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鴿風災有否影響澳門立法會選情?過去四年,澳門政府鬧出不少醜聞,群眾活動也不少,會令立法會選舉有新氣象嗎?今屆不乏年輕人參與,是否代表公民社會的某種渴求?
以上這些都是過去這兩三星期內,香港傳媒朋友拋給我的問題——的確,過去四年,澳門這個小城出現了多宗引起外地關注的事件:一、「反離保」遊行集會,抗議政府擬立法讓特首在任期間擁有刑事豁免權以及主要官員的巨額離任補償金;二、「反利益輸送,崔世安下台」遊行,抗議特首崔世安透過澳門基金會,向其任副董事長的暨南大學捐出一億元人民幣;三、天鴿風災,澳門十死兩百人傷,全城陷入斷水斷電斷網絡的「第三世界」狀態,澳門政府由預警到災後安排統統失當。
以上這些事件都直指當權者與政府機關的弊端與失當,但假如我們將目光放遠,台港澳三地在過去幾年間都發生過或大或小的群眾運動,當台、港兩地的政治局面都被牽引至新一頁的時候,澳門的情況又是否一樣呢?是次立法會選舉結果或可作參考。
2017年9月17日的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高達十七萬四千,歷屆最高,投票率為57%。民主派陣營整體得票也較上屆增加超過一萬二千票,總得票率26.1%,但仍比2009年民主派大勝時稍遜,反映了過去幾年的大事件,似乎也沒有起到太大的「催票」作用,民眾對澳門「鳥籠議會」的作用依然質疑。不過若論整體公民社會的發展,我認為是次選舉中有三個重點值得我們留意。
一、被逼上選舉的奇趣團體
今屆選舉,參選團隊多達24組(本為25,第5組「粉紅愛民」退選),除了因為多個原本團隊都分拆名單以求多取一席外,還增加了一些帶着特定議題參選的新團隊。然而,在不了解澳門狀況的外地人甚至部分澳門人眼中,這些組別都帶點鬧事的感覺,但於我以言,這反映了公民社會某些渠道的匱乏或失效。
這些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新團隊,主要是指第一次參選的第22組「基層互助」、第24組「海一居業主維權聯盟」以及第25組「博彩員工最前線」。當中最教人難忘的,尤數一身解放軍裝的基層互助第一候選人黃偉民,其電視辯論的發言片段被網民剪輯,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宣傳海報上的「一網打盡,網網千斤」更成為潮語,甚至黃偉民本人也成為惡搞對象,變身「澳門隊長」;第24組海一居業主維權聯盟予人的印象則相對簡單,基本上能以「海一居,收樓」五個字概括,團隊上下在所有公開場合中不斷重複「海一居業主合法買樓,應得保障」,更被戲稱「只要海一居能收樓就可以解決澳門所有問題」,畢竟,其訴求也確實相當明確:收樓;至於第25組就是由博彩員工組成,其政綱除了要求制訂《工會法》具有公共性外,餘下的都是圍繞博彩從業員的利益,如爭取假期、改善待遇和賭場室內全面禁煙等。
大家或會覺得這些組別太奇特,但假如將他們「鬧事」的標籤撕下,逐步重構這些團隊參選的因由,不難發現以上種種其實是一個錯配——一個發聲場域與內容的錯配——本來應該透過媒體發布的聲音,如改善博彩員工待遇、保障勞工權益;原本應該交由法庭處理的問題,即海一居收樓,統統不能透過公民社會的渠道發布和解決,結果,他們只有透過參與立法會選舉(甚至博彩從業員亦不是參與代表某一界別的間選組別),將之化作一個可以肆意宣講想法的「宣傳易」。
所以,這些奇趣的直選組別,正正反映出澳門民眾的聲音根本不能進入體制代表的耳朵內,更遑論會得到跟進和處理,既然如此,乾脆走上選舉場,大聲吶喊,萬一真的當選,更可順理成章地實踐政綱,解決自身問題。
奇特背後,其實是更大的失語和失落。
二、想像中的民主派世代交替
9月17日的選舉中,一共選出十四個直選議席以及十二個間選議席,前者可讓已登記的三十萬七千多選民參與,後者則由八百多名法人選出,但中於間選議席多年來都由商界、社團代表壟斷,大部分澳門人都沒有參與權,故公眾關注度一向不高。
直選方面,26歲的蘇嘉豪以9212票,以第十二位的排名成為澳門史上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然而,這個「澳門之最」背後所包含的意義,絕對不是單純以年齡就能準確衡量。
蘇嘉豪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系,回澳後積極參與甚至發起澳門不同的群眾活動、請願等,如針對前行政法務司長陳麗敏以權謀私而發起的「630」倒陳行動、反離保集會以及「反利益輸送,崔世安下台」遊行,是澳門近年眾多公民運動的重要推手;雖然如此,其抗爭手法實則相當溫和,與香港的「和理非非」無異,但在政治意識普遍不高的澳門人眼中已經成了激進、為反而反的代名詞,是以蘇嘉豪是次入局,成為「激進路線進入議會」的象徵,加上澳門資深民主派議員吳國昌、區錦新在選前表明今次是二人的最後一屆,更令人開始關注蘇嘉豪當選是否意味着澳門民主派的世代交替,支持者會否開始轉向更多元、更進取的議政甚至抗爭模式。
居港多年,一直有留意香港的政治生態變化,故此我對自己眼中的溫和民主派代表蘇嘉豪,被標籤成「激進派」,只覺得啼笑皆非,但也樂見他能為澳門議會注入新氣象。但總體而言,我卻不認為這種構想中的世代交替和抗爭的範式轉移會在澳門發生。
由得票數字而言,吳國昌和區錦新分別取得10079及11380票,穩住基本盤之餘,總得票量有一定增長,表示蘇嘉豪的9212票,並非如外界預測般的由「搶票」而來,反而是將整個民主派版圖擴闊,「做大個餅」;不過,我始終相信吳區支持者對蘇嘉豪的「激進」手法有一定程度抗拒,反而對於溫和民主,甚至中間路線的接受程度較大,尤其今次選舉中,堅稱走中間路線的林玉鳳以及出身建制社團、自稱可聆聽跨界別聲音的林宇滔分別以9590票當選及7162票高票落選,足以證明中間路線能迎合一定數量的澳門人口味,估計吳區退下火線後,票源會移至溫和民主或中間陣營,而蘇嘉豪下屆的得票多少,估計會與他未來四年的表現掛鈎,想像中的「世代交替」,相信不會以台灣與香港的一套形式發生。
三、建制力量執位?
除了民主陣營的變遷外,是次選舉中的建制力量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
由於澳門選舉沿用比例代表制的「改良漢狄法」,即將每張名單所得總票數按排名依次除以1、2、4、8,所以一般名單中的第三候選人當選門檻相對較高,正因如此,今屆不少建制陣營都分拆名單出選:如上屆票王民建聯陳明金名單中的第二、三候選人施家倫和宋碧琪今屆分別以「民聯協進會」和「民众協進會」兩張名單出選,希望能保住上屆佳績,力爭四席;上屆同於「群力促進會」名單出選的何潤生和黃潔貞今次亦分拆成「群力促進會」和「美好家園聯盟」。結果,在陳明金沒有參選的情況下,民建聯團隊失一千多票,僅能保住兩席,而博彩業背景的「四太」梁安琪在夥拍商界背景關偉霖後不但沒有發生協同效應,更大跌二千六百多票,只得一席。
有人歡喜有人愁,在賭業背景和民建聯團隊紛紛失票的同時,傳統社團則有進帳:如何潤生和黃潔貞兩人合共增近六千多票,而工聯的同心協進會則增多四千多票,合計增幅過萬。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三者連同今屆票王第20組「澳粵同盟」,一樣有在宣傳期第二週就大打告急牌,結果選情非但不急,反而票數同見升幅,可見「告急」行動的姿態大於實際,又或是希望穩住已有票源,而非當選邊緣的險峻局面。
建制議席的分布由過去被賭業背景、同鄉會領先,到今日被傳統社團趕上,顯示板塊內部的磨合和協調並未止息,加之澳門建制背景的多樣性,可以預視這場「選票爭奪戰」應該會持續好一段時間;然而,連同間選及官委議員在內,建制力量能把持澳門立法會的大多數,就肯定是毫無懸念,所以與民主陣營鬥法這事基本上不需多費心力,如何合縱連橫去為自己及所屬團體謀求最大利益,才是澳門建制派的最大課題。
總體而言,今次立法會選舉雖然有新人入局、舊人下馬,但整體力量分布幾乎沒甚改變,究竟會是新人事新作風,開創一番新氣象?抑或微風吹巨石,絲毫無所動?目前仍是未知之數,而體制內的民主力量有限,則更令澳門公民社會的發展和推動顯得路漫漫而修遠,只是蝸牛走得再慢,日子久了也終究能累積一定路程。唯望澳門人能汲取過去四年的經驗和覺察外間大環境的改變,在公民社會發展的路上慢慢走,但走得好。
希望澳門和香港的泛民連線起來,聯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