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馬國明:婆婆1元售紙皮遭票控,公憤背後的盲點

婆婆1元出售紙皮被食環署人員票控一事雖然引起公憤,但似乎仍未有人關注在公眾地方買賣的自由被剝奪的重大問題……

不願領取綜援的75歲香港清潔女工,為了幫補生計,執拾人家棄置的紙皮。當外籍傭工以1元向她購買紙皮用作坐墊時,在場虎視眈眈的食環署人員馬上以無牌售賣的罪名票控該婆婆。事件曝光後公眾嘩然,在社交媒體上,差不多所有人都指責食環署人員不近人情。不少人更把事件和即將卸任的特首梁振英收取澳洲公司 UGL 5000萬一事相提比論,認為兩者相比,正好是「竊鉤者銖,竊國者侯」的示範。

自行謀生的自由受限制

的確,梁振英治港五年,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上升至0.539;食環署人員動輒以無牌售賣的罪名打壓在街頭擺賣、自食其力的升斗市民,很大程度上是拉開貧富懸殊差距的元兇之一。香港開埠初期,港英政府除了發出流動小販牌照,更在二戰後,發出大牌檔的牌照,讓小市民可以自食其力。但當香港在上世紀70年代經濟起飛後,有關當局不但停止發牌,更着手取締已發出的牌照。1993年,當時的市政局推出計劃,自願交還小販牌照可獲3萬元的特惠金外,還可選擇空置的固定小販攤位,或以優惠租金租用公眾街市內的空置單位。截至2016年,這項計劃推出以來,流動小販的數目由3500減至415。值得注意的是,減少的數目並非全是小販自願交還牌照,因為當牌照持有人去世,牌照便會失效。

馬克思曾經指出,在資本主義下,當經濟出現問題,首當其衝的是工人階級。當經濟好轉時,工人階級又不能享受成果。雖然馬克思的不少想法已被證實錯誤,但這裏提及的卻一點也沒有錯。當香港經濟起飛時,港英政府不但停止發放小販牌照,更想方設法收回已發出的牌照,此舉正是馬克思所說的,當權者增加勞動後備大軍的方法,以保證勞動市場有充足的人力供應。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這種做法並無不妥,但卻顯然削減了香港勞苦大眾自行謀生的選擇。即是說,香港經濟起飛,勞苦階層除了出售一己的勞動力,便再沒有其他選擇。

在公眾地方買賣=犯無牌售賣罪?

無論是以1元出售紙皮而被食環署人員票控的婆婆,還是之前同樣因「無牌售賣」被票控的雞蛋仔伯伯,背後牽涉的根本問題是,市民在公眾地方買賣的自由被剝奪了。一日社會大眾忽略這最根本的問題,即使社會大眾罵得如何凶狠,同類的事件必定會繼續發生。圖為新年期間的通洲街夜市。
無論是以1元出售紙皮而被食環署人員票控的婆婆,還是之前同樣因「無牌售賣」被票控的雞蛋仔伯伯,背後牽涉的根本問題是,市民在公眾地方買賣的自由被剝奪了。一日社會大眾忽略這最根本的問題,即使社會大眾罵得如何凶狠,同類的事件必定會繼續發生。圖為新年期間的通洲街夜市。

更嚴重的是,政府不再發小販牌照,任何無牌者在公眾地方的買賣,賣方便必定干犯無牌售賣的罪行。但這種罪行究竟傷害了誰?又或者在哪方面損害了公眾利益?關於公眾利益,75歲的婆婆本身是清潔工,執拾紙皮是為了幫補生計。執拾紙皮絕對有利公眾,因為紙皮可以循環再用,如果沒有人執拾,必定被當作垃圾,送到堆填區。雖然在事件中,婆婆並非把紙皮賣給回收商,但將紙皮以1元的價錢賣給外籍傭工作坐墊,讓外籍傭工坐得舒服一點,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也是好事一樁,卻干犯了無牌售賣的罪行。

這種絕不合理的狀況存在多年,但香港社會一直沒有任何討論。即使食環署人員票控婆婆的事件曝光後,公眾譁然,但除了指責食環署人員不近人情之外,無牌售賣的問題依舊被忽視。試想有朝一日,香港的「一國兩制」完全走樣,香港跟中國大陸沒有分別,完全沒有任何合法的途徑舉辦公眾集會,任何公眾集會(如六四燭光晚會)都變成非法集會,那時人人都會警覺香港的集會自由被剝奪了,相信香港會有不少人奮起抗爭。然而,市民在公眾地方買賣的自由早已被剝奪了,香港社會反而習以為常。

因此,無論是以1元出售紙皮而被食環署人員票控的婆婆,還是之前同樣因「無牌售賣」被票控的雞蛋仔伯伯,背後牽涉的根本問題是,市民在公眾地方買賣的自由被剝奪了。一日社會大眾忽略這最根本的問題,即使社會大眾罵得如何凶狠,同類的事件必定會繼續發生。

全民總動員與日常用語

自從香港的命運交由獨裁的中共政權擺布後,香港社會致力爭取一人一票為基礎的民主體制,但情況已十分清楚,向中共爭取民主有如與虎謀皮。擺在眼前的現實是連說好的一國兩制也隨時消失於無形。面對這種情況,不少人感到無奈和失落;然而面對專制的中共政權,唯一的出路是擴闊民主自由的想像之餘,更要作出全民總動員。

無論是港英年代或九七後的香港都是殖民社會,即外來事物凌駕香港自身的事物,包括論述。舉一個顯淺的例子:九七後,中共政權的大人物曾不厭其煩地說,會保證香港永享安定繁榮。這句說話的重點並不是這保證是否可靠,而是這些香港社會以外的人,早已假定香港人都享有安定繁榮。可是,無論是九七前或九七後,香港的堅尼系數在發達國家或地區中一直處於偏高的水平。在貧富懸殊的情況下,所謂安定繁榮不過是社會上層的人才能享有。不要低估這些說話的影響力,否則當市民在公眾地方買賣的自由被剝奪時,香港社會應不至不知不覺。

香港社會長期被殖民統治,有關香港的一切都是他人眼中或口中的香港,而不是我們自己所思所想的香港。只要稍為留意香港的日常口語,便可了解他人眼中或口中的香港,和我們自己所認識的香港之間的巨大落差。在香港的日常用語裏,有大量被欺騙、欺負或欺壓的用語。像被欺騙,最常用的用語是「俾人呃」,除此之外,還有「俾人搵老襯」、「俾人搵笨」、「俾人老點」、「俾人跣」、「俾人整蠱」、「俾人裝彈弓」、「俾人陰」、「俾人揼雞」、「俾人帶住遊花園」、「俾人碌咭」等等。被人欺負或欺壓的日常用語亦同樣豐富:「俾人劏」、「俾人鋸到一頸血」、「俾人屈」、「俾人蝦」、「俾人恰」、「俾人食住」、「俾人糟質」、「俾人砌」、「俾人打鑊」、「俾人扑濕」、「俾人搥」、「俾人插」、「俾人圍」、「俾人捉去照肺」等。

我們香港的日常用語裏有大量被人欺騙、欺負和欺壓的用語,可以想見香港的問題何其多。要全民總動員,首先是要充分了解香港的種種問題,在公眾地方買賣的自由被剝奪便絕對是其中一例,這一問題令勞苦大眾無法以自己的方式改善生活。總動員就是要讓香港的勞苦大眾也可以自行改善生活,毋須政府推行什麼扶貧措施。全民總動員有別於準備戰爭的全民徵兵,目的是要讓每個人都能發揮一己的能力。

香港貧富懸殊的差距不斷擴大,主因恐怕是香港的主流社會在長期殖民統治的格局下,根本對香港的問題無甚認識,但其實只要留意香港的日常用語,便不難明白香港的種種問題。舉另一例子,香港的工時全世界最長,香港的日常用語裏便有「得閒死、唔得閒病」。工時長經常要捱更抵夜,便有「開通宵」、「開夜車」、「直踩」、「通頂」等詞彙。

香港社會要總動員,而總動員的起點就是全面檢視香港日常用語裏所說明的香港實況,只有了解香港的實況,才能對症下藥,拉近貧富懸殊的差距。75歲婆婆1元出售紙皮被食環署人員票控一事雖然引起公憤,但似乎仍未有人關注在公眾地方買賣的自由被剝奪的重大問題,或許最能說明香港主流社會的盲點。

(馬國明,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座副教授、香港文化人、專欄作家)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大陆人不背这个锅

  2. 蠢人治港、手下的"班子"、部門都是自取其辱、只懂學習甚麼都是"依法"、乎合情序…不會在市民立場想想、看看……

  3. 自行谋生的自由受限制段,“反映贫富县殊”是否应为“反映贫富悬殊”?小编需要治愈,加油!

  4. 日常用语一段作为真正的公民社会缩影的联系可能需要详细阐述一下。作为大陆人对香港本地日常口语不太了解,但仅靠一些「加班」、「通宵」的口头禅就能联系到社会情况的逻辑是断裂的。

  5.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有兩點不敢苟同/不明白: 首先,作者所詳列的廣東話口語,有很多都不完全是「欺騙,欺負,欺壓」的意思,令我不禁懷疑作者是否真.香港人;第二,為什麼有這麼多與欺騙,欺負,欺壓意思類近的詞語就表示香港有很多問題?香港的確有很多問題,但兩者有何必然關係?

  6. 前面不錯,但結尾寫得不好。

  7. 將這篇評論的奇怪用詞翻譯成正常文字,就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就是本次事件中公眾的焦點錯了,不應該放在「人情」而應放在「法律」以至「社會制度」上。就著這點我是很認同的,我一開始也覺得奇怪,如果經過分析,婆婆沒有犯法,就是執法者的檢討;如果有犯法,就應該是法律的檢討。可是輿論關注的卻是食環署人員「不近人情」,這點有違法治社會的公民質素。
    既然本文作者說得出「全民總動員」一類口號式字眼,想必對公民質素的培養有其一套想法及理念,但若不加以闡述,就只會淪為「國師」陳雲的「永續基本法」之流,內容流於空泛。

  8. 感覺篇文咁長但係冇廣度又冇深度,話啲人俾人侵犯權利,但係考慮方向係由負面詞彙入手,咁詞彙以外嘅呢?關鍵係一般市民具有何種程度嘅政治素養,在權利俾侵犯時能否敏銳察覺並且作出行動,對權利的重要性有何認知。讀完之後諗你其實不如話自己XX自己X仲好…

  9. 鄭裕彤要跳出來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