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历史将证明,2017年8月12日是一个改变美国历史的日子。极左派Antifa组织的民众与另类右派(包括3K党及新纳粹等),在弗吉尼亚州的大学城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围绕是否要移除南军名将罗伯特.李(Robert Lee,李将军)的雕像,先是对峙,继而打斗,最后一名从俄亥俄州过来的另类右派青年驾车撞向左派群众,酿成一死十九伤的惨剧。这宗“本土恐怖主义”事件,在极端的政治风气下,迅速掀起政坛与社会运动的双重风暴(碍于篇幅,只讨论政坛)。
民主党围绕“白人至上主义”以及“白人的本土恐怖主义”大作文章。总统特朗普却因一直在谴责“白人至上主义”还是“双方都谴责”之间摇摆,而陷于困境。他第一时间不肯谴责“本土恐怖主义”,认为双方都有错,但这与他“反恐怖主义”的立场相悖,也被认为“偏袒”白人至上组织。民主党与左派于是纷纷谴责,很多共和党建制派也发出谴责“白人至上主义”的声明。特朗普背后的犹太人势力(比如女婿库什纳等),也因为“白人至上”团体的反犹倾向而避免表态。特朗普在一天之后就改变态度,谴责“白人至上主义”,这下轮到另类右派不满。
夏市事件激起左翼的愤怒,不断有毁坏邦联政府标志物的案件发生,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快了移走雕像的进程。这些行为激起特朗普的进一步反感。在接下来的星期二(8月15日),特朗普再次转变态度,不但谴责了这些破坏“美丽的雕像”的行为,并发明了“另类左派”(Alt Left)一词:一面指责夏市事件中另类左派也有责任,一面表示“白人至上主义者”与“另类左派”都是“非常好的人”(very fine people)。
这一来,政坛又掀起更大的反特朗普风暴。自由派传媒与政客自然不放过这个攻击机会:把这些雕像形容为“美丽”已经说明了特朗普脑海里的“白人种族主义”意识,把左派与“白人至上”相提并论,更是“踩到了左派的尾巴”。就连久不露面的前总统布什父子也联名反对特朗普的说法。由于“白人至上主义”名声太恶劣,就连一向偏保守的媒体与共和党偏右翼政客,如克鲁玆、卢比奥等,也不得不摆出反对的姿态,与特朗普划清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