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彭麗君:毛美學──創新還是整合,民族自信還是感官控制?

讓我感慨的,是央視春晚那不到五分鐘就出現在節目中的「我愛中國」表白,以及很明顯的一種「毛式美學」回歸。 其實,這種所謂民族的、源遠流長的毛美學其實歷史很短……

彭麗君:毛美學──創新還是整合,民族自信還是感官控制?
彭麗君:這種所謂民族的、源遠流長的毛美學其實歷史很短,又或者,傳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元素,更大部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20年被建造出來,也因此並不一定為海外的、沒有經歷中共政權的華人所接受。其實,毛美學本身很多東西是反傳統的。

2月25號新華社公布的修憲草案,雖然是意料之中,但對很多人來說,衝擊還是很大的。畢竟,這是一條鐵錚錚的威權之路,還可以怎樣辯解?

我依然深深相信,文革不會原裝地重來,但要避免中國再跌進一個類極權的災難,我們今天還能問的,不是政權會做什麼,而是人民還有沒有能力想像一個不一樣的未來。我們未必能直接改變國家的權力結構,但卻可以活化人民的創造力,人民必須依賴自己的多元不馴,才可以有效抗衡權力的單一控制。

春晚的毛式美學回歸

我對央視(CCTV)的春晚,就如對無綫(TVB)的台慶一樣,興趣幾近零,但今年卻被兩段新聞吸引。其一當然是那段「蜚聲國際」的中非合作《同喜同樂》小品,另外就是一幅據聞跋涉千山萬水才能回歸中國的《絲路山水地圖》。看了影片,兩者當然都有趣,但更讓我感慨的,還是那不到五分鐘就出現在節目中的「我愛中國」表白,以及很明顯的一種「毛式美學」回歸。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