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黎蝸藤:班農下台,美國轉向

隨着班農的離職,白宮及内閣變成以伊凡卡、庫什納為首的全球派主導,麥克馬斯特、凱利及國防部長馬蒂斯等軍人派輔政的局面,美國外交轉向已是必然。

或許歷史將證明,2017年8月12日是一個改變美國歷史的日子。極左派Antifa組織的民眾與另類右派(包括3K黨及新納粹等),在維珍尼亞州(維吉尼亞州)的大學城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圍繞是否要移除南軍名將羅伯特.李(Robert Lee,李將軍)的雕像,先是對峙,繼而打鬥,最後一名從俄亥俄州過來的另類右派青年駕車撞向左派群眾,釀成一死十九傷的慘劇。這宗「本土恐怖主義」事件,在極端的政治風氣下,迅速掀起政壇與社會運動的雙重風暴(礙於篇幅,只討論政壇)。

民主黨圍繞「白人至上主義」以及「白人的本土恐怖主義」大作文章。總統特朗普(川普)卻因一直在譴責「白人至上主義」還是「雙方都譴責」之間搖擺,而陷於困境。他第一時間不肯譴責「本土恐怖主義」,認為雙方都有錯,但這與他「反恐怖主義」的立場相悖,也被認爲「偏袒」白人至上組織。民主黨與左派於是紛紛譴責,很多共和黨建制派也發出譴責「白人至上主義」的聲明。特朗普背後的猶太人勢力(比如女婿庫什納等),也因為「白人至上」團體的反猶傾向而避免表態。特朗普在一天之後就改變態度,譴責「白人至上主義」,這下輪到另類右派不滿。

夏市事件激起左翼的憤怒,不斷有毀壞邦聯政府標誌物的案件發生,地方政府也紛紛加快了移走雕像的進程。這些行為激起特朗普的進一步反感。在接下來的星期二(8月15日),特朗普再次轉變態度,不但譴責了這些破壞「美麗的雕像」的行為,並發明了「另類左派」(Alt Left)一詞:一面指責夏市事件中另類左派也有責任,一面表示「白人至上主義者」與「另類左派」都是「非常好的人」(very fine people)。

這一來,政壇又掀起更大的反特朗普風暴。自由派傳媒與政客自然不放過這個攻擊機會:把這些雕像形容為「美麗」已經說明了特朗普腦海裏的「白人種族主義」意識,把左派與「白人至上」相提並論,更是「踩到了左派的尾巴」。就連久不露面的前總統布殊(布希)父子也聯名反對特朗普的說法。由於「白人至上主義」名聲太惡劣,就連一向偏保守的媒體與共和黨偏右翼政客,如克魯玆、盧比奧等,也不得不擺出反對的姿態,與特朗普劃清界線。

就在政壇一片混亂之際,另類右派的「精神導師」、「白人民族主義派」(White Nationalism)領軍人物、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在8月15日主動打電話給自由派記者庫特納(Robert Kuttner)。第二天記者整理出電話紀錄,班農卻又說「沒料到」記者會把談話貼出來。談話中不但表述了「班農的治國理念」,還透露了自己如何在白宮、國防部、外交部、財政部中,一直與「全球派」鬥爭的内幕。報導一出,班農就成爲攻擊的焦點。在民主黨與共和黨建制派的聯合進攻下,班農在18日離職。從特朗普當選第一天,班農在核心決策層中的影響力就一直被自由派所忌諱,班農的離職被自由派視爲一大勝利。

2017年1月28日,特朗普在白宮辦公室内與普京通電話,其中六個人,三分之二已經離開白宮(按順序是前國安顧問弗林、前白宮發言人史派瑟、前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前首席策略顧問班農),只剩下特朗普與副總統彭斯二人。
2017年1月28日,特朗普在白宮辦公室内與普京通電話,其中六個人,三分之二已經離開白宮(按順序是前國安顧問弗林、前白宮發言人史派瑟、前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前首席策略顧問班農),只剩下特朗普與副總統彭斯二人。

白人民族派、建制派沒落,子女派、軍人派得勢

班農離職後,網上又重新瘋傳2月時特朗普在辦公室内第一次與普京通電話的照片,照片中六個人,三分之二已經離開白宮(按順序是前國安顧問弗林、前白宮發言人史派瑟、前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蒲博思)、前首席策略顧問班農),只剩下特朗普與彭斯兩正副司令,令人唏噓。這裏簡單梳理一下白宮派系流變。

從組建「過渡團隊」開始,特朗普的核心團隊分爲三個同心圓:最核心的是特朗普與自己兒女與女婿。稍微外圍的是最早支持特朗普的一批人,包括塞申斯、班農、納瓦羅與弗林「四大金剛」。其中塞申斯是最早支持特朗普的國會議員,屬於建制派;他主張嚴格執法深得特朗普心意。班農的「白人民族主義」思想與特朗普不謀而合,其控制下的「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從一開始就為特朗普搖旗呐喊;納瓦羅是少有支持特朗普廢除自由貿易的經濟學家,他和班農都是反中派;而弗林是外交國安界唯一支持特朗普的人,是親俄派;此三人同屬「另類三人組」。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屬於建制派,但只有人事權,沒有決策權。

第三圈是傳統的共和黨人,在大選中支持他的朱利安尼、金里奇(金瑞契)、佩林(裴琳)、克里斯蒂等因各種原因,在選後都沒有「分到豬肉」;在政府中只剩下副總統彭斯,偏偏彭斯又極爲低調。特朗普內閣中,大部分人都是建制派的代表。

一開始,兒女女婿因爲如何規避裙帶關係與利益衝突的問題,暫時不能上位;内閣成員又被民主黨阻擊未能到位;「四大金剛」中不需要國會確認的「另類三人組」:首席策略顧問班農、國安顧問弗林、經濟顧問納瓦羅於是得以掌權,形成特朗普執政初期的「廚房内閣」。在内政上,特朗普多個行政命令,包括爭議巨大的「入境禁令」,都由班農主導下連同政策主任米勒包辦。特朗普在當選初期流露出的反中,與核心團隊中的「親俄反中派」得勢關係極大。

但進入2月,情況就開始變化。第一,隨着内閣名單被確認,共和黨建制派上台,制衡「另類三人組」的力量加大。第二,弗林因爲通俄案被炒,取代他的麥克馬斯特是標準的傳統共和黨軍人,標誌着軍人派開始進入權力核心。第三,特朗普最寵信的女兒伊凡卡及女婿庫什納都進入白宮,連帶和他們關係密切的華爾街人科恩(Gary Cohn,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及鮑威爾(Dina Powell,副國家安全顧問)也一起上位。他們都是「全球主義」(globalism)的代表,推進的議程均與自由派大同小異。特習電話與習近平訪美,都是子女派與建制派聯合推動的結果。

自此,白宮勢力就分爲四派:子女派(全球派)、班農爲首的「白人民族派」、共和黨建制派、與軍人派四個派系。全球派與白人民族派兩個陣營一直關係緊張。4月份屢屢傳出班農與庫什納不和,特朗普站在庫什納的一邊,揚言不能與庫什納合作的必須走人。米勒也轉投子女派陣營。最後只由於通俄案燒到了庫什納頭上,鬥爭才暫時緩和。

特朗普的核心團隊中,最核心的是特朗普與自己女兒 Ivanka Trump 與女婿Jared Kushner。
特朗普的核心團隊中,最核心的是特朗普與自己女兒 Ivanka Trump 與女婿Jared Kushner。

另一方面,子女派與特朗普親近,視白宮既定規程為無物,行事往往繞過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上行下效,白宮官員的權力大小不再以職務為標準,而是與總統是否親近為標準。「禮崩樂壞」之下,普利巴斯被架空,引發建制派對子女派的不滿。同時,特朗普上任後,白宮洩密頻頻,特朗普懷疑這是普利巴斯搞鬼,也早有踢走普利巴斯之意。到7月底,白宮内亂,特朗普不顧普利巴斯與史派瑟的反對,強行提拔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為白宮聯絡室主任,史派瑟首先辭職。斯卡拉穆奇一上任就炮轟上級普利巴斯,其謾罵之激烈、用詞之低俗令媒體一片嘩然。普利巴斯也只得辭職。特朗普早有備胎,「軍人派」的國土安全部長凱利走馬上任。斯卡拉穆奇也沒有好結果,凱利上任後就第一時間踢走他。他被即用即棄,短短六天的白宮任期創下紀錄,成爲笑柄。

同在是7月底,隨着通俄案調查不斷進展,特朗普因不滿司法部長塞申斯迴避通俄案,屢次在公開場合羞辱他。其目的是要逼塞申斯主動辭職,以便委任一個沒有迴避「通俄案」的司法部長,從副司法部長羅森斯坦手裏奪回通俄案管理權,炒掉特別檢控官穆勒甚至中止調查。身為建制派的塞申斯雖頂着壓力不辭職,但影響力已大減。一直只是「辦事員」的國務卿蒂勒斯也早已意興闌珊,特朗普對他也非常不滿,看來辭職或者被炒是大概率的事。共和黨建制派在白宮與内閣中的勢力已被嚴重削弱。

關於這次班農離職的説法不一,有的說是主動辭職,有的說是被炒。白宮新聞稿說的是「互相同意」。其實,哪方先提出並不重要。特朗普與班農早有矛盾。首先,如上所言,班農與子女派不和,得罪了特朗普。其次,自由派一直捧班農為白宮政策設計師,甚至以「班農總統?」稱呼之。一來清楚他才是竭力推動右翼進程的人,二來也不無「捧班貶特」挑動矛盾之意。愛「攬功」的特朗普一早不滿班農「功高蓋主」,多次說在班農支持他之前,自己已主張另類右派的議程。第三,軍人派的麥克馬斯特也無法與班農合作,特別是布賴特巴特網在8月初開始攻擊麥克馬斯特「清洗國安委員會的親以色列派」之後,軍人派也站在班農的反面。第四,同為軍人派的凱利懷疑班農才是白宮洩密的幕後主腦,急於反洩密的特朗普更容不下班農。班農也早預計自己不能在白宮待多久。這次推倒雕像事件,對特朗普來説只是踢走班農的導火線。

就這樣,隨着班農的離職,白宮及内閣變成以伊凡卡、庫什納為首的全球派主導,麥克馬斯特、凱利及國防部長馬蒂斯等軍人派輔政的局面。特朗普的家族觀念嚴重,在很多政策上各方意見不一,他都一律站在子女的一邊;他愛好「強人政治」,也使他對軍人有天然的崇拜。這兩派成爲政治鬥爭裏的勝利者,不是偶然的。

2017年7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國漢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期間舉行會議。
2017年7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國漢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期間舉行會議。

班農離職,中美貿易戰會否打響?

班農的退出可能大幅度改變白宮的内政外交策略。在班農談話中,其外交思維核心非常明確:第一,中國是最具威脅的國家,對中國強硬(經濟、外交與軍事上)是美國外交唯一重要的方向;第二,對中國強硬的重點在經濟,只有貿易戰上強硬反擊,才可以在「回不了頭的點」(Point of no return,指五至十年)之前挽回美國的頹勢;第三,特朗普那種希望在對中貿易問題放軟手腳,交換中國施壓令金正恩放棄核武器的策略,是完全錯誤的,貿易問題不應與任何問題交換;第四,美國應該立即動用世貿協議301條款(知識產權問題)對付中國。

班農這種對中強硬的外交思維,與他的另外兩個見解相吻合:第一,爲了把精力放在中國上,美國必須從其他地區抽身,美國不需做世界警察,也不妨與俄羅斯和解。第二,經濟問題是美國最重要的問題,族群政治反而是其次,只要能搞好美國經濟,共和黨就能連任,民主黨就能被摧毀,族群政治的問題就能(朝班農的方向)迎刃而解。而美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給中國「吸血」,讓中國搶走美國工人的工作,從美國身上賺取巨額貿易順差,再通過經濟手段控制美國的遊説集團影響美國外交。

特朗普雖一再否認自己的政策是「班農的政策」,但一個事實是,特朗普的立場常變,説話常自相矛盾,很難分清到底何為要堅持的價值觀,何為競選語言。在去年初選時,無論克魯玆還是盧比奧都指出,特朗普本人長期搖擺在自由派與保守派之間,不是真正的保守派。客觀而言,對大部分複雜的問題,特朗普都只有膚淺、樸素、限於常識層次的認識,缺乏深刻的理解,更難以堅持。

比如説,特朗普固然一直在說美國需要公平貿易,停止貿易逆差,但其出發點大概只是「美國吃虧了」這種較膚淺的見解,而非捍衛白人產業工人利益的信念。否則難以解釋,爲何他本身企業僱用大量外籍勞工、其女的服裝品牌都在中國設廠等。這與班農擁有「心懷本土白人」的理念並發展出一整套理論有本質區別。這種膚淺使特朗普非常容易受人影響(特別是其子女),偏離右翼價值觀。如果不是班農努力推動,特朗普就不會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在對中關係上,也不太會一開始擺出強硬姿態。

2017年3月5日,特朗普踏上總統專機空軍一號,前首席策略顧問班農在後方。
2017年3月5日,特朗普踏上總統專機空軍一號,前首席策略顧問班農在後方。

班農退出後,美國外交轉向已是必然。雖然班農認爲自己離開白宮後,反而能通過輿論發揮更大影響力,但在充斥着建制派的外交國安領域,他在位時已經很小的影響力只會更小。8月21日,特朗普宣布增兵阿富汗,打響外交轉向的第一槍。軍人派早有增兵阿富汗的計劃,只是班農一直反對。特朗普的增兵計劃與奧巴馬(歐巴馬)在任時提出的幾乎一樣,但在選舉時,特朗普形容為浪費金錢與生命,應該把這些錢留來建設美國。他增兵所要達到的戰略目標也不明確,很可能把美國長期困在阿富汗。特朗普此舉違反了之前從阿富汗撤兵的承諾,無怪布賴特巴特網認爲這是特朗普出爾反爾。這也與班農路線中全球收縮的設計背道而馳。

班農的退出也必然影響特朗普的對中政策。在東亞安全問題上,軍人派應該有對中國的正確評估,不會容許中國坐大,他們堅持自由航行計劃就是一例。但是有心是一回事,是否有力又是另一回事。特朗普治下,美國軍隊廢弛的現象不可忽視:近期連續兩宗軍艦撞商船事件,導致美軍死傷多人,在南海演習又無緣無故有人失蹤,這些都令人不可思議。有認爲,這些事故都與美國第七艦隊海軍資源缺乏有關:美軍艦隻減少,執行任務照舊,於是軍人疲於奔命,疏於訓練。現在美國攤開戰線,在東亞投放的資源不可避免地減少,其在東亞的軍事優勢能維持多久,令人懷疑。

在班農最看重的貿易戰問題上,雖然班農退出前,特朗普已宣布調查中國是否違反301條款。但展開調查並不意味已經與中國展開貿易戰。在「全球派」的遊説下,調查能否順利,結果如何都是未知之數。奧巴馬對中戰略設計中重要的一環是TPP。但在班農的設計中,中美直接貿易戰比TPP更有效。現在TPP被特朗普廢除了,如果貿易戰又打不起來,中美經濟地位逆轉將會到達「回不了頭的點」,對中國極有利。不過,相當安全問題,在貿易問題上,班農利用選民壓力影響特朗普的政策的能力更大,畢竟經濟是與選民生活息息相關,選民更在意。目前,美國正準備與加拿大及墨西哥進行重啓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的談判。特朗普使出慣常的「談判不成功就退出」的恐嚇態度。到底特朗普的底線在哪裏?「抛浪頭」是否會見效?這將是中美貿易戰會否打響,以及能有多少實質意義的風向標。

(黎蝸藤,旅美歷史學者,哲學博士,近年專注東海與南海史、國際法與東亞國際關係)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历史将证明 bannon 是无比正确。

  2. 美國(或者說世界)正需要這樣的總統來激化原本就存在的社會矛盾,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可以被釋放出去。不然,人們還以爲天下太平,一切安好。

  3. 这四年就是对美国人的一个教训:应该选什么人做总统,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应该选什么样的人做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