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朱建陵:藉批張志軍探詢北京,台灣張望「十九大」轉機

藉着把責任推到張志軍頭上,彰顯蔡政府針對兩岸關係的努力,探詢北京「決策高層」的真正意向。

今年3月間的北京人大、政協「兩會」無風起浪,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6日一句「台獨的盡頭是統一」,惹得台北「決策高層」7、8日一連兩天透過媒體開罵,把蔡英文政府十個月以來不斷釋放善意,北京卻毫無回應的委屈,一股腦兒全倒在國台辦及其主事者張志軍頭上。

平心而論,張志軍這句話,放在他的前後言語脈絡中,或是放在北京一貫的政策立場中,都是沒問題的。每年「兩會」期間,北京老粗軍頭一定有人迎合媒體口味,說一些「台獨即戰爭」的陳腔。今年進化版出現,有人說「台灣部署薩德(THAAD)系統即戰爭」。當然,這個表態後來遭北京軍方媒體批評過了頭,只是個人意見。

今年張志軍用外交辭令拾起老粗軍頭牙慧,將「台獨即戰爭」修飾成「台獨的盡頭是統一」;如果不斷章取義,後面一句是:「但是那樣的統一方式,一定會給台灣社會和民眾帶來傷害,他們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依此,張志軍原意仍在依循北京一貫的反對台獨立場,不在發出戰爭恐嚇。

問題是,兩岸有很多被譏為「信號犬」的政客或評論者,動不動就擴大解釋北京官員的隻字片語,認為張志軍發出了北京對台政策改變的「信號」,反獨的力道將更加強化,軍事力量的角色將得到增強云云。究其實,這些長期觀察兩岸關係動向的「信號犬」們心知肚明,類如1995、1996年台海危機之前的「信號」,是一波接一波的。當時北京官方媒體是總動員的,哪能如今日張志軍一句話那樣的兒戲與隱晦?

將責任推向張志軍,彰顯蔡政府善意

「信號犬」再度發出警告不是新聞,久經考驗的台灣民眾都或許已經習慣——信者恆信、不信者從來不予理會。但是,台北「決策高層」忍不住發話,就是新聞了。7日晚間,台灣官方《中央通訊社》發出一則電文:「決策官員:張志軍從中作梗,兩岸沒進展」,用「決策官員」的名義,將蔡政府上台以來針對兩岸關係努力未得北京回饋的原因,推向了張志軍。

沒人會懷疑,這個「決策官員」是否真的高層,雖然台灣總統府發言人事後在被追問時,既不承認、也未否認。這是抱持「不挑釁」、「沒有意外」原則的蔡政府,處理大陸事務十個月來的首度發威,雖然是戴着面具。

許多人不解,「決策高層」這不是小題大作、沒事找事嗎?外交系統出身的張志軍,對台仍屬相對「鴿」派,用如此惡毒的指控打擊張志軍,對台灣有什麼好處?另一些人批評「決策高層」不夠厚道,是棒打落水狗;因為國台辦最近運勢不佳,此前先有前副主任龔清概因貪腐問題落馬,2月又傳出前副主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出事,國台辦正處於被整改階段。

然而,顯然台北「決策高層」對張志軍的不滿已經累積了一段時日,指他自就任以來「只會卸責、不敢負責」,任內只見投書中共黨媒表忠,無力將台灣的民心向背傳達予大陸內部和中共高層。「決策高層」更說,國台辦不只紀律出現問題,連政策方針都無法掌握,兩岸關係走到今日沒有起色,「我們認為張志軍要負完全的責任」。

仔細觀察,台北「決策高層」的目的,並不在「棒打落水狗」,而是「藉力使力」,期望藉着把責任推到張志軍頭上的方式,彰顯蔡政府十個月來針對兩岸關係的努力,探詢北京「決策高層」的真正意向。

在8日的後續發話中,台北「決策高層」就明白表示意圖,稱民進黨政府的作為,都被國台辦稱為台獨、沒有釋出善意,「這樣的說法非常不公平」,新政府確實有努力,而台辦系統一再對台灣情勢錯判,最終「只能拿台獨來卸責」。

透過「決策高層」,蔡政府希望北京了解,民進黨政府有其執政限制,而在這樣的限制下,主政者已經盡到了最大的努力,避免了此前一切被北京懷疑為「文化台獨」的作為。此外,「決策高層」不便明說,但根據側面觀察的作為是,蔡政府至少還規避了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疆獨主張者熱比婭的訪台、在南海上採取北京認可的積極作為,甚至明確表達拒絕美國在台灣部署薩德系統等。

這些可被台北歸類於善意的作為,北京卻毫無反應,只一再批評蔡政府走向台獨,卻沒有提出新的具體事證,這讓台北「決策高層」頗覺氣餒,所以不得不藉張志軍之題用力發揮。

特朗普與十九大,牽動兩岸關係

但是,一個更值得深入細究的問題是,難道台北「決策高層」如此按捺不住,只因張志軍一句話就爆跳如雷?其實不然,「時機」是另一個重點,張志軍只是跳板;這必須往前推溯到2月的一則兩岸新聞動態。

台灣海基會2月5日舉辦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蔡英文總統應邀到場與台商共晉午餐。會後,根據媒體報導,台企聯榮譽會長郭山輝轉述蔡英文在餐會中的講話說:「下半年可能是提出兩岸關係新政策宣示的好時機」。

郭山輝轉述的「兩岸新政策」,經過媒體幾次轉貼,變成「兩岸新模式」,「宣示」變成「推動」,搞得總統府不得不出面澄清,說明蔡的原話是:由於特朗普(川普)上台,加上中共召開十九大,「兩岸情勢下半年比較有機會改變」。

自去年蔡英文發表「520」就職講話以來,兩岸關係即被北京定位成目前的冷和平模式,官方往來一切停擺、許多對台讓利的經濟合作取消,但仍維繫兩岸民間的交流、交往關係。這是北京在反對台灣主政者的同時,仍「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520結構」。

由該則2月的新聞動態可知,蔡政府認為特朗普上台是一個變數,今秋的中共「十九大」是另一個變數,在「十九大」召開之後,兩岸關係的「520結構」必然被「十九大結構」所取代。台北「決策高層」此番出手,就在為兩岸關係的「十九大結構」預做鋪墊,期望北京體會到台北的善意。

從宏觀範圍來看,在美國特朗普政府與北京的「摸底」動作仍持續時,南韓薩德系統正式部署,與北韓一再核試及導彈試射,使中、美關係處於變化莫測期。因此,處於中美關係之下,次級體系的兩岸關係也只能「維持現狀」;在台北「決策高層」出手前後,雙方都沒有進一步改善或惡化關係的言行。

北京對台灣邦交國的打壓,主軸仍是按兵不動。對台灣的國際參與,也仍是按表操課,該禁止的繼續禁止。對兩岸交流、交往中出現的問題,例如「一中承諾書」問題,或是一名畢業陸生在台灣涉及間諜案問題等,雙方主事者都盡力壓低嗓門,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北京與台北都在張望,鋪墊着「十九大結構」。

(朱建陵,來往兩岸多年的台灣資深媒體人)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这逻辑,岂不和王毅那句「台湾方面的小动作」,不直接评价事件,更不评价川普,等待态度转变,如出一辙吗?
    变数之后更有变数,就这么一直期待下去?说来「期待变数」和「维持现状」都是等。
    「维持现状」是把问题放一边,松快手脚去等。「期待变数」是看似从一中框架松绑,其实哪也去不了,困守孤岛消极等。
    预祝新南向成功...

  2. 從一些言論來看,蔡政府有點一廂情願
    認為中南海政治學可以完全涵蓋中共的對台政策
    我想這不是好事
    從張志軍下手是有點"怎樣都不會傷到自己"的小聰明
    只是 也就蜻蜓點水,不痛不癢

  3. 为什么这么多人期待“19大”?能改变中共的基本国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