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歷史將證明,2017年8月12日是一個改變美國歷史的日子。極左派Antifa組織的民眾與另類右派(包括3K黨及新納粹等),在維珍尼亞州(維吉尼亞州)的大學城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圍繞是否要移除南軍名將羅伯特.李(Robert Lee,李將軍)的雕像,先是對峙,繼而打鬥,最後一名從俄亥俄州過來的另類右派青年駕車撞向左派群眾,釀成一死十九傷的慘劇。這宗「本土恐怖主義」事件,在極端的政治風氣下,迅速掀起政壇與社會運動的雙重風暴(礙於篇幅,只討論政壇)。
民主黨圍繞「白人至上主義」以及「白人的本土恐怖主義」大作文章。總統特朗普(川普)卻因一直在譴責「白人至上主義」還是「雙方都譴責」之間搖擺,而陷於困境。他第一時間不肯譴責「本土恐怖主義」,認為雙方都有錯,但這與他「反恐怖主義」的立場相悖,也被認爲「偏袒」白人至上組織。民主黨與左派於是紛紛譴責,很多共和黨建制派也發出譴責「白人至上主義」的聲明。特朗普背後的猶太人勢力(比如女婿庫什納等),也因為「白人至上」團體的反猶傾向而避免表態。特朗普在一天之後就改變態度,譴責「白人至上主義」,這下輪到另類右派不滿。
夏市事件激起左翼的憤怒,不斷有毀壞邦聯政府標誌物的案件發生,地方政府也紛紛加快了移走雕像的進程。這些行為激起特朗普的進一步反感。在接下來的星期二(8月15日),特朗普再次轉變態度,不但譴責了這些破壞「美麗的雕像」的行為,並發明了「另類左派」(Alt Left)一詞:一面指責夏市事件中另類左派也有責任,一面表示「白人至上主義者」與「另類左派」都是「非常好的人」(very fine people)。
历史将证明 bannon 是无比正确。
美國(或者說世界)正需要這樣的總統來激化原本就存在的社會矛盾,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可以被釋放出去。不然,人們還以爲天下太平,一切安好。
这四年就是对美国人的一个教训:应该选什么人做总统,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应该选什么样的人做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