是唯一的選擇。這或許可以解釋普京為何在西方國家聲名狼藉,卻在國內能保持一定民望。

與此同時,普京在新生代中也有着高支持率,民調顯示16至24歲的受訪者中,有超過八成支持普京,外界形容他們是「普京世代」,他們沒經歷過混亂的政治時代,長久以來他們的世界只有普京一位領導人,也沒有想過有其他選擇。

有人認為,俄羅斯是該有些改變,但在未準備好大變革前,不能輕易換領導人,因此普京是唯一的選擇。

不過近年來,俄羅斯年輕人積極參與反政府示威,雖然國內政治家都認為這一撮人根本未成氣候,不足以放在眼內,但也警告,當愈多千禧世代的人長大,他們接觸反對派資訊愈多,聲音恐怕亦會壯大起來。

在新世代反對派中,不容忽視的一位領袖是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2017年,他號召民眾上街控訴總理梅德韋傑夫貪腐,造就俄羅斯近五年來最大的示威活動。此次大選前,納瓦爾尼被指控「侵吞公款」而定罪,無緣參選。但他呼籲選民杯葛選舉,同時組織支持者計劃監督選舉。

據納瓦爾尼陣營聲稱,他動員了超過六萬志願者(當中18%是未成年人),他們的職責是監察俄羅斯境內任何人都能瀏覽的投票站影像。另外,約2.5萬人會負責監察區內的投票站。他們的眼光更放到北高加索﹑韃靼斯坦(Tatarstan)等被視為「異常區域」的地區。根據過往經驗,這些地區的投票率畸高,而且票源流向克里姆林宮。

在選舉後,納瓦爾尼繼續對普京窮追猛打,他與團隊公開了多段手機影片,甚至聲稱有來自中央選舉委員會的投票站影片,指控職員造假,將大量選票塞進票箱。

除納瓦爾尼之外,另一位「反對派」是電視節目主持人索布恰克(Ksenia Sobchak),由於她的父親曾任聖彼得堡市長,當時副手就是普京,因此自從她宣布出選以來,大部份人都認為這是普京的主意,目的是讓她飾演「反對派」角色,營造一場有「競爭」的選舉。

大選投票結束前,索布恰克出現在納瓦爾尼的總部,二人在Youtube頻道上直播討論。在2011-2012年期間的反對派街頭示威中,二人曾一起抗議普京出任總理,如今出現明顯分歧。索布恰克的論點是,反對派處於分裂狀態,應當團結起來。納瓦爾尼顯然不會領情,從頭到尾他都認為索布恰克的出現是一場精心的策劃,是在幫助克里姆林宮穿上一件「民主外衣」。他認為索布恰克收受了巨額資金,在選舉中分裂反對派,甚至質問索布恰克是否將票投給普京。

俄羅斯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是2024年普京將過70歲,他必然要開始培養接班人。即使要培育新一代接班人,普京為避免將權位拱手相讓,亦可能是在任期快完結時才會動手,俄羅斯政壇仍將面臨數年的不確定局面。圖為2018年1月19日,普京在俄羅斯Tver 地區慶祝主教節,浸在冷水中。
俄羅斯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是2024年普京將過70歲,他必然要開始培養接班人。即使要培育新一代接班人,普京為避免將權位拱手相讓,亦可能是在任期快完結時才會動手,俄羅斯政壇仍將面臨數年的不確定局面。圖為2018年1月19日,普京在俄羅斯Tver 地區慶祝主教節,浸在冷水中。

「戰鬥民族」終將面臨接班人問題

此次俄羅斯大選,是在「政治炸彈」密集轟炸下進行的。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換來國際社會譴責以及制裁。而對敘利亞內戰的介入,又導致同美國在中東地區針鋒相對。2016年美國大選中,俄羅斯被指採取干預手段,接觸特朗普競選團隊。到2017年尾,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因為作假證供被起訴。自此,歐美各國每逢舉行大選,「俄羅斯因素」都會成為關切議題。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走「戰鬥民族」路線的普京政府,字典裡沒有「害怕」二字。當面對國際社會制裁幾年,他表現出「俄羅斯沒有西方國家還是活得好端端」的姿態。特朗普有意無意展露出對強人的欽佩,亦中正普京下懷。即便在近期間諜中毒事件,英國迅速鎖定俄羅斯為幕後黑手,普京也毫不示弱。在英國宣布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之後,莫斯科針鋒相對地驅逐了同樣數量的英國外交官──時間恰在大選投票前夕。

但俄羅斯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是2024年普京將過70歲,他必然要開始培養接班人。統一俄羅斯黨中,「自由派」的梅德韋傑夫拉着普京的衣袖,早嘗過當總統的滋味,不過在他任總統的時間,外界幾乎沒有誰將他視為權力掌握人,因此根本沒人知道梅德韋傑夫的實際能力。即使要培育新一代接班人,普京為避免將權位拱手相讓,亦可能是在任期快完結時才會動手,俄羅斯政壇仍將面臨數年的不確定局面。

(CAITLYN WONG,香港媒體人,關注俄羅斯政治及社會議題。)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竊以為接班人也不是問題…..

  2. 作者是香港的,所以用差強人意在香港來說沒有大體上滿意的意思。

  3. 香港的話,差強人意是未如理想,不是大體上滿意。

  4. 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文中显然不是这个意思,这算低级错误了吧……

  5. 文章很多簡體字

    1. 謝謝讀者指正,萬分抱歉,已經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