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林超英:商業主義霸道下的大學困局

香港大學最近宣布下學年取消「天文」和「數學/物理」兩個主修課程,引起強烈反彈,因為做法讓人想起超市的經營方式。

香港大學理學院最近宣布下學年取消「天文」和「數學/物理」兩個主修課程,引起強烈反彈,原因之一是理學院院長說:Students have simply voted with their feet。

這個說法讓人想起超級市場的經營方式,貨架上暢銷的貨物會加貨和移到顯眼位置,滯銷的貨物則會停售,決定純以爭取最大金錢利益為依歸,不用管貨物是什麼東西,以及貨物具有什麼社會意義。院長的說法等同認為:大學是商業機構,理學院是超級市場,課程是貨物,學生是顧客,反映數十年來大學教育界在香港社會重商大勢的壓迫和薰陶下,商業主義佔據了大學高層的思維,使他們忘記了大學的本質,忘記了教育的本分。

偉大大學的社會責任

大學的根本社會責任是守護、承傳和弘揚人類社會的知識和智慧,讓知識服務人群,為大眾的美好生活作出貢獻。英國的劍橋、牛津,美國的哈佛、耶魯,中國的北京、清華,都在歷史的長河裏交出成績,為時代開出思路,引領社會面對轉變,協同構建宜居的社會環境,幫助解決人民安居樂業的問題,因此成為世界尊崇的學府。在這些大學的運作中,主要的考慮因素是學術價值和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而不會是某個時刻仍然處於朦朧時期和有待教育的學生的選擇。

過去數年,香港大學的校長在多個場合向舊生表示,要把香港大學辦成「偉大的大學」(a great university),令人對未來頗有冀盼,期望港大拿出遠見、世界視野、胸襟和氣魄,立足學術,放眼人間,幹一番事業,積累功業,成為東亞的劍橋或哈佛。可惜現實裏我們見到的是另外一個版本。

香港的大學包括香港大學,資助主要來自公帑,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發放,辦學無可避免受到教資會的節制。1993年起,教資會歷任主席是梁錦松、鄭維健、林李翹如、史美倫、鄭維新和唐家成。梁和林李是銀行界,另外四位都與金融證券界有密切關係,因此商業思維,尤其講錢的傾向,對大學有很大的影響。教資會治大學如治公司,講成果(outcomes),講關鍵表現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總之要量化,講數字。大學的崇高目標無法量化,無法在商業運作體系裏表達,結果漸漸湮沒在教資會和大學之間的文山會海之中。大學裏瀰漫講「錢」、講「效率」、講「爭取資源」的氣氛,學生多寡決定眾多學系和課程的命運,教授變了寫資助申請書的機器,大學甚至要開班教教授撰寫申請書!

冷門學科的學術意義

如今守護和承傳知識漸漸變成陌生的概念,大學變成商業運作,念茲在茲的是「爭取資源」、「提高效率」。經過多年發酵,教資會和大學高層錯誤地把學生數目視為業績,形成「學生少」是低效率的觀念。多間大學的冷門學系,無論對學術或對人類有多重要,都要面對撤科、撤系的壓力,今次香港大學理學院撤「天文」和「數學/物理」主修,只是冰山一角而己。

院長就撤消主修課程說得很白:「本系不能負擔學生很少的主修或課程,我們必須高效率地運用資金,我認為教授小眾課程效率太低,浪費時間,教師的時間應該用在提高教育較多學生的質素。」 (The Faculty cannot afford to mount majors or courses that have small numbers of students, we have an obligation to use the funds provided to us efficiently and teaching niche programmes is I am afraid too inefficient and results in a waste of academic time that is better spent in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larger numbers of students.)但是對被撤主修課程的學術意義則隻字不提。

「數學/物理」這個主修課程,跟一般的「數學」或「物理」主修不同,焦點在理論物理學,這個主修是物理學的皇牌,因為物理學理論的突破,往往聯繫到新的數學範疇,如相對論和黎曼幾何學、粒子物理和纖維叢理論及稍後的弦論等,為此專門組織兩科緊密配合的主修課程是必要的,以便創造條件給高能力同學走到近代物理學的前緣,為未來的物理學培育人才,這個主修課程是香港大學走向「偉大的大學」的構成部分。

至於「天文」主修課程,範圍覆蓋物理學研究的兩端,即是極大的宇宙和極小的粒子,是物理學最古老但又充滿活力的一支。由於太空觀測科技突飛猛進,現在是天文學大步向前的時機,「偉大的大學」豈可置身事外?事實上,北京大學甚至設有獨立的天文系,香港大學此刻撤科自殘,等於主動從「偉大的大學」名單缺席。

大學的顧客不是學生

談了兩個主修課程的學術價值,讓我們回到學生「用腳選舉」的問題。我們必須認清大學究竟為誰而設?大學是知識的守護者和承傳者,是為社會而設的。大學的教學工作,是從中學接收學生,透過課程授予知識,以多元的學習機會豐富他們的閱歷,培育學生成為才德兼備的成年人,畢業後輸送給社會,讓他們以知識和德行參與社會生活,協作建設宜居的生活環境。社會是接收大學工作成果的群體,因此社會才是大學的顧客,學生不是。

大學提供什麼課程,應視乎社會的需要,要成為「偉大的大學」,則「社會」是全球人類,不再限於香港一地居民,因此課程對全球人類的學術意義成為主要考慮。有些課程因為其特殊性或高要求,例如哲學和今次牽涉的主修課程,學生數目少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由於它們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大學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堅持提供課程。大學必須認清學生不是顧客,大學的存在不能依附在學生的喜好之上,更絕對不應以「學生少」或「學生以腳投了票」為由,取消有重大學術價值的課程,反而應該多做工作,教育學生認識這些課程的重大意義和提升相關的教學和支援,促進更多學生報讀才對。

講到底,今次撤銷課程事件反映香港社會給商業主義牽着鼻子走的現實,大學的決定是在這個現實下的潛意識反應,至於有關課程學生少,則反映一般學生受「向錢看」社會氛圍的影響,失去了對自然世界的興趣。

時至今日,我們必須知道,香港的長遠未來全賴我們把握好科技創意,大學是做好這件事的關鍵,但是商業主義的長期霸道,令各大學陷於短視,沉迷於「效率」、「資源」,丟掉學術觀和世界觀;學生也同樣短視,視大學如職業學校,但求畢業和「搵錢」,這些都是很壞的徵兆,長此以往,香港只會逐步沉淪。

撤科事小,背後的意義事大,商業主義霸道一日不除,大學困局難逃,香港命運難說。

(林超英,前香港天文台台長、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突然覺得,如果精算臺灣的公立大學教授的年金與餘命,應該每年也占預算不少!

  2. @Bd 是取消了“数学/物理”这个专业。等于以后得双主修数学和物理才顶得上这一个主修,而不是取消两个基础学科。而且,你这样对比人文社科很容易让人觉得你认为此二者应被削减。此外你得知道理工医的成本是真的高,而港大这几年收入跌得很厉害。

  3. 廣州的中山大學才在數年前恢复天文學系😂

  4. @舒卷 那你最後入了什麼系?

  5. 我校虽名为科技大学,商科却是最强的...有时候都能排到亚洲第一...反观我们理学院,又小又穷,学生还少,真是讽刺

  6. 8年前参加港大本科面试,告诉面试我的教授我最想进天文系。教授眼睛一亮,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天文系的课程、设施,甚至野外观测时大家如何喝啤酒谈人生……虽然最后没有被录取,被他激起的向往一直还在。
    所以看到这条新闻很伤心……

  7. 不只是香港才如此。我認為應該把職業技能的相關教育全部歸入職業學校,大學教育只留下純學術的、冷門的、前沿研究的科目。

  8. @Bd, 不是取消数学和物理啦,而是取消数学/物理专业,这是一个专业。
    @9_9oops 我觉得港大和内地的顶尖大学比起来真的是很缺钱了,最近这两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科研经费差不多下跌了15%

  9. 当然在香港这个高度商业化且没有什么工业基础的社会,似乎只有学商科比较容易找到工作;但是诸如人文社科之类更加“形而上”的科目都能存在甚至办的很好,为什么要直接取消“数学、物理”专业呢?

  10. 理学院没有“数学/物理”主修课程,哪还有什么……

  11. 香港沒有哪家大學不缺錢的。而且,他們在意的是成本效益,沒效率的科目就殺。

  12. HKU這種學校根本不缺錢,就算缺錢,也應是通過校方厚着臉皮籌款解決,對內開刀殺系殺科其實是比較懶惰的行爲吧。

  13. 清华和北大的预算有多少,港大的预算又有多少?同样的项目内地的成本是多少,香港的成本又是多少?撤科是无奈之举罢了。

  14. 現在的香港,社會中做咩都要ot,講效率。單事實是整個香港的效率越發低下,上至政治,中至基建教育,下至各中小企業的做事方式都是幾十年前的做事方式。這正是是不尊重發展除商業金融地產以外的知識而產生的。
    不說冷門的物理天文,即使是在其他國家的熱門科目如資訊科技,編程,都因為有中國內地這個龐大而低廉的人才後備地區而在香港無發展。而原因就系商業主義從來都知想在風險最小的時候摘下最好的果子。
    ‘’何必投資建設,若果不多的錢就能買下這些其他地區的成果已發展自己的商業。‘’
    香港財團,投資者從未投資過任何具有風險的新生領域。互聯網,社交媒體,新能源,人工智能,無人機科技......
    香港可能還能依靠以往的底蘊堅持下去,依靠傳統的支柱行業如金融地產繼續‘’繁榮‘’,但絕不會有任何方面,無論多小的領域上有創新和引領。只能是跟隨其他的跟隨者。
    任何新事物都會等待既得利益者反應,獲得大多數的利益後才開放給一般民眾和創業者,當然要慢其他社會不止一步啦。

  15. 但是....香港大學還是名列世界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