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星期四,英國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暴力襲擊事件:在野工黨下議院女議員喬·考克斯(Jo Cox)在街頭遭到一名男子槍擊和刀刺後不治身亡,成爲英國過去26年來首位遇襲身亡的國會議員。
最新的民調結果
考克斯遇襲身亡案的發生,正值英國即將舉行全民公投,以決定是否繼續留在歐盟。因此大家都關心,這一突發事件,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英國選民在歐盟公投中的投票意向。
但從多份英國報章在周日公佈的最新民調結果來看,英國選民對考克斯遇襲事件的反應,似乎並不一致。
根據《觀察家報》的民調結果,支持留歐和支持脫歐的比例均為44%,另外還有10%的人尚未決定。
而《星期日郵報》的民調結果則顯示:支持留歐的比例從原本的42%增加至45%,而支持脫歐的比例則從45%降至42%。至於《鏡報》的民調也反映了同樣的趨勢,在考克斯遇害前,45%的被訪者表示對脫歐表示興奮,但在考克斯遇害後,持同樣態度的人已大幅度減少至38 %。
但與此同時,《獨立報》網站公佈的民調則顯示,對脫歐感到興奮的選民仍然高達44%,遠高於對留歐感到興奮的選民人數(28%)。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民調均是在考克斯遇害的當天進行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選民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一反應,因此受到情緒因素的影響很大。而到了周四投票日當天,相信這種情緒因素的影響也會減退不少。
此外,從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以及去年英國大選的經驗來看,選前民調與最後投票結果,都出現頗大的差距。因此目前的民調,是否一定能反映真實的投票結果,筆者要爲此打個問號。事實上,大多數民調也顯示,至少十分之一的選民仍然舉棋不定,而他們的投票意向也有可能左右大局。
對公投的可能影響
至今爲止,英國政府並沒有打算因爲襲擊事件分發生而推遲舉行公投,這意味著公投將如期在周四(6月23日)舉行。
而在考克斯遇襲身亡後不久,公投有關各方都決定暫停各自的宣傳活動,就連BBC也臨時取消了兩個原本已策劃好的公投辯論節目,以示對考克斯的哀悼和敬意。
不過,到了周日(19日),暫停了三天的宣傳活動又重新啓動了。 支持留歐的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台譯卡麥隆)在《星期日快報》撰文;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台譯奧斯本)警告離歐經濟衝擊的發言,則在包括《金融時報》等多家媒體出現;支持脫歐的司法大臣戈夫(Michael Gove)接受《星期日電訊報》的專訪;另一個堅決脫歐的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也頻頻上電視接受專訪。
從形勢上來看,宣傳活動暫停了三天可能會對留歐陣營更爲不利,因爲在襲擊案發生前的幾天裏,多個民調結果均顯示,支持脫歐的比例穩步領先,因此留歐陣營急需在投票前最後幾天發動更大規模的宣傳戰,爭取更多選民轉爲支持留歐。
不過,也有分析認爲,一直積極支持留歐的考克斯遇襲身亡,很有可能會爲留歐陣營增加一些同情票,特別是一些尚未決定投票意向的選民。此外,一些原本沒有打算投票的留歐派選民也可能會因此改變初衷,改爲在當天到投票站投票支持留歐。
但筆者認爲,即使存在這樣的同情票,數量也不會太多。原因是:絕大多數選民在投票時仍會更多地考慮移民、經濟等影響深遠的問題。此外,預料警方在投票日之前也不大可能會完成對襲擊案的調查,因此,對於選民來説,此案發生的背後原因,届時仍是未知。
其實,類似的情況也曾經發生在瑞典。2003年9月,瑞典舉行是否采用歐元的全民公投前夕,一直積極支持采用歐元的瑞典外長林德(Ylva Anna Maria Lindh)在商場購物時被人持刀刺死,但在三天後舉行的公投中,瑞典選民仍然以相當大的比數(55.9%對42%)否決了使用歐元的建議。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英國媒體輿論對選民的影響力。因爲在傳統上,英國各大報章在重大投票前都會紛紛表明立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其讀者的投票意向。事實上,在周日(19日),又有三份英國報章就歐盟公投明確表態,其中立場右傾的《星期日郵報》及左派報章《觀察家報》均呼籲讀者投票留歐,以商界領袖為主要讀者的《星期日電訊報》則表明了支持脫歐的態度。
至於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旗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則支持脫歐。有趣的是,《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姊妹報紙《泰晤士報》日前已表示支持留歐,但同樣由梅鐸擁有的小報《太陽報》則支持脫歐。可見英國各報在歐盟公投上的立場,也與上述民調結果一樣大相徑庭,而且支持留歐和支持脫歐的比例也非常接近。
公投結果的政治效應
其實,經過了考克斯遇害事件之後,英國上下都開始反思此次歐盟公投中各方的宣傳手法,而媒體也開始分析公投結果對英國政壇可能產生的回響。
如果留歐陣營大勝,現任首相卡梅倫的政治地位將得到鞏固,因此很有可能在公投後不久改組内閣,清除那些在公投宣傳中與其針鋒相對的脫歐派同僚。不過,也有分析引述執政保守黨内消息人士指出,爲了加强黨内團結,首相不但不會懲罰那些脫歐派閣員,反而有可能向他們伸出橄欖枝,給予這些閣員更重要的内閣職位,甚至邀請脫歐派領軍人物約翰遜入閣。此外,現任財相歐思邦也將如期從卡梅倫手中接任首相職務,並希望延續保守黨的執政期。
但是如果脫歐派勝出,現任首相肯定要引咎辭職,而保守黨内就要重新選舉黨領袖,届時脫歐派勢力將有可能成爲保守黨的主導力量。與此同時,主要在野黨工黨也有可能出現領袖更替的情況,原因是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Bernard Corbyn,台譯柯賓)在此次歐盟公投中表現得三心二意,工黨内部早有不滿,因此會借此機會提出罷免他的領袖職位。
而在投票決定脫歐後兩年内,英國也需要與歐盟儘快談判,就退出歐盟的具體時間表進行磋商。此外,蘇格蘭地區也很有可能因爲英國脫歐,而要求再次舉行獨立公投。換言之,如果脫歐派勝出,英國及歐盟的政治和經濟都將面對一段相當長的不確定階段。目前很難預料,這對英國以及歐盟將造成多大的衝擊。
(李文,英國資深媒體人,2009-2016年曾擔任BBC中文總監)
讀者評論 0